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d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dt

博文

诚信底线,不容突破!——生态事业的基本保证

已有 3445 次阅读 2018-7-27 11:59 |个人分类:生态文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诚信底线,不容突破!

  

——生态事业的基本保证

  

 

【提要】靠谱,特别是诚信,是生态事业的生命线,生态群体得以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不能挑战也不允许挑战的原则与底线。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做到诚信靠谱,而不是该不该诚信靠谱。

诚信是生态群体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优势。消费者肯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购买生态生产者的生态产品,就是因为相信生产者能够坚守诚信底线。突破底线,对失信者网开一面,放任杀熟行为,对于生态群体来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集体自杀行为。

包容没有问题,问题是包容什么。非原则问题,怎么都好说,事关重大原则,无法让步。无原则无底线的包容,不是包容,而是纵容,是同流合污。

近年来,随着生态热度的不断高涨,社会主流态度的大转变,各路豪杰纷纷加入,生态队伍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迅速江湖化。这种状况也正常。任何社会运动,只要发展,都不可能纯之又纯,永远处于初期的理想主义状态。关键是,我们如何做到,在争取更多朋友加入,推动生态事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积极影响社会走生态之路,而不为社会不良风气所左右。这是摆在我们生态群体面前的历史大课题。

生态文明,新风尚,新气象,决不应重蹈覆辙!

 

