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科学期刊何尝不是一处擂台

已有 3461 次阅读 2015-10-10 12:39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期刊何尝不是一处擂台

鲍海飞2015-10-10

写完上篇博文《诺奖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后,看了一些留言,心中有所思虑,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也不懂得如何办理期刊,但心中总有一丝丝戚戚焉!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没有出类拔萃好的科学期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办理属于自己的、自己承认的、自己膜拜的科学期刊?基于此,说说我的粗浅想法。

 

科学期刊犹如流动的血液,殷红流淌的血液便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血液,凝固不前便如一潭死水。今天的科学研究早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探寻活动,科学期刊成为展示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的重要载体,科学期刊更是成为交流学习和获取思想源泉的重要途径。

科学期刊,这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科研水平和实力的体现,是科研人员成果的展示地、示范地和思想集散地。

一个国家的科学期刊就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史。如果说它是国之利器有些为过,但却是一国科研研究人员之利器。科学期刊更是科研人员走向世界的门户!科学期刊是研究方向和正常制定的风向标和路线图。

科学期刊的权威性在于它的真理性,在于它的求实性。科学期刊是一国乃至世界科研人员的阵地和有话语权的地方,是研究人员科研活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

多少年了,许多人都说,科学无国界,而且似乎在大力倡导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表面上看起来科学似乎是无国界,但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科学无国界,科学期刊却是有国界的,掌握管理期刊的人是有国界的。谁掌握了期刊,谁就掌握了喉舌,就掌握了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期刊者得天下。

 

一个颜值高的科学期刊更是国家之幸,是国家科研人员之幸。

 

科学期刊的办刊方式应该是多样的,科学文章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科学期刊不仅仅是严肃的和僵硬的数据,不是条条框框、科研内容的简单记录,而是活泼的、多样的,充满了情趣的。纯研究型的期刊,如APL,PRL,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明,文章短小精悍;研究型加大众思想型的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不但包括研究类文章,更包括一些政策、反思、甚至小说等,可谓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科学期刊不仅仅是属于科研人员的,更是属于大众的,面向大众的科学与知识的传播。

 

我们国家的科研本来就起步晚,处于落后的局面,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知识产权格局等相抗衡。以Sci影响因子来论、来评价科研是一种方法,但无形中,扼杀了中国期刊的活力。因为我们的期刊绝大部分都不在Sci其列。这就直接导致我国科研人员将大量好的、原创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外国的期刊上。本国的科学期刊似乎成了被遗弃、抛弃的婴儿,科研人员更是不屑将成果发表在本国的期刊上。由此而论,仅从期刊方面来说,我们如何高谈阔论什么强国的构建。没有在自己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我们不仅丢失的是科技的宣传,更丢失的是汉语,乃至我们的文化。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科研人员已经发表了大量的Sci文章,并且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数量和水平,但是也遭受着不少退稿事件。此外,也存在着是否发表,发表先后的问题,估计今后,西方的出版集团也会无形中对我们的科研发表进行限制乃至围堵,发表文章的难道可能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继续加大开辟国内有水平有颜值的期刊建设十分必要。

科学期刊何尝不是一个擂台?这里没有刀光剑影,但处处让人惊心动魄。这里没有电闪雷鸣,但处处让人心潮澎湃。科学期刊就是竞争和挑战。不仅是科研人员的竞争之地,是出版公司的竞争之地,更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之地。

一个有名分的期刊得之不易。需要一代、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铸就。办好一个期刊甚至比拍摄一部大片更不容易。一部电影只是暂时的,而一个期刊却是长久的。期刊需要如婴儿般孕育和呵护。办好期刊需要信心和毅力,需要胆识和策略,需要眼光和持久,需要耐心和干劲,更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舞。

对于中国的出版,其难度不仅在如何抓住科研和发表内容,更在于如何抓住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心。不仅要面对的是英语期刊,还要面对汉语期刊。在如何构建英汉期刊双修的问题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说实话,办好科学期刊,需要很多人和部门来关注,需要很多人负起责任和担当。这里有出版集团公司的责任,有制定政策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有科研人员自身的责任。众人拾柴火焰高啊!这几年,我们中国人在国外期刊上的发表越来越多,这已经表明我们已经得到世界的承认,当前之重,乃是发展我们自己的核心期刊。我们有那么多杰出的研究人员,如果将他们的好成果发表在我们自己的期刊上,我们的期刊慢慢地就会蒸蒸日上。

说得再远点,一个国家的核心期刊,是不是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科研人员的价值和尊严,乃至自豪感和地位。

没有有分量,颜值高的期刊,这是一个国家之不幸,这是一个国家科研人员的不幸。没有好期刊,同样受制于人。

一个诺奖里,不仅是在讲述着故事和真情,更是在讲述着血脉和传承。中国人就是在那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多少个科研人员前仆后继,夜以继日,从草药配方探寻,到提纯方法摸索,到亲身体会验证,最后到分子结构确定,一步一步,一环一环,由宏而微,走向分子结构学,这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完成的。科学期刊清晰地记录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有人针对该文中中国期刊任重而道远的观点说法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但我感觉这是痛定思痛的结果。只有重视了,意识到了,那么行动起来就不晚。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一个人和一个国家贵在能够觉醒和觉悟。

办好一个期刊是科研人员之幸,是国家之幸。除了那些真枪实弹的硬东西,科学期刊是个软实力,但这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的制高点!这是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舞台和战场。办好国家的科学期刊,这不只是梦想之路,而是希望之路和走向现实之路。

科学期刊是一个国家科技的宣言书,是一个国家科技的宣传队,是一个国家科技的播种机。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是也包含了创建世界一流科学期刊?如果不是那样,那么是否可以创建有特色的期刊!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点地来!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做些事情。

仅仅是一念之间的一家之言,是时候关心我们自己的核心科学期刊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927079.html

上一篇:诺奖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下一篇:铸就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学术期刊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8 许培扬 李学宽 袁海涛 檀成龙 朱晓刚 茹永新 陈小润 钟炳 侯成亚 周金元 蒋永华 李颖业 陈湘明 qzw hzdhfer ypxin K13877522581 yb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