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驿动的心 精选

已有 8773 次阅读 2009-7-19 00:3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人才, 企业, 海归, 回国创业, 从政

写上篇博文时在DC开会,现在回到北卡,我的一个同事已辞职回中国创业了,他走时跟我约了两周后再联系。这个同事也姓贾,记得第一次见面彼此还犹豫了一下称呼问题,开始都叫对方贾博士,后来直呼其名了。博士在David H. Murdock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DHMRI是个在1.5亿美元基金基础上成立的用于支撑北卡研究校区(NCRC)8个大学研究中心的大平台,研究院下设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共5Core Labs博士管理Genomics Core Lab,我是UNCG的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DHMRIMetabolomics Core Lab的主任,因此我们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博士说他18年来在美国就没碰到过一个姓贾的同事,我跟美国同事开玩笑说我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堂弟 – his long-lost cousin.

 

博士跟我在一次午餐时说他正在考虑回国创业,但出国20多年了,太太很犹豫,3个孩子都在上中、小学,不好做决定。我详细地询问了他回国办企业的商业计划,觉得没啥问题,便鼓励他go for it! 我说你要是这次选择不回去,以后恐怕再没有机会了,人的闯劲和决断力跟年龄渐成反比。现在国内各方面条件和游戏规则都日臻完善 我当年回国大家还不太知道什么叫风险基金,再艰苦也这么活过来了。他还想在办企业的同时在高校做兼职,做点学术。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但先集中精力办企业,把企业推上发展轨道后,找个好的总经理帮忙管着,那时候再考虑学术发展。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不愁在高校没饭碗,但开始的时候两只手只能抓一只兔子。两个姓贾的同事交谈是“一个话题两种心情” 他是静极思动,而我是动极思静,正好在思路上互补。看来一番天人交战的结果是我这个“堂兄”毅然背起行囊回国了 - 再度跟我失散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旅美的中青年华人学者很多人对“回国工作”很感兴趣。我已经被想回国发展的朋友们“咨询”了很多次了,几乎可以开咨询公司了 - 生意一定兴隆。前两天开会间歇又有位朋友来找我,他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在美国二十几年,还是药物领域一个好杂志的副主编。他来的目的很简单 正在计划回国之中,想听听我的忠告。我也按照自己的经验直言不讳地谈了这么几点。(1)回国以后为人处世尽量低调,多干活少接触媒体,少谈什么“爱国、放弃优惠待遇” - 少去扯那些淡,路遥知马力,你爱国也好有本事也罢无须挂在嘴上。少说话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行业中的能人比你想象得要多,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比你更深远。刚回去需要熟悉环境,也就是说新海归的身份应该是“学徒工”而不是空降下来的行业“救世主”。想为行业做点事也要一步一步来,作为一个海归,在对国内整个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前(大体上要化3年以上的时间),仅凭在国外的工作背景和理念是不太可能提得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的。(2)别惦记着从政 尤其是你换了国籍的话。做企业要做一把手 - 掌控方向;做学问的话就反着来,即便非得干行政也做个副的,这样还可能有点时间搞学问。(3)要准备生活和工作节奏彻底被打乱,重新来过,但必须要有个节奏 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平衡。(4)重视工作上的生态环境 注意协调好行政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 但须有个尺度,要知道他们经常换人并换思路。(5)最后一点,经常自问一下自己的目标、方向,跟目标不相干的事少去掺乎,避免被一些“漩涡”所吞噬,你纵然改变不了身边环境,也不能让环境给彻底改造而失去了自我。任何形式的创业如果把自己的“Integrity”给“搭”进去了,就不值了。在我眼里这几个朋友都是高级人才,希望他们能成功!

 

想在生命的乐章中追求一些“激越”的音符,那就回国去干一番!用过去的话讲叫“投入到三大革命的洪流中去”。在世界之林中国已经是棵大树,并且还在不断壮大。《刘三姐》中有首情歌唱出来很淳朴:“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这跟眼下的境况很相符。兄弟们你们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我给你们支招,你们发达了请我吃饭就行!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244326.html

上一篇:科学与人文 - 2
下一篇:研究生姓名趣谈
收藏 IP: .*| 热度|

12 杨月琴 李侠 武夷山 刘进平 肖重发 陈中红 曾建 苗元华 李貴 兰轲 xueke tangscut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