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25英镑的经费 精选

已有 13791 次阅读 2010-12-22 10:2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研究, 科研经费, 观察力

      今年天气还比较热的时候,我在浙大开会,住浙江宾馆。那天一早下起了细雨,从餐厅看出去,窗外一片烟雨蒙蒙,松树、花卉和白茫茫的雨中的几把伞汇成了一幅素雅柔和的水墨画。
      几位旅美华人学者坐在我对面吃早餐,他们兴致勃勃地在讨论要雨中游西湖,还要带上雨伞仿效当年的许仙去给杭州的美女送伞,说不定能续出一个千古佳话。听着这批50-70岁左右的同仁们在说笑,我也跟着笑了。科学家毕竟也是凡人,在外开几天会,离开了家中领导,处江湖之远,则思想渐趋解放了。他们要我给点评一下,我便进言道:各位兄长精神可嘉!不过愚弟认为,做科研的要讲究cutting-edge的技术方法,拿浙江宾馆那几把破伞到西湖断桥边去只怕不行,换成iPhone 或者 iPad去送人则把握会更大些。
      玩笑过后,学术讨论转入了严肃的话题 - 中国目前科研经费。当然这是个说起来一发不可收的话题(以下省略33万6千余字),结论是眼下“钱多、人精、不好办”,不少实验室比美利坚的还富裕,但如何在科学界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以及众人如何去遵守这些规则还是个长期性的挑战。钱多不一定能出好东西,钱少也不是没可能做出好结果,其中有人说了一段科学界的陈年往事倒是很值得回味,我在此转述一下。我回来后特地检索过,的确是真人真事。
      英国有个病理学家叫 Denis P. Burkitt,生于1911年,1993 年去世。他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另一个是他发现膳食纤维的缺乏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具体介绍见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nis_Parsons_Burkitt
      伯基特年轻时被派往非洲任外科军医,后来留在乌干达任外科医师。有一次他在小儿科病房见到一名5 岁男孩,患有头颈部肿瘤,后又见到患有同样肿瘤的小孩,都发展极快,数周后死亡。他认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未知的肿瘤,想着手开展研究。可是他只申请到了25英镑的科研经费,这点钱能做点啥呢?他设计了一个聪明的方案 -给非洲不同地理位置的医院邮寄咨询函,询问该肿瘤的发生情况,一年后他在发表的论文中报告了这个占非洲儿童肿瘤一半的淋巴瘤在非洲的地域性分布情况。因为这个前期工作,他随后获得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科研经费 - 400英镑。有了这笔款子,伯基特干了件更大的事,他带了两个人于1961 年开展了一万英里非洲“走透透”式的调查,他们发现这个肿瘤的发生与地理分布以及降雨情况密切相关。患者都发生于赤道非洲,与疟疾和黄热病流行区域相同。后来伯基特在一次学术交流中认识了一个叫Michael A. Epstein(爱泼斯坦)的搞病毒研究的科学家,两人合作上了。后者在3 年后在伯基特提供的标本中分离出了现在以其发现者Epstein 及其助手命名的“EB”(Epstein-Barr) 病毒。伯基特解释这种肿瘤发生于那些因慢性疟疾弱化了免疫系统的儿童,使其体内本来存在的EB 病毒活化。他后来还参与了对该肿瘤的治疗研究,发现用环磷酰胺可以治愈这种肿瘤。在发现伯基特淋巴瘤多年以后,基于他对非洲人和欧洲人饮食的观察,伯基特在七十年代一反常规思维地提出西方社会肠道癌症发病率的增长与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的减少和蛋白、脂肪和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的增加是高度相关的。他曾多次著文强调要“饮食得当”,他把西方的医师比喻成“一个可怜的下水道工人”,在修理漏水的水管时只是研究如何把水抽干,而不去关注如何关掉水龙头。他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说法,诊断和治疗不能消灭疾病,但是预防却可以消灭疾病。
      伯基特在经费少得可怜的情况下做出了改变医学历史的发现。他的科研之旅起步于25英镑经费,而实质性科研成果的获得则是通过合作者爱泼斯坦发现该病毒,从而弄清该肿瘤的发病机制,完成“临门一脚”。总结一下他的成功之处,一是他的科研思维没有受到经费匮乏的束缚,而是借助自己超强的观察力,循序渐进地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二是在发现核心问题时能通过合作,让优秀的合作者帮助完成自己领域以外的关键性工作。
       我们的社会财富在增加,富人越来越多,但穷人哪个朝代都存在,科技界亦不例外。有拿大钱的领军人物,必定也有还没喝上汤的“菜鸟”。我们可以借鉴一点伯基特的做法,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发现问题的特殊性,再将其发展为“假设”并逐步予以证明。拿不到大钱我们可以通过跟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科技界也许更需要一些志向坚决、脑筋开窍、有合作意识的青年学者。当然我在此谈论的是科学研究,至于生活上是否要发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传统就不好说了,现在还有谁拿着油布伞去西湖边上跟人搭讪的话,只怕会被人怀疑精神错落而打110报警了。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396091.html

上一篇:想家
下一篇:也说“世界一流大学的眼光”
收藏 IP: .*| 热度|

58 任国鹏 方红 陈筝 杜振亭 杨月琴 姚卫峰 武夷山 茹永新 周涛 孟津 王伟 任胜利 尚松浩 郭向云 梁进 刘进平 孙学军 朱志敏 王德华 杨立泉 胡宝群 陈国文 刘立 李民 傅云义 吉宗祥 佟冬 杨正瓴 吕喆 樊晓英 金小伟 牛丕业 余昕 赵宇 柳东阳 孔晓飞 高建国 霍艾伦 许培扬 唐常杰 施继龙 王有基 齐霁 虞左俊 黄晓峰 曹建军 瞿辉 乔善磊 Wunderfool ncepuztf chtang xuqingzheng bridgeneer jjpz gw12921314 stoneblue xqhuang weibin314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