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上篇(3)(初稿)

已有 2435 次阅读 2019-7-29 21:4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古代医学, 文字的起源, 历史分期

三、文字的起源

从实证角度看,文字与语言相比,其起源研究要容易得多,假如并不满足于“仓颉造字”那样的传说。

大孙女认字

那是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周末,我们带两个孙女去洪湖公园,站在一个指引牌前,大孙女竟然一口气能够唸出一大段文字,几乎没有不认识的。起初,我以为汉语拼音帮了她的忙,再一细看都是英语。我好奇地问:“这些字你都学过了?”

她冷冷地回答:“没有。”因为刚刚上一年级才半年多

严姨在一旁解释:“她妈妈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有拼音的。她常常一看就是半天,那上面的字都认识。”

我吃了一惊:“但是这个牌子上,没有拼音呀!”

严姨说:“她看多了,下来就认字了。

大孙女说:“我们同学有《十万个为什么》不能全部认识的,课间还要我讲给他听。”

我说:“这就不简单,比爷爷小时候强。这是爷爷最喜欢的。”

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也是听写高手,语文总是第一。同学开玩笑地说:“难怪他听写总是满分,眼睛旁边有个‘1’。”“1”是指语文考试,第一道题总是“听写”。因为我小时候受了点小伤,眼睛旁有点瘢痕。

但是,那时候的农村小学,老师也不会汉语拼音,认字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从一年级开始,每篇语文课文后面都是生字表,一学期下来不过学习几百个汉字,有的同学还掌握不了。最近放了暑假,大孙女竟然把我刚刚买的《易中天中华史》拿去像模像样地读了起来,还似乎聚精会神的。

真的是感谢汉语拼音,感谢周有光教授!

(二)周有光教授的《世界文字发展史

全世界众多的文字,是杂乱无章的一盘散沙,还是一个有规律的系统?是各自变化,还是有发展的共同规律?周有光教授在他的《世界文字发展史(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把人类文字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原始文字出现在一万多年前,诸如刻符、岩画、文字性的图画、图画性的文字,都是文字的胚胎。五千年前,文字成熟为古典文字,包括两河流域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还有美洲古代的马亚字等。三千年前,字母文字从古典文字孕育而生,迅速传播。文字发展呈现从表意向表音演变的趋势。

周有光研究发现,文字成熟之后,进入传播时期,把文化从源头带到新兴地区,形成一个文字流通圈;再之后,文字进入再生时期,在新兴地区改造外来文字,创造本族文字,或者经过两种文化接触,一种文字融入另一种文字。世界文字发展史是全球史的一部分,文字的特点决定于文化(包括宗教)的传播,不决定于语言的特点。世界文字的分布现状是不同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播和变化所形成的。

周有光(1906.1.13-2017.1.14),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学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并聘请周有光先生为终身名誉院长。

文字的分类和历史分期

关于文字,中外学者提出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一人一套,各不相同。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有泰勒、迪龄格、格尔伯、希尔、桑普森、德范克、伊斯特林。中国最早给文字分类的是王凤阳(1989)、聂鸿音(1998)、周有光(1998)、王元鹿等的著作中也都有对文字分类的阐述。

周有光教授根据30多家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列比较,发现都是以文字的特征为依据。文字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段落(篇章、章节、语句;语词、音节、音素);2表达方法(表形、表意、表音);3符号形式(图符、字符、字母)。然后把三个方面的各个层次排成一个三棱形序列“三相分类法”见表2-1-2),发现任何文字都能在这里找到它的位置。

2-1-2  文字特征的“三相分类法”

2.PNG 

他举例现代汉字体系,从语言段落看,是语词和音节文字,简称语素文字;从表达方法看,是表意和表音文字,简称意音文字;从符号形式看,是字符文字。综合三个方面,现代汉字体系的类型是“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字符”。古埃及字有三种体式:(1)图形体的圣书字,圣书字这个名称又作三体的统称;(2)草书体的僧侣字;(3)简化体的人民字。

因此,有人认为世界上的文字类型主要有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它们大体标志着文字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就文字的发展规律和文字的功能来看,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趋势。

1. 表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表形文字属于人类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周有光教授称之为原始(形意)文字时期如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等,即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丁头字和圣书字最初成熟,共4500年。表形文字通过描摹客观事物外部形象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该事物,但是严格地说,表形文字还不是体系严整、功能完善的文字系统。因为:①它们还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地结合;②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更不能准确表音;③而且这种文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

