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少小离家路何方 精选

已有 5895 次阅读 2016-9-2 12:3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少小离家路何方

鲍海飞 2016-9-2

如今,出国不是什么新鲜事。年轻人到国外学习和工作更是平常,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涂油镀金,开阔眼界,见识世面,还是随大流?

   有人说,如今刚毕业的年轻人是‘漂’在北上广的,而不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这话一点不假。今年4月去北京出差到某单位做实验。该实验室的几个小伙子我都很熟悉,他们都很热情、充满了朝气,实验时都积极地配合我。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一个是硕士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还不到两年的小伙子,他很无奈地告诉我说:“鲍老师,过一段我可能就要出国了,或者到公司去,现在都已经联系差不多了。”说实话,我有些惊讶和失望。惊讶地是没有想到他只工作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就要离开了,失望的是以后还会有这么好的小伙子来帮助我做实验吗!我也知道,他从一个事业单位的离开是迫不得已,这几乎不用说什么理由了。其实,我们早就看到并且已经十分习惯单位年轻人的跳槽,其中的原因不是他们好高骛远,也不是他们朝三暮四,而是他们要面对的许多现实、眼前的困境和内心的焦虑。对于单位来说,由于管理的不善和人员的频繁更换,有技能的人员青黄不接,这带来的一个危害就是一个部门的不稳定,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很多专业技术失传,更不用谈什么发展创新了。

如果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出国是迫不得已,那么十几岁的孩子们纷纷出国又是为什么呢?

近些日子,看了几集电视连续剧《小别离》。一开始,该剧并没有如何吸引我,感觉就是一部生活片肥皂剧。但后来吃惊地发现,该剧还是深刻地发掘了当代社会存在的不少问题,尤其是有关教育的问题。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社会上人又这么多,就业竞争压力又这么大,这就是使得每个家长都为孩子的升学和未来煞费苦心的筹划,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好学校。许多初中生早早地就开始考托福了,然后就是通过各种关系出国。剧中的一男一女两个初中生于是一起飞向了美国。

我还记得在八十年代左右,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几乎每天放学以后,经常到爸爸的单位去,他那里每天都有新报纸可以看,读的最多的是《羊城晚报》。那个时候就看到过新闻报道,上海的高中生到美国读书去了。当时,读到这样的新闻,内心之中隐约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是什么样的孩子能够飘洋过海到外国去读书?那该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家在东北,感觉上海是那么遥远,美国更是收音机里传过来的远方,它遥不可及,似乎又很美丽。而上海在我的心目中也同样是那样的美丽、富饶和亲切,大概它的名字里有个海,我的名字里也有个海。多年以后,我来到了上海。

出国干什么?那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知道四个字---出国深造。今天,我们的国家富裕了,资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人们手头里有钱了。但人们的世界观有什么变化?人生的选择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我于是想,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出国,是否有父母陪伴?是否有亲戚朋友照顾?一个人如何身在异乡读书学习?小孩子要面临多少生活、语言、交通、花费、社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该剧所反映的是现实吗?

   有时,现实比戏剧更真实。如今,我的女儿所在的预初,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她们班就已经有同学到美国读书去了。前天开学返校后,回来告诉我,她们班又有一名学生要到美国读书去了。孩子是否该这么早就出国?我和同事聊起来,大部分同事都持否定意见。但事实就是事实。谁又能左右呢?

送这么小的孩子出国学习,这也许并不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或许他们的心中更隐藏着巨大的忧虑、心痛和无奈。谁愿意骨肉分离呢?但我们的许多父母就这么做了,这也许是站高望远,未雨绸缪。

   父母之所以要把孩子送出去,或许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如今人们的口袋里不差钱了。有了经济基础,人们的眼光也就开阔了,路子也就宽敞了。每年十几万,几十万的学费、生活费对家庭来说不算什么。投资孩子,投资教育是最大的投资,也是必然的投资。第二,是有能力有关系了。如今有一部分的父母都有一定的涉外关系,和外国人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就很容易利用关系将孩子送出去。孩子从此以后便有了‘国际视野’。第三,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庭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从小就让孩子国外读初中、高中、大学,然后一路前行!甚至移民了。第四,攀比的心理。有不少孩子互相攀比,有一些是父母互相攀比,结果孩子逼迫父母,父母与孩子协商,结果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了。第五,国人一颗躁动的心。造成这种原因,来源于孩子是一方面,而更多的是来源于家长,来源于社会。学区房,昂贵的学区房;就业,哪有那么多岗位;毕业生,每年有几百万。别人家的孩子都回国了,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啊?第六,这也与父母对孩子的定位和期望有关。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我们作为父母这一代已经是平庸之辈了,但我们已经走过和经历过人生与社会,看过了山与水,知道世间的善恶与美丑,知道什么是成功与失败。因此,作为父母如何心甘自己的孩子和我们自己一样平庸一辈子呢?只有出国才能出人头地。第七,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中介机构,被骗的孩子和家庭也不少。第八,社会媒体的喧嚣。媒体包括电视电影的大量宣传、娱乐和报道,如果你想要不一般,你就得出国,如果没有出过国的话,似乎真就是人生的一大缺憾了!据说一些高校招募人才,是否出过国,受过几年教育作为一个标准了。最后一点,就是家长对国内教育的忧虑。主要是国内教育的方式,人才培养的方式考虑。比如,依旧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高考模式等。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目前人口众多,就业机会有限,好的教育资源也更有限,好的学校被各种人通过各种关系霸占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宝,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谁不舍得呢?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国外,就更早地获得了人生的制高点。同时,崇洋媚外的心理依然牢牢地固留在许多人的心理。据说,在上海,一座建筑拔地而起,但无论这座高楼建得有多么丑陋,但只要是外国人设计的,那就一个字:好。即使不好,那也是好。即使再不好,那也是外国人设计的,水平就比你高。

说实在的,如今的出国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选择,多了一条道路,这倒是件好事。但另一方看,出国成为年轻人逃避社会压力的一种无奈选择。心无寄托,所以漂泊。国内高昂的房价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痛,职业前景黯淡,年轻人之间互相攀比,世俗的眼光等等,都导致年轻人的外流。而对小孩子来说,出国则是为了更好地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归国之后便是锦绣前程,同时也满足了父母未竟的事业和心愿。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关怀,是伤害,是未来,还是无奈?谁能说得明白。

   我们的社会早已经是一个面向世界的社会了。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多合理的平台,我们的孩子其实不必那么小就背井离乡。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出路,我们幼小的孩子就不会独自一人飘洋过海,也不会剩下空巢的父母和老人,让思念成为一种病。

我们的国家和一些部门要把更多的关爱给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在学习上,给孩子更多的好学校,更多的负责任的好老师。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和学习,技术和思想得到传承,创新的火苗不断地得到点燃和激发。

   未来的路,在父母的期待中;未来的路,在孩子的觉醒中;未来的路,在国家的建设中。

   起航!在黎明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000368.html

上一篇:庐山游记
下一篇:博士到底应该从事什么职业?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8 黄仁勇 郑小康 徐令予 朱晓刚 张海权 苏德辰 李学宽 钟炳 武夷山 黄永义 陈南晖 李颖业 李志俊 高峡 侯成亚 blackrain007 xliangg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