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科学网上的一篇“置顶”博文:“多做点实事,少说点SCI”。虽然作者的本意可能是鼓励大家多做实事,少追求虚名。但为了避免误导科学向日本人学习,少做基础研究,多做应用,为了让读者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我于是想说:多一点研究,慢一点应用。
首先要指出的是SCI反映的是“实事”,不是“虚事”。虽说SCI不能完全反映研究论文的水平和意义,但作为一个量化的国际衡量标准,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是能基本反映研究和论文的质量和意义的。
其次我要声明我不是反对要做“实事”,而是要讨论要做什么样的“实事”。因为这是一个大题目,牵涉到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未来,牵涉到人类的生活,牵涉到地球的命运。
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无疑是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要力量,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资源,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让人类吃的、用的、穿的、住的、玩的、乐的都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文明”,一天比一天“高级”。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物质的丰富并没有提高人类生活的幸福感,各国国力的强大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要看到武器和原子弹对人类的摧残,看到核电站的事故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灾难,看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资源的破坏和对其它生物所造成的毁灭。
人类不能不生活,不能不活动,不能不进步。但人类要明白和意识到: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都有可能是对地球和自然的破坏,都在挥霍我们后代的生存资源。
人类要想生活的幸福、和谐和长久,必须要尊重地球、敬畏自然。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
为了人类的将来和我们的后代,我们要了解地球,了解自然,了解宇宙。为了了解,我们需要发展科学,要多一点基础研究,多发一点论文。多做研究的“实事”。
为了保护地球和自然资源,我们要慢一点应用,少一点应用,慎重一点应用,安全一点应用。
说起日本人的辛苦和希腊人的悠闲,也不要忘了生活的根本:
我们今天辛苦的工作,是为了明天在公园里晒太阳。
我把下面的给陈老师的回复也放在这里作为对本文的补充:
中国现在是一个商品社会。一个商品社会里,所有的行为都会以商品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科学研究自然也就商品化了:要重“应用”、重产品、重经济效益,可能也就是原博文所说的重“实事”吧。既然科研商品化了,论文自然也就逃脱不了商品化命运。论文的价值就是SCI。因此,重论文的SCI和重应用的经济价值实际上是一回事。从这一点上来说,重SCI还要好一点,至少不会造成对地球和环境的破坏。
要改变科研商品化的现状,必须改变社会商品化大环境。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任务,也不是教授学者能做得到的。但教授学者的社会责任就是教育和监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政府官员,教他们懂科学,懂自然。如果教授学者自己都急功近利,重“应用”、急“应用”,跟着应用价值跑,那人类最终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毁灭自己。
“上帝要使其灭亡,比先使其疯狂”。“GDP”和“武器”竞赛的疯狂,是人类自掘坟墓的疯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