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20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2015

博文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1亿元整体转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

已有 3225 次阅读 2016-8-29 13:05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科院, 染料敏化, 上海硅酸盐所, 太阳能电池技术

  8月18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1亿元人民币转让费,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技术整体转让给深圳光和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充分利用,让全球科研人员费尽心机。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受困于对太阳光的“高要求”——阴雨天、雾霾天,甚至光照角度倾斜太大,发电效率都会大打折扣,难以充分满足全球每年约1000亿美元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市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工作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1991年由瑞士科学家发明。该电池具有对光照要求低、原料易获取、生产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和设备简单、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优点,且颜色可调,有装饰效果。

  “看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研究者们努力开发出DSSC生产技术,并向工业技术转化,我感到非常荣幸。”染料敏化电池的发明者、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教授格兰泽尔发来视频祝贺。

  再难也不曾放弃

  “十年磨一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这支团队也不曾轻言放弃。”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绿色光电转换技术研发项目部主任刘岩告诉记者,“我们在这个‘特区’里大胆实践符合产业化要求的评价方法,给他们足够的发展时间与空间,让这支团队成长为能够攻坚克难的‘特种部队’。”

  2006年,上海硅酸盐所与索尼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专门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发,开始了产业化之路。但这条路充满艰辛与坎坷。2011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合作伙伴日本索尼选择彻底退出项目的合作研发,这无疑对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形成巨大压力。

  是就此解散团队,还是独立地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多样化将是未来太阳能产业的常态,我们希望染料敏化电池能够凭借其特殊的性能在未来太阳能产业中占得一席之地。既然认准了目标,就必须坚持。”中科院原副院长、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尔畏坚定不移地对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将“失败没有羞愧,羞愧的是不坚持”的标语挂在实验室的墙上,以此鼓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2012年,刘岩带着团队再次出发。

  9步完成7步

  两年之后,刘岩他们不负众望,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成全球首条兆瓦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关键材料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标准化125毫米×125毫米单电池,认证效率达到9.7%,组件认证效率达到9.2%;建成染料敏化电池光伏一体化幕墙示范。团队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形成了“专利池”和可满足产业化需求的全套系统工艺文件,还制定了4项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

  据悉,该项目转让后,上海硅酸盐所技术团队将提供3年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将技术走好“最后一公里”。同时,该项目将在上海嘉定设立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推进现有技术的产业化,并设立生产制造基地,在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物联网、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推进染料敏化电池的应用和规模产业化,继续开展新型宽光谱响应太阳能电池研究。

  “如果参照美国将科研活动的技术状态分成9个步骤评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已经走到第8步。现在科学家将‘接力棒’交给了企业家。”施尔畏表示,只有经过市场的洗礼,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才能真正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百姓生活。

  “没有什么比实现梦想更令人感动”

  “建设一流研究所,一定要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果。”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项目历经了两届所领导班子更替,不仅没有中断,更被所里坚持作为 “十二五”三个重大突破方向之一加以重点支持。这个团队可享受“特区”待遇:项目成员不用参加所里考核,工资待遇还略高一些,未来成果转化后不低于50%净收益所得将奖励给研发团队。

  宋力昕表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成功打通了创新产业链,为研究所‘十三五’期间在先进材料创新发展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硅酸盐所即将竣工的多功能无机材料综合研究基地如今成了一处必看的风景。阳光下,500平方米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幕墙熠熠生辉。未来,这些电池将可为这幢9层高的楼房提供照明。

  作为国际最大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幕墙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工程,它标志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走出实验室,向规模化工程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没有什么比实现梦想更令人感动了。”刘岩感慨这支团队的坚韧与牺牲的勇气。事实上,这支团队在10年时间里,一次次转型,一次次攻关,打通了材料—器

  件—装备—系统—示范应用的创新链,为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田申荣表示,相信该项目必将成为科研院所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成功案例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7373-999464.html

上一篇:桂工测绘学子在学习和技能培养中不断的前进
下一篇:基因解开杂交水稻高产的因素
收藏 IP: 106.114.73.*| 热度|

1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