2. 表意文字,是人类文字发展过程中介于表形文字和表音文字之间的一个阶段。周有光教授称之为古典(意音)文字时期,如丁头字、圣书字、汉字、马亚字、云南彝文日文、韩文、越南喃字等,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共2400年。表意文字的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的词或者语素的意义,包括词字、词素字等类型。图形符号往往通过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意义,图形符号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且文字的意义和所记录语词的读音具有对应的关系。因此,表意文字已经是系统严整的文字符号体系,能够表记语言中的词汇,能够记录和表现语言的语法关系。

3. 表音文字又叫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声语言,在数量上便于学习和使用,方便排序,具有客观可操作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它可包括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或称音位文字)、辅音文字等类型。周有光教授把它划分为公元前1100年到现在,共3300年的历史。

关于文字的历史分期,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汉字和字母文字是两个并立系统,各自独立发展;二是认为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存在先后传承的关系。

例如,王宁教授《汉字构形学讲座》中说: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即表意体系与表音体系。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分为两个大类,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出发的。因为口头语言只有音和义两个要素,记录语言的文字也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作为构形的依据。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分法正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汉字是构意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表音文字则是另一类,因此主张“世界文字发展两种趋势论”。

聂鸿音教授《中国文字概说》中也说:在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字中,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从来没有哪一套意符文字自行演变成音符文字。在象形文字进一步演化的过程中,不同民族对它进行了不同的改进。侧重于“音”的民族把它发展成拼音字母,侧重于“义”的民族把它发展成方块表意字。世界上“音符”和“意符”两大文字类型便初步形成了。音符文字和意符文字是文字发展史上两个并列的阶段,其间并没有谁继承谁的问题。

但是,周有光教授认为,文字考古学提示字母脱胎于表意文字。丁头字和圣书字中有意音字,意音字由意符和音符结合而成;书写人名可以单用音符,由此演变出不用意符、只用音符的字母。字母在表意文字的母胎里孕育了两千年然后出世。从古典文字到字母文字是一线相承的,不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两个系统。字母不可能没有母体而突然出现。字母出身于表意文字,是借源文字,不是自源文字。借源文字不能自立系统。丁头字在两河流域是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只在书写人名时完全用表音符号;传播到新埃兰和早期波斯演变成主要表音的音节文字,只保留极少几个表意词符;传播到乌加利特演变成完全表音的字母文字。汉字在中国是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传播到日本产生表音的假名音节字母。彝文在云南是表意字和表音字结合的意音文字,到四川凉山变成纯粹表音的音节文字。东巴文是表形和表意的形意文字,使用中在本身内部演变出同时并用的音节字母;又另外演变出音节文字的哥巴文。比较多种文字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形-意-音”的演变规律符合客观历史事实。

(四)四大古老文字系统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和玛雅文字。

1.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2-1-9,也叫钉头字、丁头字,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2-1-10)。

美国丹尼丝·施曼特-贝瑟拉著《文字起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出版发行是《文字与文明译丛》之一, 这套丛书还有《古埃及圣书字导读》,《文字系统》该书被《美国科学家》杂志列为20世纪引领科学发展进程的100本图书之一作者认真分析了从伊朗、伊拉克、地中海东部和土耳其等地116个考古遗址出土的8000个陶筹,对陶筹的功用、与楔形文字的关系等事关文字与文明关系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明确指出,楔形文字来源于计数的陶筹。

 

2-1-9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2-1-10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

 公元前32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000多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使用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通过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形成左端粗右端细、或上端粗下端细的痕迹,很像钉子。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楔形文字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了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影响力达到顶峰,但没有流传下来。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时,阿拉米亚语作为批注,出现在楔形文字的泥板书上。随后阿拉米亚语逐步取代了阿卡德语。

公元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后也从后者那里学用了楔形文字。由于波斯帝国征服版图极端扩大,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需求,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改变为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后来它先是被希腊语所取代,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再后来又被阿拉伯语取代。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获得最后一次复兴,现今发现的最后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75年的遗物,此后的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2. 圣书字(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这里也出现了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之一的圣书字2-1-11

 

