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母亲毕业于名校

已有 4049 次阅读 2020-4-17 07:00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母亲, 安顺军医学校, 高级护士训练班

刚才看到《华夏肝脏病学联盟》公众号陈成伟、蔡雄二位教授的文章“深切怀念楼方岑教授”,表达了两位学生对恩师的怀念之情。文中提到楼方岑教授1943年毕业于“安顺军医学校”,忽然想起当年母亲说过,她也是这个期间毕业于这所学校的。于是输入“安顺军医学校”到网上搜索,没想到所谓“安顺军医学校”竟然是一所名校。记得小时候看过母亲的毕业证,原来她还是名校的毕业生,真的非常意外。

丁武光安顺民国名校志(2)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土沦陷,华北、京沪一带大中学校内迁,大批名校迁到西南,其间在迁到安顺办学的学校中有国民政府军政部中央军医学校。

军医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时任北洋大臣袁世凯天津东门外海运局创立,称北洋军医学堂,招收第一届医科学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更名为陆军军医学堂,并招收药科学生,创立中国医学药学教育先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为陆军军医学校,由李学瀛主持校务。民国六年(1917)迁北平东城北小街东六条东口。民国十七年(1928)北伐结束,学校改隶国民政府军政部,将医科期限由四年改为五年,增加一年为医院临床实习,药科由三年增加为四年。二十二年(1933)迁往南京东厂街。二十五年(1936)更名为军医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随战况演变两度迁校,1937年迁往广州,1939年日军于惠州登陆,迁至贵州安顺,校址设在北大营(北兵营)。在安顺办学期间,学校已是完善的5年制本科大学,为国内医学教育最高学府之一,面向全国招生。设有研究生进修班,刚搬到安顺时研究生只有1人,后逐步扩增。1941年开办招收牙医系第一期,修业五年 。并开设专科班、护训班, 1942年开办高级护士训练班,至1946年停招,四期共毕业29人。1943年招收高级护理职业班、药剂班。学校在安顺设有附属医院,地址在县学宫(现在安顺二中内),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传染科、皮肤科等,还设有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和药房。医院设有门诊部在轩辕宫。另设有药圃设在武当山,药品制造研究所在城北郊小梅山。军医学校迁办安顺后第二年开始招生,到1945年共招新生5届,毕业学生5届,医科毕业500余人,药科毕业150人。

该校校长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兼任,实际校务由张建教育长负责。张建是广东人,曾留学德国,中将军衔。教务长于少卿,山东人,少将军衔。总务长杨治白,贵州人,上校军衔。党部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张丰胄,江苏人,少将军衔。张丰胄先生于1949年随张治中、邵力子到北平参加国共谈判,后留北平,上世纪八十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1939年和1941年,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陈立夫曾两次到学校视察,军政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军训部长白崇禧白也到过学校。

特别提到的是,这一时期,李振翩教授曾担任军医学校细菌学、血清医疗制造研究所所长,并曾代理校长。李振翩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和病毒学家,在此之前曾于1926年研究霍乱病毒,并取得显著效果。1930他研究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病毒,并同谢菲尔一道研制出防止小儿麻痹症的“李氏一谢菲尔”疫苗(或称LS-C)并在全世界推广,有效地控制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生与流行,这是对医学界和人类健康作出的重大贡献。抗战爆发后,军医学校是李振翩教授致力于民族独立解放,为祖国培养医疗人材的基地。他力呈教育部,建议选送500名学生赴美学医,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采纳。500名学生中有近100名学生是军医学院选送,这批学生学成归国,很快成为50年代后大陆和台湾两地医学界的中坚力量。1941年至1942年,安顺地区流行霍乱,2000余民众染病,李振翩率助手们全力救治,组织灭菌防病,制止了城内霍乱的进一步流行。

1945年底,李振翩奉命接收侵华日军1644细菌战部队设在南京的细菌工厂,发现的数万吨细菌培养基,揭开了日军侵华的又一罪行。军医学校迁离安顺后,李振翩一家到了南京。当时正值国共和谈开始,李振翩应马歇尔将军之邀,协助司徒雷登,参与国共和谈。

军医学校于1945年日冠降后迁上海江湾五角场翔殷路,改名国防医学院。1949年,该校大部师生、仪器设备转进台湾,于台北水源地日本陆军炮兵联队营舍进行在台复校,与当时日式教育为主之台湾大学医学院,同为台湾早期医学教育及制度的奠基者。现址已迁于台北内湖,与其直属教学医院三军总医院等国军军医机关合称国防医学中心,为台湾医疗、食品、药材研发的主要力量之一,并成立了许多医疗、教育与事业单位,包括台大护理系台大医院麻醉科台北荣总台中荣总高雄荣总三军总医院国军高雄总医院国军台中总医院国军花莲总医院国军桃园总医院国军新竹医院阳明医学院(今阳明大学)、荣民制药厂、景德制药厂等。

建国后,留在大陆的部分人员连同所遗资源与华东医学院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医务干部轮训队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

