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使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ndeng

博文

我国交易所生存与发展的艰难抉择

已有 2941 次阅读 2011-11-30 14:2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交易所

我国交易所生存与发展的艰难抉择

邓玉林

2011.11.30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涌现了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由于政府和监管层级间缺乏规范的管理,在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乱象,风险不断暴露,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将对交易所系统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这无疑会对交易所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命运攸关的大考验。但就交易所遍生的本质分析,时代背景、利益博弈、管理缺位、市场失灵是诱发乱象的根本原因。交易所的治理整顿,不应一刀切,而应分门别类,存优去劣,充分发挥政府抓手、市场推手的双向功能,建立行业有监管、资源有集约、市场有竞争、平台有系统的合理的交易所发育体系,从而促进交易所为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应有的积极功能。

关键词:交易所,整顿,管理,问题,抉择

 

1.前言

201111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据悉,此次清理整顿针对的范围较广,不但包括产权交易所,还包括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场所。此消息已令相关市场风声鹤唳,又一次将不少交易所推到命运抉择的风口浪尖,不可回避地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以及政府不同监管部门利益博弈中去接受生存大考验。

近五年来,一些地区为推进权益(如股权、产权、环境权益等)和商品市场发展,陆续批准设立了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其交易品种涵盖艺术品、农产品、稀贵金属、林业、金融资产、碳排放、固体废弃物、生猪、药材等多个方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由于交易所蜂拥而出,而政府和监管层级间缺乏规范的管理,在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乱象遍生,甚至日益严重,风险不断暴露,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意从交易所遍生现象的本质入手,刨析其原因,同时提出交易所整顿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交易所系统的健康发育,从而促进交易所为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应有的积极功能。

2.交易所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不少业内分析认为,交易所乱象凸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方政府在此类交易所设建中力作推手;二是中国民间财富显著增长与投资需求旺盛为中国狭窄的金融市场寻找出口。然而,就其更深层次原因,却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主客观背境密不可分。

1)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催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加剧,作为世界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过去长期以政府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必然需要向有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特别是在权益分配和管理上,为求达权益分配使用的公平、公正、公信和公利,同时将成本管理内部化以降低支出,引入市场机制本是科斯定律最合理的应用和表征。然而,由于多方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倾斜,加之监督和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机制,于是导致交易所迅速催生,而刚一出生却无法逃脱成为畸形或怪胎的宿命。

2)管理和监督缺位或真空化

随着各地交易所的兴起,各类风险事件层出不穷,而这些风险事件时刻提醒着投资者,进入交易市场,除了要承受市场波动风险之外,还要提防交易以外的风险,而现在很多交易所创新领域还属于监管真空地带。

   国务院出台专项文件,对交易所乱象进行整肃,既在意料之中,也极其必要。但若回溯历史,此类针对交易所的整顿,自1994年起至今的18年内,已进行多次,虽取得诸多成绩,但也有不少教训:或是矫枉过正,错失发展良机;或是未竟全功,坐视死灰复燃。究其原因正在于,此前的历次改革,始终没能建立一个成熟而富有弹性的交易所管理机制。

  就1994年至1998年以期货交易所为主要整顿目标的交易所监管风暴而言,通过全面冻结各类交易所审批、将交易所数量由50多家压缩至3家等强硬手段,的确成功刹住了当时交易所间恶性竞争、经纪公司传销式拉客以及大户刻意操纵市场价格鱼肉散户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过于刚性的整顿措施也导致相关交易所发展陷入停滞,使得其后一轮大宗商品价格周期中,我国几乎没有任何国际定价权。不仅如此,新兴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也在整顿被严重波及,进而衍生出我国A股市场至今缺乏通过场外交易实现有效退市等一系列问题。

  而与1994年那场监管风暴相反,2010年七部委联合发起的整顿行动,则失于力道不足。由于交易所给各地带来的现实财税收益,2010年的整顿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遭遇一些地方的重重掣肘,最终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各地交易所成立背景复杂,监管主体迥异。有通过国资委成立的交易所,有地方政府或部门成立的交易所,也有企业、民间成立的交易所。而且,由于交易品种的不同,监管主体也各不相同,加之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管理难度也必然增大,乱象在所难避。

3)竞争无序导致市场失灵

交易所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除交易服务方面,在数据服务、交易后服务(清算业务等)以及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竞争都非常激烈。数据服务历来在交易所的传统收费来源中占20%左右,甚至更高,但随着其他机构、交易组织以及专业的数据服务商参与竞争,交易所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要求场外交易须在场内进行集中清算,由交易所或专业机构提供清算服务,此举更加剧了清算服务领域的竞争。此外,交易所竞争还体现在是否具有提供完整的市场服务能力,能否提供从现货到衍生品,从固定收益到股权类产品以及其他股权结构性产品的多元产品体系。

然而,由于交易所同地同业重叠度高,交易方式趋同,平台延展内部化,边际效应模糊;电子商务交易中又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品质量与交易价格恶意求差,监管部门的引导和制度规范不严格,市场投机得以放纵,简单追求高市盈率和圈钱多的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发生,同时也显量地导致平台建设资源利用不善甚至浪费。没能充分显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平台效能,同业竞争成本不能得以控制,导致市场失灵。一些交易所或名存实衰,或门庭冷清。

