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的职称评审没有过
贾伟 8月22日
今天开会评审系里一位同事的职称,她来系里工作了5年,到了从助理教授变为副教授并申请终身教席的P&T (Promotion and Tenure)节点。评审主要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和服务她都得了Satisfactory的评价,唯独科研上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较好的论文发表记录和成功的基金申请两点上。投票结果她没有过,当然这也意味着这名同事必须在一年内离职。以眼下美国的经济形势和学术界的竞争程度来看,这样的离职多半意味着这位人到中年的同事的学术生涯将就此画上句号。我以前做学生时在密苏里大学也见过类似的事情,我们系里一位深受中国学生喜爱的华人教授由于没有通过这样的评审而被迫离开校园,应聘去了加州的一家小公司。这一次亲身经历这样的评审,不禁令人唏嘘,在此记录几点感想。
首先,这位同事的所有申请材料准备得很认真,也很诚实。她发表了7篇论文,却如实地把其中4篇论文加上了“该论文发表的数据来自于博士后期间的工作”这样一个注解,从而大大减少了她在职期间的“有效”研究论文数。她也将所有基金申请的对她不太有利的反馈意见悉数提供出来,让大家得出了一个“没有看到改善的趋势”或“没有迹象表明她未来的基金申请将成功”这样一个结论。话说回来,她是在按规定提供信息,即便没有这些详细信息,我们也不难得出同样的结论。但这种明知自己的不利状况而丝毫不加以包装或粉饰的行为让我再一次感受这种“同行评议文化”的诚信之处。
第二,她问题的根源其实不是工作不够努力、缺乏科研思路,而在于她的“慢热型”的个性,我们对她的评价是她time-management skill不足。工作其实做了不少,就是在发表论文方面慢条斯理,科研产出的不足让业内人看不到其科研影响并怀疑她是否具有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基金申请,如此恶性循环。我联想到了自己组里其实也有这样的成员,工作节奏总也快不起来,缺乏竞争力。而整个学术界竞争之残酷性,东西方都是一样的。
票数统计出来,我迅速地关闭了网络视频,当时的心情很沉重,也不想看其他人的表情,有些人心情低落得在会议后半段一言不发,还有一位投了票便提前退席了。这位被评审的同事人缘极好,我在过去的三年里经常跟她打交道,关系很融洽。但正如我们当中的一个成员所说,在公认的条件面前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这样的投票结果和心情也许是西方高校成熟的 “评议文化”的一种最好的注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