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说柴知---传神、传意与传形 精选

已有 4595 次阅读 2012-10-23 12:12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ffice, xml

说柴知---传神、传意与传形

鲍海飞 2012-10-23

其实,这两天一直在看女儿的小学语文教辅书---涉及中国古典文化,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唐诗等,有不少收获,主要是以前有好多没有学过的东西,这回又跟女儿一起学习了。但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似乎从来也没有人提出来过。而这两天,恰好我在翻阅,有些熟悉的句子、有些陌生的段落,这让我忽然想到了这个看似愚蠢的提问。也许真是个愚蠢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辅书文中引述的几个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论语中的第一篇《论语--学而篇》的句子。其中,说:通“悦”,高兴,愉悦。这个句子大家都明白,无需翻译。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这是《论语--雍也篇》中的句子。其中,‘知’只标记为zhì(四声)。在注解中倒是给出了“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对这个‘知’,我马上查了一下《新华字典》,原来,这个‘知’除了我们熟知的‘知道’外,还和‘智慧’的‘智’是通假字。

3)这是一首关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其中,‘柴’标记读音为(zhài),并且原来的教辅书中对此字未做任何注解和说明。真是惭愧了!以前就一直读作‘chái’了。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这里是念‘在’。检索了一下,原来这个“柴”通“寨“,是栅栏等之含义;此为地名,是辋(音:网)川(陕西兰田)的地名。

其实,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通假字。以前没有考虑过,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还在文中保留着古文中的这些通假字?而且还津津乐道呢?我们是传道、传神、还是传形?既然是‘通假’了,那么为什么就不直接把那些字写作我们今天都熟知的汉字呢?

这第一个理由或许是文字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也许是,这毕竟是我们古时先人流传下来的经典,原文就是这样写的,原来用的就是这个‘字’。其实,这反映了先人的论述就是这样,乃‘原作’、‘真传’。因此,没有修改,沿用至今。

第二个理由,这里面蕴含了一种文化固有的涉及语言的神秘性和博大的属性。其实,这个神秘性,也包含了对文字以及历史等相关问题认识和了解的不可知属性,或者隐晦等属性。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古人是如何认识、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的。因此,保留‘原始’的化身。

第三个理由是,基于理由一和理由二,由于其原始性和神秘性,对于今人的理解来说,尤其对某些文字的含义和理解上,今人可能还不理解和认识到先人曾经认识的那样。因此,对于研究古文化的人来说,若某一天有心得体会和灵感,从而赋予或破解了其潜在的某些含义,那么我们岂不是又有了大的收获,又会获得新的认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就不合适了。

‘说’既然通假‘悦’,而且我们的注解也是这样写的,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直接把原文略作修改成为‘悦’呢?然后下面再标注出原文原字。‘知’也一样,如果就直接标记出‘智’,似乎也不影响我们的思维,而且现在人们早就这样说了!并且这么多年了,似乎没有太多新的发现。那个‘柴’也一样,如果我没有去查字典或者看一些相关书籍来了解这个字,我真的就要读一辈子的‘鹿chái’了(只怪自己学的少、浅)!而实际上,大部分的汉字都已经简化了。因此,我在想,我们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是传神、传意,还是传形?如果只传了形,而忘了意或者忘了神,岂不是捡起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一个建议:如果适当的把某些‘通假字’换成今天的通俗易懂的汉字,或许对人们的理解和记忆能更好一些。然后,将适当的古文注解附录于下,这样,就更适宜于人们的学习,尤其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对喜欢古文、古文化的人,他们也可以顺藤摸瓜继续研究。

人一辈子,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而且真是应了那句话,不仅仅要学一辈子,还要学两辈子和三辈子。这第一辈子,是当自己幼小时,是自己从父母、长辈和老师那里学习;第二辈子是当自己成年时,要自己学习;而第三辈子则是自己进入老年时,是要和自己的孩子甚至孙子去学。毕竟是时代在向前飞跃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在创新,新的科技、文化和知识在不断涌现,并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又要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

如果我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了,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拐弯抹角的去理解它了。如果我们领会了文化其精神和要义,又何必怕它字型是否变化与否。忽然想起了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将太极拳传授给张无忌的时候了,问张无忌,你已经记得几式了。张无忌回答:‘我几乎都忘了!’张三丰高兴的说,‘好,你得到了!’

这样,是不是我们的心思也许就会简单了许多,不用再想这想那。就像我们不用再去揣摩别人的心思了。

 ‘说柴知’就是‘说才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一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与思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625345.html

上一篇:鹧鸪天--惜残荷
下一篇:你说,你想要什么?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4 武夷山 陈小润 陈湘明 李学宽 金小伟 杨月琴 柳林涛 钟炳 赵凤光 黎夏 徐建良 陆俊茜 邵国青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