4)交易所内部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国内依然没有出台统一的监管规定,大部分地方的交易所也没经过国务院批准,都是各地政府自己批准设立,监管规则自定。而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建设各类交易所,主要是因为交易所的设立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不仅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而且对相关的仓储、物流等行业都有益。在这种背景下,各类交易所正面临内部体制和法律监管两大问题。从内部体制看,有些交易所组建的股东构成多元、背景复杂、权利交织、责任模糊,甚至参与了政府或部门的意愿,管理脉络不清,渠道不畅,导致交易所多头管理而疏于管理;同时,一些交易所内部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服务能力不高也缺乏培训,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没能形成真正能适应信息管理、市场发现、价格发现、咨询服务等平台服务能力;加之,一些交易所交易规则简陋、投机泡沫泛起、服务管理及内部竞争机制缺乏、交易成本难以控制,这无疑会导致此类交易所面临生存的严重危机。

3.交易所清理整顿的方向

规范市场正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现在的清理整顿不是为了向后走,而是为了朝前看,为了让市场走得更远、更健康。交易所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几个月内,文交所就上马了30多家,没有门槛和规范,发展无序,这种情况风险很大。因此,目前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方法是:尽快设置试点,将规模较大、影响较广、规则较规范、内部风控较严格、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交易所作为试点,有序发展,控制风险。若干年前,政府清理整顿全国各地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交易中心,并果断设立深圳、上海为试点的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新一轮的交易所整肃行动中,应当充分结合各地交易所实际,分行业、分区域、有重点的开展工作。这次国务院的清理整顿文件,对各类交易所的发展划出“红线”,各个领域还应该制定更为严密细致的实施细则,杜绝“一刀切”简单思维,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1)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关闭、撤销等强力手段而引发相关交易市场的剧烈波动。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对出现违规行为的交易所建立保护退出机制,即在监管部门的监护下,平稳结束违规交易行为的运行,保护普通投资者的权益不至于蒙受过大损失。

  (2)整顿行为应在处罚违规行为的同时,对于一些尚不成熟的金融创新保持适度宽容,避免因噎废食。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属稚嫩,一些新兴交易譬如碳金融交易等金融创新追赶国际先进资本市场时,难免涉足法律监管盲区。对此,监管部门也不宜仓促加以全盘否定,而应以例外条款、特许经营等方式保持监管的弹性和灵活度,避免错失新的发展机遇。

3中央政府应建立统一的战略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在合理培育地方专业性强、引领作用大、平台效益好的特色交易所基础上,对于建设重叠、竞争无序、管理不善、机制不健的遍地开花的各地交易所实施统一审查、统一监管,同时采取同质并集,资源整合,促进建成平台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广泛的综合性交易所。

4.交易所发展抉择

如今,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家和民族崛起、强盛的关键时期。尽管国际经济整体遭遇严冰期,但奋发图强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向前,取得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进步,正在由世界经济大国迈向世界经济强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交易所作为金融工具,要辩证地用,用不好是投机工具,用好了就能促进金融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现良性发展。因此,风险如何控、交易所如何用,考验政府管理部门的智慧,同时也对交易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形势虽然艰难,但交易所必须与时俱进,做出果敢明智的抉择。

今后应当交易所应继续健全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市场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特别是在智能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多层次服务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的政策引导、充分发育的市场培育和积极进取的经纪人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和管理,凭借广泛的资源、信息渠道及规范的市场体系,造就一个业务活跃、影响广泛、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高端交易平台。 我国交易所发展到今天,已经面对重重困难与诘难,更多地似乎应该是找准突破点,由点到面,滚动式发展。

  一是宏观层面。在国家层面一定要认识到资源与资本对接的重要性,交易所是一项非常适合而又有效的一种交易制度的创新,是资源金融化的一项重要创新形式,应从国家战略方面予以重视。当下,应该尽快开展相关系统研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则,在战略层面上不断完善布局。同时,要尽快地完成相应的监管组织,出台统一的监管办法,规范并推动交易所的发展沿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前行。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并对重点标示性的交易所从战略、政策、人才及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中观层面。不同区域或是政府,需在分析资源和区域特点基础上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相应的资源与条件可以建立交易所。如果一旦选择建立,就应有相应的规划与配置,并在当地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力量先行先试,把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为资本优势,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微观层面。交易所在搞好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与风险控制的同时,不断从资本与资源两个向度上认识与探索交易所发展思路与定位,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此,交易所在搭建优质交易平台的同时,要努力树立品牌,并从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优化交易环境,在资产包的组织与选择上下功夫,在集合投资商的环节上做功课。只有提高了投资客户的价值、降低了成本及提高了交易效率,交易所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从交易所平台自身的建设分析,以下方面应当是交易所必须重视和强化建设的重点。

1)完善平台,提升功能

着重完善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平台形象,加大信息容量,开辟广泛链结,实时更新内容,强化电子商务功能;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对于优质交易品源,实现网络具像化数据管理;加强对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建设,为交易提供可靠、可信、可行的信息分析资讯,定期发布优质资讯参考报告;加强评估咨询能力建设,优化整合现有评估咨询力量。

2)拓扑管道,集成资源

建立优质交易资源会员制度,建立生态化信息员体系,分类分区管理交易资源,跟踪成交资源,发现继发价值,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3)强化培训,升级宣传

实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技术培训与管理培训结合,利用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应。

4)优化制度,科学管理

要透明化制定交易制度与规则,严格建立团队管理制度、定期调研制度、实时信息发布制度、优质资讯大平台发布制度及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考核、考勤、管理等),实现交易平台制度管理的红利最大化。

5)加强研究,推动建设

加强政策研究,推动政策改革;加强技术研究,提升项目策划咨询的科技水平;加强交易模式研究,创新发展交易模式;加强管理研究,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法律研究,推动法制建设;加强培训研究,提高培训能力;加强合作研究,扩大平台影响。

 

参考文献

文中参阅了网络相关文献,于此致谢,并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869-513308.html

上一篇:足行千里路,心越万重山——工作新起步之感想
收藏 IP: 222.209.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