 

~~~~~~~~~~~~~~~~

 

 

前不久一次全国性有机大会某分论坛,最后发言的,是一位从北京乘坐大巴千里迢迢,刚刚赶到会场的某老师。这位我一直非常尊重的老师,她在讲什么呢?尽管内容不少,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批评我和一些生态朋友,对诚信违规者缺乏包容精神。

 

这两年,北京生态有机界暴露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是非,明摆着的,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原因,是基本观点和立场倾向产生了重大分歧。既然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就都先冷静下来,各自反思,待时机成熟,再做沟通。没有必要非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见办。

 

树欲静而风不止,专程远途赶来,在全国性会议上公开这些事,批评我和一些坚持“诚信违规零容忍”的朋友,毫无“宽容”精神。这种情况下,再沉默下去就不合适了。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即使不能达成一致,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有助于生态事业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看,把小范围内的争论,拿到全国性会议上,未必不是好事。

 

一、我知道的

 

第一件,某有机农场诚信违规事件。

 

去年9月,有消费者朋友告诉我,一家我们都很熟悉的有机农场激素点花,被某市集和与某生态产品店开除出局。

 

该有机农场主是我特别信任的朋友,曾推荐给多位有需要的朋友,购买他的产品。我还对一些朋友讲,谁违规他都不会违规。因为不仅人很实在,还是专业出身,技术水平高,从2003年就开始从事有机生产,有经验。他怎么会违规使用化学品。有必要吗?难以置信!

 

消费者朋友给我传来某市集发布的“停集”通知,我还是有些不能相信,专门到那家相关的生态产品店了解。店里的朋友说,被市集考察组抓了现行,该有机农场主他不能不承认,不过,他说这是员工未经允许自作主张私自干的。

 

据说,该有机农场违规并不是第一次,在前就被生态产品店发现他们用激素点花,并予以警告。而不是那些要求无原则宽容的人说的,只一次激素点花,就封杀了。简直就是天大的冤假错案!我相信,也绝不会只是两次。造假有如吸毒,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越吸越上瘾,欲罢不能,直至被送进戒毒所。果然,后来有一位消费者朋友证实了我的猜测,说该农场之前有员工,透露过他们违规的内幕。

 

这件事,不仅对相关市集与生态产品店的消费者,也对我,打击很大,感情受到严重伤害。无法理解与接受,我们如此信任的朋友,为什么会是这样!

 

过了不久,该有机农场主找我。我想是要解释违规被出局的事吧。我准备告知,他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多年培育起来的信任,毁于一旦。失足千古恨,回首百年身……

我们约在一起吃了顿饭。他支支吾吾,始终没有提那件事。

 

之后,有几位生态朋友找我,为他解释,“不就那么点事吗?”我感到特别奇怪,有机农场使用化学品,重大违规事件,怎么就成了“那么点事”!

 

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要找我解释?我当然不可能同意他们的解释。退一步讲,即便我想同意,能有用吗?谁能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做担保。

 

你自己如果都没有信心为自己的产品担保,消费者凭什么要相信你?遗憾的是,不少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朋友,不明白这个道理,总希望有人出面做担保,也总有人愿意担这个保。

 

在这里,我再次提醒生产经营者朋友:在长期交往合作的生态社区熟人群体,诚信,不用任何人背书;不诚信,谁做背书也不好使。

 

第二件,某餐厅不靠谱事件。

 

该餐厅原本是一家化学食材餐厅,近几年向生态转变。由于他们热衷推动生态餐厅建设,也有朋友的极力推荐,我就约朋友到该餐厅了解情况支持他们,与他们进行了三次合作。两次是给会议送生态餐,一次是举办生态产品品鉴会。这三次合作,都是承诺的特别好,讲的头头是道,具体操作过程中,很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一些朋友,非常不满意。

 

生态事业三靠谱,首先是人的靠谱。不靠谱,有能力不行说大话的不靠谱,也有不把承诺当回事、不把朋友当回事的不靠谱。这家餐厅显然属于后一种。做了承诺,且特别真诚,实际上根本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当然是严重的不靠谱。更有甚者,送餐出了问题,他们的员工当时就与负责人通了电话,这位负责人却一直不找我道歉,好像他们没有任何不当。

 

不仅不道歉,该餐厅老板还把我之前发的他们做生态餐的微信截图发在群里,为他们的产品做广告。按照群规,发布产品广告,负责人必须先做“自我介绍”。该从来没有做过“自我介绍”。我批评她违规,她丝毫没有歉意,一味在群里辩解。

 

如此没有诚意,如此不靠谱,只好移出生态群,并发群公告加以说明。

 

违反群规,态度又不对头,被移出微信群,再正常不过。没想到,一系列人找我,为之说情甚至鸣冤叫屈,不仅微信,还有电话,应接不暇。不知道该怎么会有如此大的神通,居然动员到厅级干部给我打电话,要我包容。好像我给该造成多大伤害似得。事实上,是我们受到这家餐厅伤害。怎么就没有人出面为我们鸣冤?

 