下面是陈成伟、蔡雄二位教授的文章“深切怀念楼方岑教授”的文摘:

1943年,考虑到抗战时期军医随军征战行踪不定,携带书籍困难, 贵州安顺陆军军医学校M32班楼方岑等46位同学集体赶编《军医提絜》一书,原预定于1944年初毕业前完稿付印。随着战事紧张,中国远征军急需军医,10月,校方突然通知全班提前3个月毕业,全部授予上尉军衔前往昆明远征军司令部随军。抵达昆明后,楼方岑向远征军司令部反映编书未完成的情况,远征军司令部特批楼方岑一人回校继续完成编辑和出版工作。

图片2.png

1944年6月,经过楼方岑日夜操劳,孤军作战,《军医提絜》终于得以完稿。然而当时贵州纸张缺乏,楼方岑打听到江西泰和县(时为战时江西省省会)纸张质优,且印刷价低,毅然决定冒险穿越日寇侵占和流窜地区,前来泰和出版。1944年11月,《军医提絜》在泰和县文溪村江西印刷厂顺利完成印刷,共计3000厚册,每册1228页,130余万字。楼方岑连夜将3000册书装成数十只大箱,辗转数千里,运回贵州安顺。由于《军医提絜》内容丰富而全面,酷似医学百科全书,初版一经上市,很快被抢购一空。抗战胜利后,《军医提絜》曾多次改版印刷,广泛应用于国共两军军医界,受到军医人员的欢迎。1949年更名为《医师典》。

附:楼方岑教授生平

楼方岑教授浙江孝丰人。1943年安顺军医学校大学部医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解放后,历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长征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及主任医师。为第二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内科年鉴》主编。从事医疗和教务工作40余年,于传染病学深有造诣。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发表的论文和编写的著作凡35种、54册,1500多万字。1954年发表的论文《柯兴氏症群伴发胸腺瘤》和1961年与刘本俶共同发表的《兔热病研究》,为国内首例报道。主要著作《军医提挈》(后改为《军医典》)、我国首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多次再版,八十年代前这本常规是我国所有医院的诊疗规范)。1982年又主编出版《中国内科年鉴》。立三等功4次。1992年,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所授予“十年来最优人士”称号。

今年正值纪念楼方岑教授冥寿100周年,以此纪念我们敬爱的恩师楼方岑教授。愿新冠病毒的研究能得到新的突破性进展,愿新冠病毒不再肆虐,科学和健康永驻人间!

母亲小楼方岑教授6岁,她于1925年农历3月13日,出身于杨寨区徐家亚园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未曾上学,1938年报名参加“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经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辗转上万里,奔波于大后方的山山水水,在迁徙中学习文化,磨砺意志。她13岁才开始识字,接受现代教育,后就读于安顺军医学校护理专业(战后迁往上海),曾经就职于国民党军队医院。1948年返回家乡,先后从事教师、护理工作,1952年到应山县卫生院,后调李店卫生所、广水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即原县卫生院)、马坪卫生所、新河卫生所、长岭卫生院,1976年退休,1999年8月13上午10时17分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5岁。母亲一生勤恳工作,寡言少语,在我们的记忆中,她几十年都没有提到过自己从“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到“军医学校”,以及军队医院的学习工作经历。也可能那时候阶级斗争的弦绷得比较紧,她对自己经历存在一定的忌讳而不便提起,只能埋头工作以报答组织的宽容。

丁武光的介绍看来,母亲参加的可能是1942年开办的高级护士训练班,或1943年招收高级护理职业班的学员,虽然她的学历以及一生的经历都微不足道,但我仍然以她能够作为安顺军医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母亲诞辰95周年,离世21年,谨以为纪念。


附百度: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1  背景

1937年底,侵华日军已攻占华北、华东大片领土。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空前灾难,千万难民流离失所。而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处境尤为悲惨,他们或是死于敌人的炮火下,或是倒在饥饿贫病的逃难途中。更有一批儿童被日军掠走,送往台湾、朝鲜以及日本,施以奴化教育,甚至有的被抽取鲜血,输给日军伤兵。

面对残暴的敌人,苦难的儿童,中国妇女界首先行动起来。当时成为抗战临时指挥中枢的武汉汇集了一批国共两党以及无党派的妇女界知名人士,她们为抗战救亡,拯救难童积极活动并付诸行动。经妇女界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赞同。1938 年1 月 13 日,《新华日报》首先报道"抗战以来,很多为国牺牲的同胞遗下儿女无人照顾令人怜悯。为了救济这些儿童 ,社会上正准备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1月 20 日,《妇女生活》发表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所写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缘起",呼吁"爱国爱民族的同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完成这个保育中国幼年主人的任务,为我们阵亡将士,死难的父老兄弟姊妹和儿女报这血海似的冤仇 ! 使他们虽未得享受自由解放于生前 ,但能安慰于壮烈牺牲之死后 !"在这一期《妇女生活》上 ,还列出了战时儿童保育会首批发起人名单。在各方共识合作的基础上 ,1 月 24 日在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筹备会 ,最终有各党派、各界人士 184 人名列发起人名单。

