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导师和研究生都该尝试的一件事 - 科研休假 精选

已有 30561 次阅读 2009-8-16 03: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创新, 科研, 研究生, 导师, 休假

    转眼新学期已经开始,北卡这里的大学小学从周一开始陆续开学了。这个暑假正逢实验室和仪器平台的组建,计划中想回国“歇歇脚”都没能成行。当然我也知道回国后可能更忙,大家总得见个面,亲戚朋友再加同事“连轴转”起来的话一点也不会轻松,所以就这样过一个暑假感觉很安静也很新鲜!
    做教授的其实需要定期休息调整,国外大学有大家比较熟悉的sabbatical(学术休假)制度,我以前所在的上海交大药学院就试着实行过,教授离开一两年时间回来,大家重新聚首格外亲切,休假者也多了不少新的见识,更意气风发了。我觉得还有一种叫Research Leave的“科研休假”制度也比较好,应该加以推广。这个制度在国外高校比sabbatical更普遍,原则上一个教授在学校服务了几年(一般5-7年)后就有资格申请6-12个月的Research Leaves,教授须提前一个学期向所在系和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推荐信或证明材料。而这6-12个月其实不是真正的休假,而是带薪的一段专心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无须上课,也无须参加任何会议和行政事务(决定权在你本人)。至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干什么就五花八门了,很多老师选择在实验室安心地做一个大的实验,或潜心读书充电,或出门到本领域的几个实验室转一圈,看看同行们在忙些啥,有什么可合作的。我的同事McIntosh教授在年初就打报告申请6个月的Research Leave,理由是要到我的实验室来工作一段时间学习植物药和代谢组学,还让我写了证明材料。暂且不说这60岁左右的老同志还能否学成新的实验技能,单就这种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就让我由衷地敬佩,而Research Leave这种制度为这样的跨学科创新研究甚至是“研究转向”创造了条件。
    在过去十年里我只有一次不受打扰地“歇”了几天。07年10月的时候在北京香山开会期间,晚上跑步在山路上绊了一跤把肩膀摔脱臼了。当时黑灯瞎火的也没办法,自己把突出来的肩膀给硬按回去了,回上海后检查说骨折较严重,在医院动了手术。这莫名其妙的一跤把我“跌”进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医院病房,但也就是住院的这5-6天让我得以安安静静地把几年来的工作(尤其是不足的地方)做了个反省,清晰地看到自己工作越做越“浮躁”、越来越偏离了自己心中的基准线。那次住院也让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 - 应该切换到以前的工作轨道去,要沉下心来工作和学习,把自己心里一直想做的几项研究慢慢实施起来。应该说那几天的“静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停下手中的忙碌安静地歇一会儿,只是我们中的很多人身在漩涡之中哪里脱得出身来?其实人一安静下来是可以听到自己的心声的,这个心声会告诉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做导师的需要经常安静下来总结和计划,而实验室的研究生也可以在适当时候停一停,整理一下自己思路。记得我们组有个学生一度身心疲惫,晚上都静不下来 - 常失眠,我让他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效果就很好。临回家前他让我推荐些科技文献去阅读,我这个做导师的考虑再三跟他建议去读几本武侠小说,还要他回来后跟我谈谈感受。我喜爱武侠书,做研究生时没少读这种大人的“童话”,把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功”一本也不漏地“练”过一遍。我推荐武侠书是想让学生放松一下,同时在消遣之余去领略书中一个基本道理:要练成“上乘”武功首先需要有一种“上乘”的境界,像郭靖那样资质愚钝、个性木纳的人亦能成为一代大侠,是因为他心无旁骛,“笨”人反而练成了刚猛无比而又变幻莫测的降龙十八掌。都说科研上的最高境界是“顶天立地”,这种“功夫”估计各大门派有很多练习“心法”,但我想首先要能静得下来,静下来才能谈得上“顿悟”,才能使自己的科研思想“立”起来,才能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常绷着的弦易断,我们的科研人生是条很长的路,须张弛有度。而我们走得急了,难免还会丢失些宝贵的东西。既然很多的课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要时我们就想着给自己一个break吧。安静地休息会儿,松弛一下,或许会产生新思想,或许还会找回那些很久以前丢失了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249596.html

上一篇:科技论文的一个关键
下一篇:康桥的晚霞
收藏 IP: .*| 热度|

36 武夷山 赵星 王晓明 郭胜锋 吕海涛 孙学军 王德华 罗帆 肖重发 梁建华 吴渝 郭伟斌 刘立 刘凡丰 刘颖彪 苗元华 王力 张宜春 王立 马光文 兰轲 任甫 刘安金 郑文达 吴明火 christine zhuqingting pkuzeal zhaowanfu wwj2008 liaocl08 shijs ClaireYou xianfu ginger1025 xueke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