在有机大会的论坛上,某老师避重就轻,说这家餐厅送餐送来的馒头不是陈旧的,是在冰箱里冻裂皮了,绝口不提其他。我认为,仅就馒头来说,该餐厅也是很有问题的。裂了好几道皮,明明就是反复蒸过多遍的陈馒头,怎么就送来了?如果是担心浪费,那也得事先讲清楚。这样的服务,常规餐厅也不可能提供,这家餐厅自称是生态餐厅,够格吗?靠谱吗?更有甚者,出了服务质量问题,也不道歉。正常吗?我们是生态群体的消费者团购,都受到如此对待,其他消费者又会如何?

 

二、我的看法

 

第一,最大包容,退无可退。

 

要求对违规者包容,听上去蛮有道理,生态群体目前还很弱小,需要团结,云云。其实一点也经不住推敲。请换个角度。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在这两个事件中,是违规者辜负了朋友的信任,欺骗了朋友,伤害了朋友,而不是相反。按照礼尚往来之理,你不仁我不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实际上,受到严重侵害与伤害的生态消费者朋友,非常宽宏大量,他们没有要求违规的生产经营者公开道歉,赔偿损失。也没有到处宣扬他们受到损害与损失,更没有“封杀”。违规者依然在向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销售他们的产品。这在讲究维权的当今社会中,是比较少见的,是目前社会条件下最大的包容。我们不知道,还要怎么做,才算是包容。难道非要受害的消费者给违规者赔礼道歉不成,承认“造假有理”,你们才满意?!

 

如果听他们的,包容违规者,向消费者和其他生态生产经营者朋友解释,违规者做生态多么多么地不容易,这点小事不算什么,请大家不要计较,云云。大家会怎么看?我以为,受害者一定会认为我们疯了。非但不会因为我们的“解释”,就去重新购买违规者的产品,还会认为我们拿了违规者的好处,毫不犹豫地把我们“拉黑”。

 

建议主张对违规者无原则包容的人士,既然如此执著,如此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你们完全可以自行举办包容大会,讲出你们的道理,把违规者的产品推荐给相信你们的消费者。没有必要劝告甚至强迫其他人一定认可你们的看法,按照你们的指示办。

 

今年1月,某生态产品店的消费者,很“偶然”地发现另一家有机农场的蔬菜使用了化学农药。同样的,农场领导把责任推给员工,而且还是员工“误用”。我们一些生态朋友,感到事态严重,而且还是经过认证的有机农场,为什么会不断出问题?就于2月1日,召开了“维护生态消费者知情权座谈会”。到会的有消费者,生产者,平台人士,有机认证公司的朋友等,一共二十余位。

 

会上,我的态度非常坚决,诚信违规,一票否决没商量!

 

生态生产,我们从没有要求一步到位,生产者可以在做不到情况下,使用化学品,但一定要告知消费者。使用了化学品,却宣称没有使用,问题的性质就变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诚信问题。对于诚信违规,必须零容忍。否则的话,我们生态社区就与化学产品市场,没有了区别,甚至还不如。化学产品市场,并不讳言出售化学食物。

 

诚信违规,一票否决没商量!这个原则,在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下,得到通过。某老师也参会了,没有反对,也没有提出要保留意见。我认为她是认可这个原则的。之后,再也没有人找我要求包容违规者。现在匆匆赶到全国性会议上,指责我们不宽容。很难理解。这是在帮助违规者吗?

 

【参考】诚信违规,一票否决没商量!——关于生态诚信的基本原则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27592&do=blog&id=1098327

 

第二,一票否决,以儆效尤。

 

多年来,我们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消费者肯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购买生态生产者的生态产品,就是因为相信生产者坚持诚信第一,坚守诚信底线。

 

诚信是生态群体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优势。一旦失去了诚信的支撑,生态群体就是一文不值的乌合之众,很快就会做鸟兽散。突破底线,对失信者网开一面,放任杀熟行为,对于生态群体来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集体自杀行为。

 

特提醒生态生产者时刻牢记,生态消费者不是与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大街上擦肩而过的路人,更不是你零和游戏的对手,而是大千世界的有缘人,同舟共济的战友,亲人。他们把你们当做了特别信得过的朋友,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而且,他们的大多数人都很理智,通情达理,并没有要求你们生态一步达标,一丁点的化学品都不用。他们要的信息公开透明,要的是你们能够坚守诚信,说话算数。

 

很遗憾,有些生产经营者,根本没有把支持他们信任他们的消费者朋友当回事,没把守诺当回事,自以为聪明无比,把消费者当成了愚不可及的阿斗。他们这样做,不仅是对相信他们把他们当做亲人的消费者的最大侮辱,也是对其他遵守规则的诚信生产经营者的最大侮辱,更是对生态群体秩序的严重破坏。

 

