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时光小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p 编辑人生。

博文

大美,雅鲁藏布大峡谷

已有 5097 次阅读 2012-3-12 20:33 |个人分类:我的豆腐块|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登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选美中国特辑”中,将雅鲁藏布大峡谷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首。同时,南迦巴瓦峰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峡谷地区的人们对南迦巴瓦峰无比的尊崇和敬畏,它是藏族同胞心中的神山,每年都有很多藏民来此“转山”。终年冰雪覆盖的南迦巴瓦峰,在云层的掩映之下,远看仿佛藏有一座云上之城。也许在藏民心里,那是神灵栖息之处。

一路奔放不羁的雅鲁藏布江几经转折,切过喜马拉雅山,在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拐弯。也许雅鲁藏布江和南迦巴瓦峰原本是一对情意绵绵的神仙眷侣,豪放的雅鲁藏布江突然将南迦巴瓦峰一把抱在怀里,缠绵不去。害羞的南迦巴瓦峰便常年躲在云雾深处,轻易不让人们见其真容。这一对大山大川深情拥抱的身影,自然吸引了众多嫉妒的目光。这些传说共同造就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传奇。《格萨尔王传》里称其为直刺天空的长矛雷电如火燃烧。也正因为它的神秘,且有着难以置信的壮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登山好手前来亲近它。作为人类“最后的秘境”,它亦是许多徒步爱好者体验“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的不二之选,还封给它“云中的天堂”的美誉。在去往南迦巴瓦峰这一段路程,风景如画,美轮美奂,如今已经有修葺好的观景台,无数行人被吸引到那里,驻足翘首,为求一睹南迦巴瓦峰的芳容,经常有人在此彻夜守候,或流连数日,只为看一眼神峰的真颜。

二十几年前,大气科学探险考察专家高登义先生,也是这样一个“痴心等待”的男子,不同的是,他凝神注视的是那变幻莫测的云雨风雪这些神秘云雨风雪在他眼里,则是宝贵的科研素材。他曾于1983年和1984年先后两次在该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在观察研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的同时,还义务地为中国登山队制作了有效的气象预报,帮助中国登山队顺利攀登南迦巴瓦峰。因此,他收集了很多云雨风雪的图片,有的旗云劲吹,有的晚霞朵朵,美不胜收。在1994年,高登义参与论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1998年,高登义作为中国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科学探险队的队长,带领一支由科学家、媒体人员等多方面人才组成的科考队伍,再次向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的秘境进发,首次完成了由中国人自己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圆满完成了多项科学考察任务,并再次确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地位。

在数十年的探险生涯里,高登义曾先后6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他最深的感受是:“与天知己其乐无穷,与地知己其乐无穷。”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心态,激励着他和队友们一起联名上书,促成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从此,这一无与伦比的自然博物馆的价值被世人认识。大峡谷地区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物种分布应该被更多的普通人认识,同时,当地门巴族、珞巴族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亦值得我们了解和尊重。“探险”、“科考”、“穿越”等动词本身就很迷人,当高登义以科学家的视角,将厚重情感和科学机理融合到新作《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该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人围观。在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上,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将该书作为“2012年十大科学文化图书”推荐。我有幸能参与该书的组稿和编辑,得以第一时间细品该书,心生许多“身未动,心已远”的向往,所以更希望该书能被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传阅。

地学专家杨逸畴说过:“今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将不再是藏于深闺无人识的险恶山水,它将如出水芙蓉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慷慨最丰盈的馈赠。”正如作者高登义将对自然的大爱藏于文字一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美而不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处永远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大好河山,散发着诱人的秘境光芒。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高登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月出版,定价48元。

 

 

感谢高登义老师的推荐,该文得以发表于2月24日《中国科学报》,链接请见: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2/254761.shtm?id=254761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877-547034.html

上一篇:纳西小和
下一篇:春在杭州已十分
收藏 IP: 114.252.51.*| 热度|

18 曹聪 赵建民 李学宽 张玉秀 武夷山 陈湘明 黄锦芳 黄晓磊 苏德辰 罗帆 李丕鹏 杨月琴 陆俊茜 沈晓雄 余昕 刘波 Majorite xia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