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贝壳里隐藏的惊人秘密:地质、生物、数学浑然一体

已有 15102 次阅读 2016-7-28 17:24 |个人分类:科普写作|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数学, 地质, 生物, 化石, 贝壳

很多人或许见过“斑彩石”这种新兴宝石,整块的斑彩石,其外形轮廓恰似一枚现代海洋生物鹦鹉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斑彩石,其实是一种名为“菊石”远古生物化石。菊石,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随身带有一个螺旋壳,一般体长0.25~0.5米,少数能超过1米。在远古时期的中生代十分繁盛,最终与恐龙几乎在同一时期灭绝。

斑彩石的主要成分是文石,即碳酸钙,和珍珠的主要成分类似,只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斑彩石是自然界中历经了数千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而珍珠则是有机作用形成的。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斑彩石的表面,具有彩色效果的部分其实只有薄薄的一层,通常为0.5~0.8毫米,都不大于1毫米,其颜色和亮度直接取决于这一层的厚度,较厚的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较薄的则主要显示为蓝色和紫色。我们知道,很多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等的颜色是吸收了白色光中的特定光线造成的,而斑彩石与之不同,它的七彩色来源于内部微观结构对光线的干涉作用。

斑彩石不仅颜色鲜艳,表层的裂纹也独具特色。当这种宝石在地下形成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压力不均匀,就会在斑彩石表面形成纵横交错的纹理,如同鱼鳞一般,五彩斑斓,异常美丽。

斑彩石,菊石的化石


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活体“菊石”这种生物,但是观察另外一种相似的生物——鹦鹉螺,还能了解一些它的信息。

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海洋软体动物,共有2属、6种,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鹦鹉螺


鹦鹉螺贝壳,20.3 x 25.2厘米


鹦鹉螺标本


螺旋状的鹦鹉螺贝壳


1868年出版的图书中绘制的鹦鹉螺图像


海洋中的活体鹦鹉螺

鹦鹉螺的眼睛


2009年,一位摄影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水下800米处拍下了一对鹦鹉螺正在吃鱼的画面。


正在游动的鹦鹉螺

更为奇特的是,在鹦鹉螺身上存在着十分有趣的数学规律:等角螺线。

等角螺线是数学家笛卡儿1638年发现的,也称黄金螺旋,是自然界最完美的经典黄金比例。黄金比例律表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而自然律则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状态。黄金比例律是凝固的自然律自然比例律是运动着的黄金律。纵使改变,依然故我,螺旋上升,生命不朽。


鹦鹉螺贝壳的切片


鹦鹉螺的黄金比例


具有黄金螺旋的艺术设计


等角螺线无处不在!!!从宇宙空间到我们头顶的发旋;从古老的鹦鹉螺贝壳化石到万达东方影都的建筑;从老鹰捕猎到植物叶子排列这些无不体现出等角螺线的自然之美!


斐波那契额数列的秘密


资料来源主要为pinterest.com、wikimedia.com、青岛贝壳博物馆、地理地质百科探秘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993240.html

上一篇:蓝天下的精灵——天河石
下一篇:自然硫:最常见、最有用、最美丽的矿物之一
收藏 IP: 222.130.31.*| 热度|

16 农绍庄 武夷山 徐令予 叶建军 魏焱明 陆泽橼 张晓良 陈永金 刘光银 吉宗祥 梁红斌 张珑 姚伯元 wqhwqh333 bridgeneer aliala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