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博文

为什么“逃离科研”?因为没有了老二

已有 3894 次阅读 2012-11-15 11:19 |个人分类:文化生物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化, 老二, 热爱科学, 逃离科学

科学网在热热闹闹地讨论一个现象:“逃离科研”。
 
为什么逃离科研?因为逃离的人不喜欢科研。
 
为什么没有了喜欢和热爱科学的人?因为我们国家的一胎政策阻止了老二的产生。
 
为什么老二对科学很重要?因为老二天生热爱科学(http://bbs.sciencenet.cn/blog-276037-628492.html)
 
科学网上评论“逃离科研”的各种声音中批评、惋惜的居多。但这些批评惋惜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逃离现象其实正是这种文化教育观的结果。这些批评的声音中都忽略了一个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事:喜欢。
 
当一个人不再喜欢他所做的事情,他所能选择的也只有逃离。
既然不喜欢当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当年不是他做的主,而是他的父母和老师替他做的主。
中国的父母和教师很少去观察和体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鼓励他们去自由地选取他们所喜爱的专业,而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为孩子定前途。网上那些扼腕叹息的父母老师们到现在还没有能认识到这一点,还在凭着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这个现象。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模式去引导青年,只能给他们造成压力,造成道义和精神上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的教育不仅不是培养人才,而是打压人才。
 
人们往往忽视或不愿意正视的一个事实是:人才不是培养的,而是天生的。大家可以去细数一下诺贝尔奖得主,看看他们的教育经历,看看有几个是被培养成为人才的?每个人天生的能力不一样,他喜欢的事情也就不一样。只要他选择了他喜欢做的事,他就选择了属于他的正确的成材之路。教育只要不打压,人才就自动生长成材。需要“精心”培养的都不是人才,“精心”也培养不出人才。
 
美国是世界上高产科学人才的地方,但美国的教育从来也没有要“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美国的教育只做一件事,就是帮助每个人发现他、她喜欢和擅长做的事。让年轻人去做他、她喜欢做的事,提供他们做喜欢做的事的环境,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那些扼腕叹息的老师们,倒是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世界上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帮助自己、造福别人,都值得尊重而没有高低贵贱。尊重、鼓励和帮助一个学生去做他喜欢做的、和对别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才是一个老师的职责和他应该喜欢做的事。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愿意为自己喜欢做的研究而献身的人,是值得敬佩的科学工作者。但如果能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选择,并鼓励和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敬佩的老师。
 
有自己喜好的年轻人,如果你在做你不喜欢的事,赶快逃离吧,逃离你不喜欢做的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早一天逃离,你早一天能够成为人才。即使你成不了父母、老师认为的那种“人才”,你也每天在做你喜欢做的事。人生,还有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幸福和更有意义的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037-632776.html

上一篇:教育和能力
下一篇:人才、天资、教育、能力(复杂版)
收藏 IP: 108.7.219.*| 热度|

2 吕喆 张智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