2  成立

为了在推举保育会会长时更有利于工作 ,便委托史良刘清扬沈兹九三人去请宋美龄出面领导保育会。宋美龄欣然同意 ,同时提出将保育会隶属于她所领导的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系统。于是后来保育会的正式名称即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一般通称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因后来各地成立有分会 ,此时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又称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

3月 10 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在汉口圣罗以女中举行 ,妇女界、中外来宾等 700 余人到会 ,安娥做筹备工作报告。宋美龄致词 ,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拯救难童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议选出了包括国共两党和无党派在内 56 名妇女界人士为理事。会后宋美龄邓颖超会面 ,表示愿为拯救难童而真诚合作。3 月13 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昌召开第一次理事会 ,选出了 17 名常务理事宋美龄、李德全黄卓群、邓颖超、史良、曹孟君、沈兹九、安娥、孟庆树、张蔼真、陈纪彝、郭秀仪、唐国桢、舒颜昭、任培道、徐瑞、陈逸云5 名候补常务理事徐镜平、刘清扬、庄静、吕晓道、朱纶。后来在 9 月中旬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 ,宋美龄、李德全被一致推选为正、副理事长。为争取多方支持赞助 ,扩大影响 ,保育会还聘请了 286 位名誉理事 ,其中包括国共双方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国际友人,如蒋介石林森、冯玉祥、孔祥熙宋子文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沈钧儒邹韬奋马相伯郭沫若陶行知茅盾老舍蔡元培晏阳初胡适陈嘉庚胡文虎斯诺、史沫特莱、司徒雷登鹿地亘等。

20170902023608409.jpg

3  发展

保育会成立不久,即在汉口原日本同仁医院筹建了临时保育院,李昆源出任院长。陆续有 500 余名从前线抢救来的难童进入保育院。5 月 1 日上午,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举行了开幕典礼下午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周恩来等参观了保育院,蒋介石并发表了讲话。

从难童进入保育院,命运便开始改变。保育会而保育院首要的工作也是要使保育生能够健康地成长,不单是养活这两万难童,更要给他们以教育,使每一个孩子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使他们成为建造新中国的匠手。除了正规的文化课程,各保育院都很重视生产劳动教育。保育院劳作教育的开展的根本原因第一是由于一部分儿童已经到了可以劳动的年龄,而他们的出身大半是劳动大众的子女,懂得而且习惯劳作的。第二,保育院的现实环境与经济困难迫逼儿童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第三,是试行了'做上教、做上学'的实用教育原则。于是,十岁以上的儿童,大都参加了一种或几种的劳作,贡献出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同时,在劳作中,也获得了更丰富更切实的学问"。

1945 年底,由曹孟君主编的《现代妇女》杂志社邀请二十多位保育工作者座谈儿童保育工作,总结文章中说"在儿童保育总会收容的 29751个儿童中,升学的有 5160 人,习艺的 1862 人,至三十三年底止,除家长领回外,在院教育者尚有9023人所有这些儿童,不仅保全了生命,大体上说,并且培植成为有用的人,这总是一件大功绩。受过教育以后 ,保育院的儿童大都可以说是坚强、能干,能够代表新生的一代的儿童的。" 做出这"一件大功绩"的,正是保育会的不平凡的女性,从总会到分会和各院,尤其是各保育院的院长和老师也包括少数男院长和老师。正是她们不畏艰难,为国分忧。虽然只取微薄的薪酬,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慈爱之心拯救抚育了数万难童。保育生们对抚育他们成长的院长老师永远感恩在心,视同她们为自己的妈妈。

4  解散

1945年10月10日至12日,《中央日报》刊登国民政府对抗战有功人员颁授胜利勋章的名单,其中属于包括列名和兼职战时儿童保育会 72 人。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战时"已成过去,保育会开始着手复员工作,1946 年 2 月制订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复员后建设计划"。直属各院和各分会院陆续展开工作。1946年 9 月 15日至 21 日,保育总会在《新华日报》上连续刊登"战时儿童保育会结束启事""我会因抗战胜利,战时保育任务已完。半年来,保育会除将有家之在院保育生及习艺生商经善后救济总署协助遣送还乡外,其无家可归者,已分别移交社会部各省社会处育幼院继续教养。关于升学保育生,有家者,亦已遣送回乡无家者仍继续留川攻读。均由教育部负责公费供应到高中毕业。所办思克职业学校,已交重庆市政府接办。本会业于九月十五日结束,一切收支即行截止。特此公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28738.html

上一篇:[转载]香港大学做了三个新冠病毒重磅实验,信息量很大
下一篇:[转载]吴靖/季敏华:雷神山病区主任讲述中医如何治愈重症新冠病人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12 郑永军 刘全慧 王启云 张晓良 周忠浩 康建 王汉森 晏丽红 信忠保 郁志勇 武夷山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