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计算机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zhwei 虚拟化、云计算、Dev-Test-Ops

博文

西行记-7 cmu教学

已有 5487 次阅读 2011-4-10 03:02 |个人分类:杂感随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教学, 本科, CMU

粗粗了解了一些教学情况,有不当之处,见谅。

本科的课程看上去比较多,但基本分为这么几类:

一类是150**系列,是引导类课程,没有多少学分;

一类是Special Topic课程,就是某个专题,大部分是3-6units;

剩下的就是常规课程

a. 151**系列的是基础课程,一般10units 主要涵盖程序语言(命令式语言/函数式语言/数据结构)

b. 152**系列的是偏系统的,一般是12units. 主要涵盖并行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系统(包括很有名的CSAPP,编号为15213

c. 153**系列的偏综合,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音乐、云计算、神经计算

d. 154**系列是计算机专业课 ,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并行结构、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编译原理、形式化分析、计算机图形学。

e. 155**系列是Independent学习,可能类似大作业。包括各种方向的独立学习。一般有3-18units

 

课程安排感觉有这么几个特色,1. 课程比较有层次,有些相关领域的,根据深浅程度,会开几门不同的课程,比如算法,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算法。2. 有些课程比较跨专业,比如计算机音乐、计算生物等。 3. 传统和前沿的相结合,既有分布式系统,也有云计算,而且一些特色的课程采用Special talk,一些比较专业的,或者比较热门的课程,采用这种形式。4. 也有独立学习的课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我这边主要在旁听一门本科课程(CSAPP),计算机系统介绍(CS 15213http://www.cs.cmu.edu/~213/.

主要有两个老师讲,我听的是下午130-250开始的,老师是Anthony Rowe http://www.ece.cmu.edu/~agr/

这边的课程,无论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都是连续上1个小时20分钟。这门课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上的,大概100多人。每周上两次,共2小时40分钟,加上每周1次习题课(50分钟),习题课是由助教来上,是小班上课。采取大班上课和小班习题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算下来,12unit,大概16周,每周上课2小时40分钟。大概相当于我们3个学分的工作量。

 

课程成绩这样安排: 考试60%(两次期中开始,各15%,期末考试30%),7个实验40% 没有平时成绩或课堂成绩。老师上课也不维持课堂秩序,也常有人晚到或缺课,但一般课堂秩序比较好,气氛比较活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会私下交头接耳,只要来上课的,一般都会认真听。

 

上课的ppt用得也很多,但有时候会手工演算、并在电脑上运行程序。有一次整个一节课就是在白纸上(有投影到大屏幕上)演算一个cachetlbpagetable的完整过程,弄完了就提前下课了,呵呵。 这边助教的工作量很大,又要上习题课,又要批改实验,确实可以拿不少钱。

 

 这边博士一个学期大概修2门专业课,比较牛的大概修3门。同组的一个韩国学生修了4门,他们说他很crazy. Manuel Blum算法课比较传统,就是主要他在黑板上讲。获得过两次Teaching Award。讲课比较有特色。

1. 完全不用ppt,全是手工在黑板上演算。

2. 注重讨论,经常是抛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3. 讲完一个题目,留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

4.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点名,点到别人的时候,就很热情地打招呼。

5. 经常在课堂上说,这个题目就是以后要考试的。如果不去听,可能就不知道要考什么了。

6. 成绩分布: 作业:10%,课堂:10% 期中:30%,期末:50%

7. 因为他对算法很有研究,所以讲课,有时讲得很深,一个主题可能会连续讲几节课,由浅入深,而且有时和教科书还不一样,容易引人思考。不过有时出错,可能年纪比较大,学生就在下面指出问题,他就很愉快地承认。

8.一周上三次,每次1小时20分钟,算12units.

 

由于cmu是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学生基础也不错,比一般的学校要累。听到学生讨论,为了赶作业,一个说仅睡了3小时,一个从早上到半夜在图书馆连续做。

海外的学生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为主,有一个印度访问学者,他有12个学生在cmu学习。印度的好学生都学计算机了,呵呵,我们组就有一个印度大学第一名来这边读博士的。到晚上留在实验室的基本是博士或博士后,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人。

 

这边的图书馆是周一到周五24小时开放,晚上有很多学生在那边做做作业。

 

学术交流非常频繁,有一张照片是他们这边学术交流的海报。其中专门有一个系列,就是学生讲座,让学生上去讲他自己的想法。

 

这边的教授一般就一个学期上一门课,就是他的研究领域,一年上两次。年轻老师也不多,上文提到的讲计算机基础的Anthony Rowe,是Assistant Research Professor,一个学期一门课。另外一个同上这门课的老师,Gregory Kesdenhttp://www.cs.cmu.edu/~gkesden/,是教学副教授(Associate Teaching Professor)。可能是教学系列,要上三门课,估计算课程比较多的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72-431410.html

上一篇:西行记-6 初来乍到
下一篇:学习型多功能导盲杖——交大学生又一有趣创意
收藏 IP: 96.236.148.*|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