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白喉的攻克及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已有 7329 次阅读 2020-7-21 16:5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白喉攻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得者故事 |文章来源:转载

白喉是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人类疾病。英文为diphtheria,源自希腊语diphtheria,原意是“假膜”。白喉棒状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定植在人的上呼吸道,在咽部产生了一种白色的膜性渗出。我读书的时候见过一个标本,是一个小孩气管样的膜性物体,从咽部一直到气管分叉处。老师神秘的说,这是一个患白喉的小孩咳嗽的时候脱落的,这真是非常罕见的标本。这种假膜脱落常导致儿童气管急性堵塞而死亡,白喉还会引起心肌脂肪变性及外周神经损伤。有一篇短篇小说The Use of Force描述了与白喉相关的一个故事,小说中患白喉小姑娘执意隐瞒病情的过程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医学场景。

很难明确白喉最早是由谁发现的。Pierre Bretonneau是一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医生,他在1826年最早详细描述白喉的临床特点并为它命名。但是困惑19世纪医学家的是,白喉棒状杆菌只定植在上呼吸道,它又是怎样导致全身性反应乃至患者死亡的呢?1884年,Koch实验室的Loffler发表论文认为白喉棒状杆菌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毒素分布到全身从而导致生病和死亡。1887年Loffler报道了一种不致病的白喉棒状杆菌,他推测这是因为这类细菌不分泌毒素的关系。1888 年,Pasteur实验室的Roux和Yersin受Loffler的启发,他们将含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物通过一个过滤器,将细菌过滤掉,再将滤除物接种到动物体内,结果发现了除咽喉分泌物外的其它所有白喉相关症状。Pasteur以在1885年发明狂犬病疫苗而著称,但他的实验室无法通过相同的方法得到使动物免于白喉毒素的袭击。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Koch的实验室。

下面我们的主角就要出场了。

Emil A.von Behring出生于1854年3月15日。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在第二次婚姻之后他有了13个孩子,这真是一位多产的父亲!Behring是家中的老大,1874年读上了军医学院。和我国一样,军医学院是免费的,但是毕业后一定要到部队去服役。Behring在做军医的时候显露了自己的才能,从而被上级派到波恩的实验室学习实验方法,1889年随着Koch到了柏林的传染病研究院,并在1890年加入了Koch的实验室。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位伟大的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

北里柴三郎,1852年10月20日生于日本肥后国(今熊本县)阿苏郡小国乡北里村,1872年入熊本市新建的医学院学习,1875年入东京大学医学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担任细菌学家绪方正规的实验室助手。1884年长崎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北里在患者排泄物中发现了霍乱弧菌,从而证明该病为霍乱。这时离霍乱弧菌的发现只差一年(1883年),Koch刚刚分离并确认了霍乱弧菌。由此在1885年北里得到了赴Koch实验室进修的机会。

1889年,来自东西两方Behring和北里在Koch实验室相遇。这种来自东西方文明的相遇究竟能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们只知道这二人此时关系融洽,有时会一起散步。有一次北里向Behring提到了中医的“以毒攻毒”原理。受此启发,Behring同年在德国医学年会上提出了“抗毒素免疫”的概念。他在豚鼠体内注射白喉棒状杆菌,使它们患上白喉,再从患病存活的豚鼠身上抽取血液,分离出血清,最后将这种血清注射给刚受到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豚鼠体内。可是经过多次实验,始终未证实这种血清具有治疗的功效。难道Behring的想法有问题吗?

在这里出现了第三位大师——Paul Ehrlich,他仔细观察了Behring的实验后认为,抗毒血清不纯是实验失败的原因。Ehrlich纯化了抗毒血清,Behring和北里使用这种改进了的血清继续工作,终于在历经了300多次失败后获得了成功。

1890年,Behring和北里共同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不过这种全新的治疗在人的身上能成功吗?1891年12月20日,在柏林大学附属诊疗所的儿科病房里躺着一位濒死的白喉患儿。Behring找到已经绝望了患儿父母,告诉他们自己有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新药,患儿父母也同意做一次“死马当活马医”式的尝试。于是Behring给患儿注射了一针白喉抗毒素血清。第二天病情明显好转,四天后孩子的父母在病床边同女儿庆祝圣诞,一周后患儿就出院了。这次医疗活动被称为“圣诞大拯救”而名垂青史。很快Behring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破伤风抗毒血清。

Behring 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他1893年取得教授的头衔年仅39岁,1901年获得首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又被授予Baron头衔,跻身贵族行列。 Behring后半生因经营他的抗毒血清而极为富有,在玛尔堡置办了大量的地产和农庄,养了很多牛。不过他养牛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乳品商人,而是利用牛做动物模型来研究结核。他生有7个孩子,1917年3月31日死于玛尔堡。

最后在这里要说两件遗憾的事。北里柴三郎男爵无疑是近代最伟大的细菌学家之一,他和Behring一起作出了白喉抗毒血清的发现,但是因为当时东方人受到歧视,他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不过从Ehrlich的遭遇来看,也可能与Behring的小动作有关。Behring私心很重,想独享荣誉,他说服了Ehrlich,后者随后发布了一个声明,否认了自己在白喉抗毒血清中的贡献。Ehrlich得到的回报是Behring答应帮助他成立自己的实验室。Ehrlich后来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医学上的成就要高过Behring。

补充资料:贝林,E.(A.)

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发现白喉抗毒素。首次成功地用动物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为血清疗法的创始人之一。1901年获首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54年3月15日生于德国汉斯道夫,1917年3月31日卒于马尔堡。1874年入柏林腓特烈-威廉学院,187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按规定留在军中服役10年。1887年被派至波恩药理研究所深造。1889年服役期满后至柏林大学卫生研究所随R.科赫研究,与P.埃尔利希、И.И.梅契尼科夫等接触,这对其研究事业有很大影响。1895年任马尔堡大学卫生学教授,并组建贝林研究所。

早年他研究碘仿的防腐作用,以后研究当时流行的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1898年曾用“结核菌蜡(经水合氯醛处理后的结核菌提取物)治疗结核病,未获成功。他还提出婴幼儿患结核病的主要原因是喝了含结核菌的牛奶,并不切实际地建议在牛奶中加入甲醛或过氧化氢进行消毒。他突出的贡献是与北里柴三郎一同发现给动物注射白喉毒素,并逐渐加大剂量后,其血清中产生一种能抵抗白喉的特异性物质,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他称之为抗毒素;他还证明用非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多次给动物注射后,其血清对破伤风毒素有特异性中和作用,将此血清给其他动物注射可使之获得免疫,他的成就为体液病理学增添新的活力。1891年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治疗白喉患儿成功,这一疗法很快得到推广,使白喉病死亡率大为降低。因此贝林被誉为“儿童的救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的破伤风免疫血清应用于战伤,他又被誉为“战士的救星。他的学术成就堪与细菌学先驱L.巴斯德和科赫相匹敌,然而他与科赫的竞争、不和以及与埃尔利希的分道扬镳,对他的工作、成就有很大影响。代表作为《白喉的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2994.html

上一篇:《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38):全球消灭天花
下一篇:[转载]狂犬病疫苗的故事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