诚信,是生态事业的生命线,是生态群体得以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不能挑战也不允许挑战的原则与底线。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做到诚信,而不是该不该做到诚信。

 

包容没有问题,问题是包容什么。对于技术水平与偶然失误,特别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以及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损害,当然要包容,而且必须包容。对于明知故犯的欺诈,对于把郑重承诺不当回事,明摆着不是失误而是诚信问题。特别是那些入行多年的老江湖,说他们是“偶然”,没有谁会相信。如果对这类事情包容,那就不是包容,而是纵容,是同流合污。

 

如果我们还要坚持走生态之路,还要有点正常秩序,在诚信问题上,就不能让步,就不能后退,只能零容忍,哪怕是我们个人“最密切”的亲朋好友。诚信违规,一票否决,或许对于违规者过于严厉,但也没有办法。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据我了解,山东弘毅生态农场与大连新农人农艺市集,都对诚信违规的生产者进行过严厉惩处,以儆效尤。也没见有谁为这些违规者不断求情。为什么首善之区的北京,反而会出现要受害者单方面包容加害者的怪事。全国看北京,北京怎么做!

 

第三,做老实人,决不吃亏。

 

多年来,我们一再强调,在生态社区熟人群体中,违规不仅很容易被发现,而且成本特别高。

 

1.信息对称度高。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大不相同,规范性差,周期长,环节多,容易造假,所以社会上称之为良心产业。言下之意,很难,甚至就无法监管。违规者正是钻这个很难监管的空子,打着良心的旗号做鬼。另一方面,农业毕竟是阳光下的阳光产业,仅就生产环境来说,其开放性决定了农业根本没有秘密可言!消费者,其他生产者,周边的群众,都可以很轻易很方便地了解到真实情况。生产重地,不得进入;商业秘密,不便泄露;员工支支吾吾,您想了解什么,请找老板,等等。这类情况,一般来说,都会引起消费者的怀疑。

 

2.消费者很难被欺骗。

他们大多是目前社会中最有水平有高度有鉴别的高智商人物,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与主张,不可能人云亦云,听信什么人的随便忽悠。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特别高。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们一个比一个警觉。对不安全因素特别敏感,警惕性特别高。这个群体的核心成员,会想尽各种办法来了解真相。保卫身家性命的决心、勇气和动力,远远超过心怀鬼胎惴惴不安的违规者。你不过是钱袋子大小,人家是性命攸关!

 

3.群体威力巨大。

尽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能力与信息,都远不如违规者。但作为来自各行各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凝聚起来的群体,那就不一样了。生态群体中,有生态专业,有农业专业,有检测人员,有医生,有媒体朋友,等等,专业方面取长补短,信息方面及时传递,即使暂时受了蒙蔽,也很快会发现真相。他们共同行动,不仅专业水平、技术手段等综合能力,远在违规者之上,对违规惩罚的杀伤力,更是难以承受。

 

4.道义的力量。

保卫自己的餐桌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具有道义上的正当性。违规者造假,只能偷偷摸摸,连拿他工资的员工都往往不认可。不少违规,都是员工私下透露的。即便员工见利忘义,农场不是种鸦片,不是走私贩毒,你能拿出多大利益,要员工死心塌地地为你保密。与其收买员工,还不如费点事把该做的做好。

 

5.法律做后盾。

对于食品安全的欺诈,有消费者保护法与食品安全法要求赔偿的规定。

 

总之,生产经营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拼命保卫自己与家人餐桌安全的有道义法律武器的很难被蒙蔽的高智商群体。……

 

希望那些违规者,被发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尤其在熟人群体中,千万不要玩社会上陌生人尔虞我诈那一套。杀熟是一种极其愚蠢的社会性自杀行为。做老实人,没亏吃!

 

更特别希望那些与违规者无原则拉拉扯扯的人士,千万不要丧失基本立场。碍于面子不表态,可以理解,继续合作,就说不过去了。正是由于你们对违规者网开一面,甚至亲密合作,才使得他们一而再,再而三,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这样做,不仅是对生态底线的突破,而且也不利于你们自己的发展。

 

阳光之下,你们看着办吧!

 

第四,走出误区,重新开始。

 

生态文明,千秋大业,需要团结更多的人,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共同努力。因此,尽管违规者的失信失责,给我们造成严重伤害,为了生态事业能够良性发展,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既坚持原则又不失宽容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相信违规者也希望重新开始。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考虑,能否有一个合适的方式,请违规的朋友,重新开始。走入误区,不是好事,却完全可以坏事变好事,由此而建立起一些有助于这类问题妥善解决的规则。这次,某老师不辞劳顿,长途跋涉赶过来帮助我们纠正“错误”。我理解,她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违规者能否被宽容,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态度与行动。我们与要求无原则宽容的人士,有重大分歧,关键点并非是否包容违规者,而是在什么前提下包容。

 

