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崩塌灾害警钟长鸣

已有 5414 次阅读 2010-6-4 21:43 |个人分类:发表作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灾害, 地质灾害, 雨季, 崩塌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马志飞
寒冬刚刚离去,美丽的大自然便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不过,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如果登山、郊游,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也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因为,有些灾难常常就发生在不知不觉的一刹那。
灾难频发,警钟长鸣
2010369时,路政人员在巡查中发现,陕西省商漫高速上行线(武汉—西安方向)两岔河9号大桥右侧,山体上方约600余方的巨石滚落,致使高速公路暂时中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山体上仍有7600余吨危石摇摇欲坠,时刻威胁着商漫高速交通的安全。
310凌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发生一起崩塌灾害,崩塌体长103、宽108、厚8,体积约8.9万方,导致15户共44人被埋,经过紧急救援最终17人获救,27人死亡。后经专家现场调查后认定,这是一起自然成因的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31911时,山西省阳曲县黄寨镇水泉崖三巷地段发生大型黄土坍塌,坍塌体宽约300,长约28,厚约25,体积约21万方,结果造成1360余间房屋倒塌、掩埋,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33020时许,陕西省吴起县吴起镇走马台村一处山体发生崩塌,崩塌土方达3000余方,造成一户村民窑洞被埋,3人不幸遇难。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发生数起崩塌灾害,死伤数十人,而且集中分布在中西部黄土地区。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增多,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作用逐渐增强,易于导致岩土体松动而致灾。频频发生的灾难,警示人们群策群力,防灾减灾。
崩塌灾害统计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崩塌灾害数千起甚至上万起,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2005年,除北京、天津和上海外,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7751起,崩塌占总数的43%,共7654起,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浙江、海南等省。最严重的是59发生在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的崩塌,造成24人死亡,11人受伤,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崩塌占总数的12.8%,共13160起,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安徽、湖南等省(区)。最严重的是618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时济乡时桥头东岸的崩塌,造成11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07年,除北京、天津、内蒙、上海外,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5364起。崩塌占总数的30.4%,共7722起,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重庆、福建等省(区、市)。其中湖南省发生灾害次数最多。最严重的是525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道108线2545千米+700处的崩塌,造成10人死亡,16人受伤。
2008年,除上海外,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崩塌占总数的30.4%,共8080起,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最严重的是613发生在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办上安村久兴砖厂的崩塌,造成1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2009年,除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海南和宁夏外,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840起,崩塌占总数的21.3%,共2309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广西、安徽等省(区)。最严重的是65发生在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的崩塌,死亡10人,失踪64,受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从这几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崩塌的发生次数在全国各种地质灾害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而且崩塌一旦发生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房屋倒塌、建筑被毁、人员伤亡等严重损失,不利于救援。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崩塌灾害一般发育在山区、丘陵区或黄土分布区,易于成群成片发生,特别是在广东、广西、四川、安徽、福建等多山省份以及依然习惯于居住在黄土窑洞的陕西、山西等西部省份的居民最易于受灾。
崩塌成因及特点
崩塌是岩、土体受到风化、剥蚀、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从较陡的斜坡上突然脱离山体,整块地向下移动并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属于重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型式,通常有坠落和滚落两种运动方式。当这种现象发生在居民区和其他建筑物的附近时,落石和滚石强大的冲击力便有可能对其造成伤害。根据坡地物质的组成不同,可以将崩塌划分为四种类型: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和基岩崩塌。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崩塌,其形成原因都有一定的共性,一般而言,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和其它自然因素等几个方面。首先,高角度的陡坡是崩塌形成的必要条件,坡度越陡发生崩塌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孤立山嘴、凹形陡坡也是形成崩塌的有利地形条件。其次,岩性坚硬的岩石易于形成崩塌,如厚层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砂砾岩、结构密实的黄土等,这是由于越坚硬的岩石就越具有强大的抗风化能力,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能够形成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再次,岩、土体的剥落通常都是沿着一定的构造面而产生,在成岩时期形成的岩层面以及后期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断层面、节理面、裂隙带等都是岩、土体稳定性最薄弱的地方,最易被分离。最后,地震、降雨、融雪、冻胀、强风等多种自然力量以及坡脚开挖、人工爆破等人为扰动,都会改变岩、土体的原有稳定状态,从而诱发灾害发生。
因此,崩塌灾害除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但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按照多年来的预防经验,在强降雨和持续暴雨中或之后短时间内、强地震发生时、积雪融化时、强风天气时、坡脚开挖过程中或之后短时间内、人工爆破后短时间内都是需要加强警戒预防灾害的关键时刻。
灾害防御及治理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各类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9年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次少年份,因灾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是最少的年份。今年应在此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率。崩塌灾害的防御和治理是我国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汛期来临之前,需要格外注意防范。
    第一,应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治理已发灾害和潜在灾害。崩塌灾害发生之后,崩落的大量岩、土体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一次崩塌往往给下次的崩创造了条件,这种群发性的特点警示我们需要在灾害发生之后及时清理崩落的岩、土体,并及时避让或者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如人工爆破削坡减载、拦石墙支挡、钢绳网加固等。
第二,发动群众,群测群防。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有时也不能面面俱到,当地的居民通常最了解他们附近的山体特征,向群众宣传灾害预防的科学知识,号召大家处处留心,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同时制止非法采矿、非法爆破等各种人工诱发因素的产生,这样就能对大范围内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监测和预警,辅助于专业监测,提高专业监测的能力和成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第三,在建设场地规划和施工之前必须详细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崩塌灾害发生的历史、潜在崩塌的分布区域,并结合崩塌灾害的发育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划分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为后期的建设场地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依据。
第四,灾害发生后及时上报,争取最佳救援时间。如山西省太原市近日发布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地质灾害发生后,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向市政府报告的时间,不得超过事发后两小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灾情和险情,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和失踪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已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和学习,一方面,是督促地方官员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另一方面,是要争取最佳救援时间,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选择了一批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县(市、区),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刚刚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在2009年“十有县”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力争覆盖全国1640个山区丘陵区县(市、区)。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和人民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灾害将会越来越少。原文载于《生命与灾害》2010年第5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332120.html

上一篇:卫星图像:尼拉贡戈火山喷发
下一篇:太原理工大学惊现龙卷风
收藏 IP: .*| 热度|

4 陈龙珠 杨正瓴 王有基 zdlh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