2-1-11  圣书字古埃及记功碑

大约5500年前,生活在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和优美的圣书字。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古埃及人把文字看成神圣的,称为“圣书”。狭义的圣书字仅指主要用于写在祭礼器物,或者雕刻在神庙墙壁和坟墓石碑上的碑铭体,出现的时间最早。

广义的圣书字包含了碑铭体外的另两种字体——僧侣体和人民体。有趣的是,碑铭体、僧侣体、人民体的叫法并非来自埃及本土,而是希腊人起的。碑铭体是图形体,古代埃及人讲究书法艺术,所以出现在金字塔或者神庙遗迹上的碑铭体相当优美,它的书写顺序既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左,还可以自上而下,或者从两边向中间。   

 

2-1-12  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现代字母对照

不管书写顺序如何变化,只要碑铭体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的脸孔朝向哪边,文字就从哪边开始阅读和书写。碑铭体虽然精美,但不适于快速书写,所以埃及的碑铭体经过“草变”成为草书体,以便于在纸草上书写商业信件、文学作品等,书写顺序以从右向左为标准,文字的象形性质完全消失。

后来草书体多用于书写宗教作品,使用者又是僧侣,就被称为“僧侣体”。碑铭体则主要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与僧侣体同时并用达3000年之久。

人民体的出现比碑铭体和僧侣体晚了大概2000年,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又称“书信体”或者“土俗体”,发源于下埃及,保留了僧侣体的书写顺序规范。只不过人民体虽然书写容易,却不易阅读和学习。人民体出现后,僧侣体就成为僧侣阶级的专用文字。

但是,不管碑铭体的草变,还是僧侣体的简化,都没有改变埃及字的结构原理。也许由于圣书字的复杂性,书写工具(纸草,即纸莎草,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地域局限,埃及自身的政治、军事力量等因素,圣书字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只在麦罗埃文(古埃及以南的麦罗埃王国文字)和柯普特文(记录最后阶段古埃及语的字母文字)中可依稀找到圣书字的些许痕迹。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统治了这一地区,圣书字消亡。

圣书字对文字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是,它有一套具有音节性、只表辅音的声符,分75个双辅音和24个单辅音(后来增加到30个),这些辅音就是最早的字母萌芽。

3. 汉字

甲骨文的出现比两河流域的钉头字晚了约2000年,但是汉字却是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究其原因,当与汉字自身的特点有着重要关系,更与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大环境、中庸尚和的文化精神、尊祖敬宗的文化风尚相关。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字表达和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字因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传承,国家、民族文化也因文字的传承而延续、发展。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2-1-13,14,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在大陆地区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简化汉字,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行的是繁体字。

千年积淀,孕育出了灿烂多彩的汉字文化,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字交融影响并远播至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包含30多种文字的汉字文化圈。

 

2-1-13  “文”字从左到右

52328035_8.jpg

2-1-14  “马”字从右到左

4. 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2-1-15,16,起源于中美洲(太平洋对面),位置是现在的墨西哥、伯利兹和危地马拉,以尤卡坦半岛为中心。大概在公元前后,玛雅人创造了本土文字——玛雅文。玛雅人眼中的文字是神圣的,相传是由“日眼大神”所创造,只有巫师能够学习。

玛雅文字书写的内容包括历法、礼仪、神话、预言、历史、叙事诗和剧本等。玛雅人用毛发(主要是人的头发)制笔,用树皮做纸,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玛雅文字不是笔画发达的文字,字形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保留着明显的图形性质,所以读起来像连环画一样。

 52328035_9.jpg

2-1-15  马德里古抄本  

52328035_10.jpg 

2-1-16  介绍玛雅文字的专著

现存的玛雅石碑铭文显示的是公元328年到16世纪的玛雅历史,说明玛雅文字至少有近1500年的使用历史。不过,美洲在前哥伦布时代是与世隔绝的封闭社会,玛雅文字没有传播到其他民族和地区。继玛雅人之后先后统治中美洲地区的萨波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对玛雅文化破坏多,继承少。

16世纪,西班牙人野蛮入侵中美洲(当时是阿兹特克人时代),直接导致了玛雅文字的覆灭,书籍遭到焚烧,掌握文字的巫师被屠杀,玛雅文字就这样湮没在了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现存的玛雅文字资料除石碑铭文外,还有3个写本,分别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德国德累斯顿,并以收藏地命名。

汉字的演变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1635.html

上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97)
下一篇:[转载]陈正跃: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演化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