生态事业,一场前无古人改变人类命运的社会运动,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态度。违规者犯了严重的诚信错误,连个公开的道歉都没有,就理直气壮地单方面要求被伤害者包容。如果不能包容,就是缺乏宽容精神,就是“封杀”。这也太“强势”了吧。

 

我们要建设和谐的生态社区,一定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和谐,而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妥协。受害者不可能在违规者没有一个正确态度之前,就予以谅解。那样做,不仅是对广大生态消费者的极大伤害,更是生态基本原则的丧失,是对生态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也无助于违规者改正错误,重新开始。

 

根据一些朋友的建议,综合自己的思考。违规者如果希望消费者朋友重新接纳他们,就不能黑不提白不提地蒙混过关,至少需要有个明确态度:一是要有深刻的认识,必须公开道歉,并做出郑重承诺,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坚守诚信;二是对相关消费者进行赔偿,以示诚意。

 

这是德国对待二战的办法,得到了各受害国的原谅。建议违规者学德国,不要学日本。

 

必须说明的是,这本应是违规者主动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其次,就是要求无原则包容他们的人,应当告诉他们这么做,而不是要求受害者宽容。作为受害者,我们一直在等待他们的觉悟。由受害者提出以上建议,实属下策。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我们还会继续等待。

 

或许,违规者更愿意在悄无声息中默默地反省与改正吧。

 

但愿你们今后能够坚守底线。

 

三、我的态度

  

第一,底线不能突破。

 

我关注加入生态事业多年,与很多生态生产者成为要好的朋友。非常清楚做生态的确是不容易,应当多鼓励多支持。更重要的,生态大业,需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只要走生态之路,都是朋友,都应当团结。而且,我也不愿意得罪谁,也不想得罪谁。说起来都是朋友,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都好,岂不是更好。但诚信是基本前提,绝对不可突破。我们需要灵活性,原则决不能违背。

 

当然,也可以不参与,不评论,不表态,甚至假装不知道。然世间总有不得已之时。既然一定要我表态,只好抱歉了。

 

感谢某老师等朋友的一向支持。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什么事都好说,原则问题,底线问题,实在不方便让步。请谅。

 

第二,告别生态江湖。

 

本世纪初大学生下乡,中国生态运动肇始,迄今已经18年了。前些年,生态事业,看不到什么美妙的现实前景,参与者多理想奋斗之士,队伍相对书生气。这几年,随着生态热度的不断高涨,社会主流态度的大转变,各路豪杰纷纷加入,生态队伍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迅速江湖化。

 

生态俨然江湖,一个道道地地的充满诡异,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江湖。

 

这种状况也正常。任何社会运动,只要发展,都不可能纯之又纯,永远处于初期的理想主义状态。关键是,我们如何做到,在争取更多朋友加入,推动生态事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积极影响社会走生态之路,而不为社会不良风气所左右。这是摆在我们生态群体面前的历史大课题。生态文明,新风尚,新气象,决不应重蹈覆辙!

 

就我本人来说,我承认,以我个人的见识与能力,无法应对目前如此复杂的局面。一些事,按照以往我们多年认可的规则,很难行得通。明明是对的,你不能坚持,明明是错的,你不能反对。在生态江湖的风浪漩涡中,越来越力感到不从心。

 

春秋无义战,江湖套路深!

 

有朋友建议,表个态,就不要再参与这些是是非非了。很有道理。当断就断!——坚决与不讲原则不守底线的生态江湖划清界限。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生态事业,而不是江湖!

 

告别之前,把该说的说出来,不仅是为自己解释,更是希望对目前的不良倾向有所提醒。

 

感谢理解与支持!

 

田畔

2018年6月29日初稿,7月9日改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27592-1126177.html

上一篇:公开承诺,自我担当——生态担保模式(《谁的娃娃谁抱走》简版)
下一篇:生态社区(新熟人社会)解读
收藏 IP: 106.118.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