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就要尽快予以发表,而主要发表形式是学术论文和专著。晶体结构的测定或结构晶体学基本上属于基础研究范畴,其成果还可进入数据库保存成为供分享的公共积累。无可置疑谁最先发表谁就是头号排第一,成为知识产权或优先权的所有者,即便是网上正式公布的非印刷品。换句话说,这里不存在什么保密的问题,除非是基础性的研究成果与工艺和工程有联系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对于小分子单晶结构测定,由于上世纪晶体学理论的发展和硬软件的开发已成为一种自动化很高的分析手段。建立晶体结构解析“直接法”的H. A. Hauptman 和 J. Karle荣获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是里程碑式的标志,表明单晶结构分析基本上进入常规分析时代。曾有人在Physics Today 上调侃有无可能日后训练灵长类动物来帮忙测定结构,当然言过其实!无论如何,没有任何研究课题,无“idea” 的单纯测定结构就没太大意义了。
但话又要说回来,如测定的结构的确是没有文献的报道,数据的积累仍可能有潜在的价值,谁能预期其未来?当有幸遇到了类型特殊或化学键型怪异的结构,那就更可大做文章了,而且要抢时间全面报道你的研究成果。什么是全面报道?这要包括最基本的准确数据:单胞参数,空间群,原子在单胞中的分数坐标以及温度因子。还必须有相关文献总汇以揭示结果的重要意义。仅有键长和键角值而没有最最重要的坐标数据是最不可取的。
如要对结构进行理论计算,或深入了解未列出的次级键长或可能存在的氢键以了解分子堆积的规律,或进一步核查空间群,原子类型及其价态等研究时,没有原子坐标这一切都不能进行,没有坐标等于没测这个结构!因此我们一再呼吁与国际接轨,必须保留CIF文件,最好还将它存储到 CCDC,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期待我国的核心刊物带头,希望我国同行特别是编委和审稿人正视这个问题,从此不再报道无坐标的结构了。
前面的博文曾列出四种情况下重测文献有过报道的晶体结构仍然具有科学意义,我想没有原子坐标的“已知”结构也应该是值得重新测定的,因此这里要对这四种情况作一重要的更正:
1. 纠正或补充前人数据;
2. 提高结构数据的精度;
3. 不同的衍射实验光源;
4. 非常温(压)环境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兴起一阵“有机锗”热,主要产品为Ge – 132, 分子式:[C6H10O7Ge2]n。这个聚合物的溶解度极小,很难拿到适用于衍射的单晶。国外曾在JACS发表过单晶结构,R因子为 0.27!这样R因子的结构报道现今是不会发表的。我们根据广州军区药物研究所提供的粉末样品进行了重结晶的探索,最终有幸拿到一微小单晶,重测结构(R = 0.051)顺利地发表于 Acta Cryst. 1993, C47: 1154-1156(CCDC CXEGEO01)。
众所周知,为表示研究工作的首倡性常有意不引用前人的工作。因为引用可能说明你的工作不是第一,甚至于被拒稿。这类学术不端行为在竞争剧烈的今天可能难以杜绝。还应指出,用中文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工作,有时自己同行都不引用而宁可引用国外的,即使我们的工作并不比国外差甚至略胜一筹,这是非常遗憾的另一种不端。或许这是国内学术刊物仍旧未能挡住“两头在外”的原因之一,遭到外国人的歧视就更不足为奇。
2002年我们在《物理化学学报》用中文发表有关镧系元素的键价参数的研究成果,指出镧系元素的单价键长呈镧系收缩规律,并列出线性相关的公式。这些结果不仅被美国化学文文摘CA所收录,而且及时进入SCI。两年后Acta Cryst. B发表了国外相关工作,很遗憾地没有引用我们的文章,尽管相关内容基本一致。于是我们给晶体学杂志提出申诉,随后国外同行同意发表一补遗。编辑部对问题的处理严肃认真,我们也就认可了。令键价参数中镧系金属与氧的单价键长为Ro,镧系金属的原子序数为Z,经键长数据拟合得到如下线性关系。
我们的公式:Ro = 2.879 – 0.0132 Z
国外的结果:Ro = 2.871 – 0.0131 Z
我们的文章被忽视可能是无意的吗?
2003年在《物理化学学报》上我们用中文又发表一篇首次推导周期表全部元素的晶体范德华半径值的论文,这引起国外同行的注意。正在编写《结构化学实验基础》的S.S.Batsanov教授来信索取数据,他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虽收入他的这本手册性的著作中(莫斯科大学出版社,2008),但为深入的了解仍建议尽快用英文以某种形式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刚好我们的研究有了新颖的内容,次年在Z.Krist.上发表的文章参见前博文附件。
以上的经历或许是我们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是用英文所引起,即使论文有详细的英文摘要,并为美国化学文摘和SCI等收录。那是否在国内刊物上用英文发表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你是怎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呢?如果你用英文业已成稿,是不是不妨就直接到合适的国际刊物一试?因为一般说来国外处理稿件审稿质量和出版周期都要好些快些,更重要的是一般不收版面费,这一系列问题是发表来之不易的成果必须认真考虑的。
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结果是否也像小分子这样无保密性就难以一概而论。由于生物或蛋白质工程与药物设计等密切相关,相互保密和明争暗斗那就你死我活了,不过这方面我了解的很少。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后,L. Pauling 与英国强大的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团队的竞争,那是打成了一胜一负的结局。对于蛋白质结构,他的α-螺旋构型于1954年拿诺奖是有功的,对于DNA结构因衍射数据被对手保密使他终与1962年诺奖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