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每日一药”系本人温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所有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网络,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适当的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概述】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荆芥是唇形科植物中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40cm,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如台湾地区之海拔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临床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文献论述】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蔬菜上的“荆芥”】
河南一带所说的蔬菜“荆芥”,并非植物学上的荆芥,而是罗勒。可直接凉拌食用。罗勒 Ocimum basilicum 在我国河南称为“荆芥”,作为配菜、作料,用于制作菜肴或与蒜等一起捣烂作为面条浇汁或者饺子蘸料。
我国部分地区把蔬菜“荆芥”嫩芽作为蔬菜或作料食用,俗语中也称为西方芥、荆菜。每逢夏季,蔬菜“荆芥”嫩芽都作为清热的佳品被人们端上餐桌!采摘下来的蔬菜“荆芥”嫩芽、嫩叶,清洗过后或直接拿来凉拌,或与黄瓜丝一同凉拌,味道鲜美可口。有时也把蔬菜“荆芥”叶和姜蒜和调味料一同捣烂,做成饺子的蘸料或面条的浇汁,有时也用作朝鲜冷面的配菜!蔬菜“荆芥”清热去火,味道清香宜人,是很好的食材!
【荆芥相关图片】
说明:以下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正确的图片,请各位行家指点修正。谢谢。
荆芥1
荆芥2
荆芥3
荆芥4
荆芥5
荆芥6
荆芥7
荆芥8
荆芥9
荆芥10
荆芥11
荆芥12
荆芥13
荆芥14
荆芥15
荆芥16
荆芥药
荆芥药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0580-622151.html
上一篇:
【每日一药】香薷下一篇:
【每日一药】之7--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