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每日一药”系本人温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所有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网络,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适当的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归肺、胃、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研末。
【资源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文献论述】 1、《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3、《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4、《本草图经》:藿乱转筋者,单煮服之。
5、《本草衍义》: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6、《汤液本草》:味辛,微温。
7、《本草》云: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8、《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9、《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10、《本草经疏》:香薷,丹溪谓其有金与水,然亦感夏秋之气以生者,故其味辛,其气微温而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孟诜谓其去热风,卒转筋者,煮汁顿服半斤即止。为末,水调服止鼻衄。日华子谓其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汪颖谓其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嗽口,去臭气。
11、《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无毒。主霍乱中家脘绞痛,治伤暑小便涩难。散水肿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清化行热自下也。去口臭有拨浊回清之妙,脾得之郁火降气不上焉。解热除烦,调中温胃。
12、《药性解》:香薷,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二经。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调中温胃,最解暑气。
13、《四声本草》:"香薷,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彼人名石香ROU,细而辛,更绝佳。"
14、《本草衍义》: "香薷生山野,荆、湖南北三川皆有,两京作圃种,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余如《经》。"
15、《纲目》: "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开紫花成穗,有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
【香薷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0580-621388.html
上一篇:
【每日一药】生姜下一篇:
【每日一药】之6---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