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
鲍海飞 2020-7-24
2020年高考结束后不久,一个视频在圈内迅速传开。视频显示,在所有考试科目结束的当天,某考场在考场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群学生,不,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从校园内奔跑而出。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高挑,身体轻盈活泼的女生,刚一奔出校门,就见那个女生一个飞跃腾空而起,漂亮的‘一字马’一瞬间惊艳了所有人。
那个视频我看了很久,我为那个女生高兴,为那群孩子高兴。那开心的跳跃,那凌空的飞翔,如小鹿归林,如小鸟出笼。
滚滚长江东逝水。渐渐地,我似乎回到了我的那个年代。
我是1987年考上大学的,至今,已经是30多年过去了。我怎么能考上大学,回想起来,似乎是个奇迹,因为随父母的工作调转,我们家也是几经搬迁,最后定居在一个城乡结合部,实际上,就是在农村。而我就是在我们矿山的家属中学上学,一个很小的地方,就像一个部落,居住地周围都是庄稼地。
我出身于底层家庭。小的时候,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天赋,顽皮、好动,天性活泼,普通人的思维,平常人的长相,即使今天我也是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中最为平凡平常的一个。学术上,如果还能说是学术吧,我没有太多成就,根本提不上什么科学建树。但我拥有的,就是自己不屈不挠的学习,不断的领悟和不断的工作。我好奇、爱问,更爱学习。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次,走在家附近居民楼的楼下,忽然听到美妙的音乐传来,那是《在水一方》,我立时便被那美妙的音乐和歌声所吸引,我于是就驻足在那里,一直听完。也许就是凭借着这样一股劲,我不仅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拿到了博士学位,又来到了中科院做博士后,并留所工作。多年来,只要是能为集体出力、出智,我都不惜自己的一切而奉献,愿意抓住一点点实践中的灵感和发现,努力学习,一点一点学会辨识、真假、是非,参悟在自己时而迷茫时而清醒的人生道路上。
我之所以想记录下来,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历史的回忆和记录,一个最平常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我对大自然一直充满着好奇和热爱,痴迷于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如果我的经历或故事有什么价值的话,若能给未来的人一个启迪的话,那就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句话,是我在大学工作时,一位同楼层工作的老师给我的忠告。这句话,是说,要看清形势,把握自我。
另一位长辈的话,至今让我铭记。“小鲍,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不过就是这样几件事,读书、学习、工作、成家、孩子、立业、身体…….”这是我在读博士期间一次下班晚饭的路上,一位大学教授长辈对我语重心长的讲。是啊!但当时,一个内心对未来世界充满了想象,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身强体健的人,怎能体会得到这‘柴米油盐酱醋茶’。总觉得眼前的时间很长,路也很遥远,未来一直在前方。人道是:‘十年一瞬,弹指一挥间!’当时哪里能够体会到,而今回头看,这些都成真。
人生,尽管是平凡的人生,也要走好这条平凡的道路,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成为一个不断觉悟和觉醒的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首先最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时,我们是个经历者或亲历者,而成为一个记录者。另一个是他所经历的人,那些影响他一生的人,喜怒哀乐,带给他个人的思考,于是,又成为一个思考者。再一点就是一个人在他自身的能力和领域范围内,所打拼的地位和成就,有尊严的活着,不用看谁的脸色,做着自己理想的梦,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他又成为一个拼搏者、奋斗者和创造者。
一个人走向社会,离不开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更离不开他的老师,还有和他一起成长的伙伴,也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拼搏。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的妈妈小时候读过6年书,算盘打得很好,我的姐姐还是跟着她学珠算。我的父亲据他自己说读过3年书,后来家庭中落,家里曾经有许多书,但书在斗争中被别人拿跑了。父亲是个有点技术的技术工人,经历过不少困难,不爱言语,但他给我们讲起故事来,却非常生动有趣。他早年在大字不识几个的情况下,就把四大名著一一读过了。八十年代,我的父亲在矿山工作的时候,就经常给矿山广播室写文章报道,有一年就写了300多篇,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我有一个大姐,两个哥哥。那时候日语还是比较流行的,我记得姐姐跟着电台学日语。但我的两个哥哥,我似乎从来没看他们读过书,但最后大哥还是考了个技校,而二哥只是高中毕业,然后就是我了。我属于好动的孩子,但却是个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的孩子。那时候,我奶奶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经常看见奶奶叼着个长长的烟袋,两只眼睛总是若有所思的凝望着远方。我的奶奶早年丧夫,一个人把五个孩子带大。这就是我的家庭大致背景了。往事似乎还依稀在目。
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身边的那些好人,尤其是好老师。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他,不仅赋予我们知识,给与我们智慧,分享给我们无私与快乐,还能鼓舞和激励我们向上,更能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和品格。
我能考上大学,与那个淳朴的年代有很大关系,同时更与那个时代下质朴的老师有更大的关系。高中时的语文中年男老师,个子不高,经常穿着一身蓝衣服,但讲起课来,口若悬河。还记得,一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讲了三个课时,大家都被他迷住了。因为他的讲解,有一种气势,有一种豪情,还有一股干劲。后来换了一个年老的语文付老师。付老师有知识分子的气节和神采,有些消瘦,说话有些‘酸’,但不‘腐’,他给我们讲课本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得入木三分。他的身上有一种学者之满腹经纶又自由之风尚。还有一个语文齐老师,一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初中时给我们讲俄语课,他的两个漂亮的女儿都在我们班一起上课,他和他的夫人都是大学生。齐老师身材比较高大,面目俊朗,口齿清晰,声音动听悦耳。高中时,他给我们讲语文。那时,晚自习的时候会给我们讲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课本上没有的,如柳永的《雨霖铃》,还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诗词的讲解,那些课程洞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欣喜不已。他的课程,幽默、风趣,又不失高雅与严谨,俨然有一种学术之高贵不可侵犯之气势。然而,从他的身上,我更看到的是学者的优雅气质。
不吝惜表扬、赞美和鼓舞学生,是老师最大的美德,是学生最大的收获。而能够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并激励表扬每一个同学,才是老师至高无上的品德。我的汉字一直写得不好。那时,我们还会在课堂上写小楷。初中时的一位语文宋老师,在一次课上,走到最后座位的我时,看着我的本子,指着方格中的一个‘工’字说写得好,表扬了我。其实,我想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因为这个字笔画最少,最容易写,我又轻松地把它放在格子里了,而不像别的字,都飞到窗户外面去了。而就这一句表扬,直到今天我都清晰记得。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许,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认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赞美、表扬、鼓舞、激励,永远是学生向前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和精神食粮。(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