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坐车到外地,沿途全是长的‘意杨’树,这是我校王明庥院士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国外引种回来的‘速生材’树种,对中国特别是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的人造板行业带来了很大效益,为此,他得到了院士,也得到了江苏的二次省级重奖。速生材的特点是长得快,几年就可以伐下来做人造板了,不过,这种材料木质很松,不能做结构材,与硬木不能比,与红木那更没有办法比了。
想想,中国的科研就有点象‘速生材’一样,快!因为每年都要统计SCI、EI、专利等成果,这些成果要进行大学、学科排名(昨天开会,教育部又要进行学科评估了,今天刚刚上交材料),要进行教师的职称评审与考核,要进行课题结题。你说,如果科研做出来不尽快发表,那你排名、职称、考核、结题都赶不上。
快!快!再加快!最好将后几十年的SCI论文提前赶出来。
好的材料是要长许多年的,有的红木要百年甚至几百年树龄才行,北京故宫的柱子,都是从南方深山老林中伐了运出来的。而这种‘意杨速生材’只能做故宫这种建筑的隔板,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大成果是要进行慢慢积累的,不能急于求成,记得陈景润吧,他的成果是多年在煤油灯下用了麻袋级稿纸才完成的。如果陈景润放在现在进行教师考核的话,早就下岗了。
‘速生材’级的科研成果,如何能够得到‘诺贝奖’呢?如何出世界级成果呢?
中国对科技的管理首先就严重不科学,这是首先要解决与研究的重大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533865.html
上一篇:
聊聊国家自然基金的‘选题’下一篇:
对‘中央文件’反映不热烈是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