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076 |
科学网是个好地方,名家如林,信息如潮,每天上来看,都能获得非常多有益的信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那是一个不漏,总能在各个置顶处看到,不关注都不行,比如”学术造假“、”研究僧与导师的关系“、”SCI论文对于学术评价的意义“等等,让我一个读了近四年的土博真是大开眼界,观赏之余,也想就SCI论文拙言几句。
SCI全名叫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文名称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其他两个是EI与ISTP,SCI公认是最重要的检索,从其名称即可看出,SCI仅仅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只是其数据全是科学期刊的论文,这些科学期刊都是经过选择的代表一定研究水平的期刊,SCI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获取科研现状的平台,搞研究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下面拙言几句:
- SCI是博士的第二导师。到底SCI重不重要?处于科研第一线的博士生们的体会应该是深刻的,毕竟,在国内,大部分SCI的抄刀人还是博士生,甚至idea都是博士生自己构思的,博士生的科研轨迹是非常清晰的,对于绝大多数而言,第一年上课,一般导师的研究范围是很明确的,于是会看一些文献(导师最好此时能引导一下,极不赞同与导师无关的荒谬言论),先找找中文的看算是入门,看完后,算是基本了解了一下研究的对象是个啥东西,积累了一些基本概念,但要真正的深入了解,第一是找些专著看,第二是上ISI搜索,找大量外文看,也就是SCI,我想第二是最为重要的,当看了一定量的SCI后,才会对国内外的研究有所了解,看文献然后总结到一定程度时,部分博士生就会尝试写综述了,当然多半是中文的综述,然后找个中文的期刊砸过去,运气好的还能砸个中文EI,可以说真正把博士生带进门的是SCI论文,当做到这一步后,如果导师指定博士课题,那会省事不少,安心做下去即可,如果需要自己确定课题,这时SCI作为导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根据文献的研究,大多博士应该自己能够确定好课题方向,可以说没SCI,国内大部分自编自导的博士那绝对是无头的苍蝇。
- SCI是博士科研的指南针。博士们都有体会,当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时,一开始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始,或者产生了一个自己感觉非常好的idea,但不知道别人做过没有,这时到ISI检索一下就非常重要了,第一是可以阅读相关的最新的研究论文,或者直接检索行内大牛最近的论文,第二如果发现别人已经发表了与自己相似的idea,也可以更客观的评估自己的工作。
- SCI是博士科研思维的源泉。SCI中能检索到的研究论文时效性不是最强的,但水平绝对是最前沿的,全世界这么多的研究人员,中国2007年发表的SCI达到94,814篇,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只要有耐心,多多阅读一下研究相关的论文,总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灵感,空间商可以从一维扩展到多维、时间上可以从稳态扩展到非稳态、学科上可以吸收跨学科的方法等等,因此,作为一名博士,如果突然发现没有灵感了,那静下心找一些SCI论文读读吧,特别是一些交叉学科的。
- SCI是建立国际学术关系的桥梁。对一名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博士而言,能够融入国际学术界这个大圈子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当然,有少部分博士确实做到了,比如与国外大牛合作发表文章、自己的研究论文获得国外研究者的关注、为知名国际期刊审稿等等,这些都需要靠博士自己高水平的SCI论文才能做到的,诸如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反过来,SCI也不是是万能的,不发表SCI的研究者也不代表其未做出研究成果,这还得结合国内实际来综合分析,比如做偏工程的课题,也许几年下来做出了一个工业设备,解决了工业问题,虽然没发出SCI,那也是一种贡献,最典型的就是袁隆平了,他搞出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即时不发SCI,我想他的贡献也足以与那些大科学家比肩了,毕竟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服务,研究成果能让全人类收益,那还需要啥SCI来证明呢?如果没杂交水稻,人都吃不饱,谁还有力气来科学网写博客?因此,对于导师这个级别的人而言,把SCI作为唯一的评价的指标或者唯SCI评价论肯定是不适合的,虽然博士生是科研的执行的主体,但导师才是中国科研的灵魂,导师招收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可以说导师的一切决定都影响着中国科研的未来,没有导师,再牛的博士也只能一事无成,研究都是烧钱的事情,导师得提供研究条件,反过来,导师没有好的学生,也很难做出成就,二者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当然这是乌托邦的想法)。
|
|
博主点评:很好啊!多少年轻的小研究生,刚入实验室都找不到门道,龙博给开门了!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89-235338.html
上一篇:
力学所大幅度提高在站博士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