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II)
鲍海飞 2020-10-23
从偏僻的山沟里走出去,需要多少智慧和勇气?又需要多少机遇和见识?又需要多少个体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个人的兴趣和喜好,大环境和方向,都影响着我们个体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一个人在适当的年龄,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遇到对的人,做该做的事,或许是部分答案。
无论怎样,山间的溪流终究是要奔向海洋的,它无可阻挡。
老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是我们人生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领航人,他们的品行、人格、职业操守会伴随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人生遇到好老师,是一个人一生之幸。同时,书籍伴随着成长,环境影响着人。
我经历的几任数学老师都很有代表性。高中数学班主任李京生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姑且请允许我在这里提起他的名字),中等身材,戴副眼镜,表情很严肃,总是穿一套蓝色的中山装。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上课从不拿教案,讲起课来更不用说,从不照本宣科,上来就讲。一支粉笔,板书从头写到尾,工工整整,规规矩矩,数学推演更是井井有条。他的身上,有一股学者的气质和气息。后来因为课讲得好,遗憾的是被区中学调走了。考上大学后,我们和同学相约一起去看过他。我还遇到过两位这样的老师。初中时的几何老师,也是这样一位不带教案讲义的人。一支粉笔、一把大的三角尺,就足够了,他的板书同样是规规矩矩,讲起课来,他高大的身躯,总是面带笑容,温文尔雅。教室里,如沐春风,总有一种阳光的感觉。后来读研究生时,遇到过一位教授,也是如此。然而,最难忘的是读高中时,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他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男老师,充满了活力,一说话就露出笑容,如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上课时,讲解数学也是娓娓道来。在年度的新年班会上,他会高歌一曲。让无数少男少女倾慕。他第一次到我们学校给我们考试,班级里只有两个人及格,我是第二名。一次期末考试结束,他笑着说,这回你考了第一名,还微笑着对我说,说我很天真。
英语老师是个湖南人,据说是从美国回来的。自然,他的英语有些南腔北调,经常把‘鲜花’读成‘宣花’。但人最怕的就是认真,这个英语胡老师就是这么个人,虽然个子不高,但讲起课来,声音很大,滔滔不绝。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的名字叫胡屹英(不知道写的是否对,但估计再也不会有人提及这个名字了,就让我再一次提起以纪念)。高考前的一次课上,他跟我们说,如果谁的英语考试超过90分,就送给谁一套《朗曼英语词典》。那个时候英语满分是100分。不知道后来他的‘浪漫词典’是否送出去了。他讲课认真,执着,不久就成为我们学校的主任。我们毕业后不久,听说他得了胃癌,几年之后,便去世了。政治老师是我们的教务处主任,中等身材,消瘦、戴副眼镜,有些孔乙己的样子。那时候,讲些什么国企、政企分开之类的。后来高考时,专门请了外校的政治老师给我们讲。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补习班,甚至没有。化学赵老师是个年轻干净的男老师,每次都规规矩矩给我们上课,为我们答疑。物理老师,是我们的校长,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感觉。有一次,晚自习,老师出了一道物理题,许多人都没有做出来,结果让我给解出来了,我自信心大增,当时还有些颇为得意,因为当时班上有一些复读生,他们学习都很自负,都很厉害,很看不起我们这些新生。
书籍伴随着成长,环境影响着人。
说实在的,那时候的资讯少得可怜,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书都少得可怜。书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几乎是零。退休前的数十年左右,我父亲换了工作岗位,在矿区游艺室工作,那里有报纸和期刊可以浏览阅读。这里自然成了我的一个读书世界,内心欢愉的乐园。我们的学校距离这游艺室又很近,放学之后,有时间我便会来到这里,这里成了我了解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开阔了眼界。那里有《工人日报》、《羊城晚报》等,还有《十月》和《收获》等期刊,大抵如此。我最喜欢《羊城晚报》,里面有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但记忆最深的是,几乎每期的副刊里面都有一小段英汉互译的小故事之类,这些小故事成为我的最爱。我甚至把一些过期的报纸,开了天窗,把那些有趣的故事都剪了下来,夹在一个专门的本子里。一个最大的收获是,报纸上经常发布一些征订消息,这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偶然的机会,报纸上有一个期刊征订启事,是《中学生数理化》和《中学生英语》。那个时候最出名的是《作文通讯》,只有某些家长孩子的手中有。求知的欲望,让我把这个让人惊喜的发现告诉了我的爸爸,并说出了我的欲望,说我要订阅这两个期刊,它们很有用。我的爸爸是个开明的人,于是便给我订阅了数理化和英语这两本期刊。今天回想起来,那时候订阅期刊的费用真是很便宜,当时人们的收入也是很低。每个月的固定几天,当期刊从我父亲的手里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都如获至宝,如饥似渴的阅读。几十个页码的期刊,每个页码都仔仔细细地看,每道习题都要做。《中学生数理化》期刊的底页有大学介绍,这让我了解了窗外的世界。多年以后,回到家里时,我满怀期望去寻找那些期刊,那些让我难忘的小小期刊,但都不见了。它们原本被我的父母收藏起来,然而家里的孩子却偷偷地把它们拿走去卖了废品。这其中,还有我一套并不完整的小人书《水浒传》,也不见了。
还有一次,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广告,是介绍一本求极值的书。我于是便向在大连读大学的堂兄写信,让他帮我买。不久,我还真收到了那本小薄册子。2019年,我的堂兄来到上海。我把他请到家中,闲谈中,我拿出了这本有30多年的旧书,让他看,问他是否还记得。堂兄茫然不知。岁月的记忆就这样轻轻地从他的脑海中溜走了,可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那时候的百货商店,也卖各种书,包括学习用的参考书。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村庄就有这样一个百货商店。我会经常光顾那个商店的一个原因,就是去看里面有什么新进的书和小人书了。那时候,买过北京市海淀区出版的一套数理化丛书,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等,可惜书的名字都忘记了。我还记得有一次,商店的柜台下有一本日本的《中学数学习题集》,我翻看了一下,欣喜若狂,回到家里,立刻向爸爸要钱,记忆中,那本书大概不到3元钱。我爸爸给了我钱,我便匆忙跑去商店,买回那本书。于是,从这本书里,我自学了高等数学的微积分。也是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因为,每到习题的后面都列出了题目的来源。(虽然这本书对我高考没有什么帮助。)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多年后想起来,那个时候,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区,能够引进这样的书,究竟是一个多么有眼光的人!那个小商店里面一定有见过世面的高人。为了地区的发展,为了一方水土的未来,他们没有招商引资,却引进了良师益友。或许是验证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水不在深。(II)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