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畅游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安徽黄山地质公园

已有 6428 次阅读 2009-7-30 16:35 |个人分类:地理名胜|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公园, 地质, 黄山, 安徽, 畅游世界地质公园

《畅游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安徽黄山地质公园

1.公园简介

黄山地质公园雄踞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

  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U”形谷和“V”形谷。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特别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主要类型有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

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表现其特质,显示了黄山天然的完美和谐,在丰富多变中见其有机统一。在立马桥、天都峰、北海等地段,被认为具有第四纪冰川而闻名。黄山冰川的存在与否,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尚无定论,这也是黄山地质公园又一诱人的魅力所在。

  以古桥、古登道、摩崖石刻与黄山山水画为特征的黄山地质公园底蕴深厚的文化渗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其中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研究中国文化、中国画史的重要资料。总之,黄山地质公园具有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水文地质遗迹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与黄山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座集山、水、人文、动植物为一体的大型花岗岩区天然博物馆。

2.交通位置

黄山对外交通图

景区各景点间的路程

景  点

路  程

景  点

路  程

汤口--黄山大门

 1公里

北海宾馆--西海排云亭

2.5公里

黄山大门--温泉

1.5公里

北海宾馆--始信峰

1公里

温泉--慈光阁

1.5公里

北海宾馆--松谷庵

10公里

慈光阁--半山寺

2.5公里

松谷庵--翡翠池

1.5公里

半山寺--天都峰脚

2.5公里

翡翠池--芙蓉池

1.5公里

天都峰脚--玉屏楼

1公里

芙蓉池--辅村

5公里

天都峰脚--天都峰

1.5公里

云谷寺--苦竹溪

5公里

玉屏楼--莲花峰脚

2.5公里

云谷寺--仙人指路

4公里

莲花峰脚--莲花峰

1.5公里

仙人指路--皮篷

1.5公里

莲花峰脚--光明顶

2.5公里

仙人指路--北海

3.5公里

光明顶--北海宾馆

2.5公里

 

 

 

3.门票价格

序号

景点()

所在地

门票价格

1

黄山风景区

黄山

旺季:200/

淡季:120/

2

牯牛降观音堂景区

祁门

55/

3

西递

黟县

80/

4

宏村

黟县

80/

5

齐云山

休宁

旺季:60/

淡季:40/

6

古城岩

休宁

30/

7

花山谜窟

屯溪

50/

8

唐模

徽州区

旺季:30/

淡季:20/

9

潜口民宅博物馆

徽州区

32/

10

呈坎古村落景区

徽州区

35/

11

牌坊群

歙县

50/

12

鲍家花园

歙县

30/

13

花果山生态旅游景区

歙县

30/

14

翡翠谷

黄山区

旺季:42/

淡季:32/

15

太平湖景区

黄山区

55/

16

黄山野生猴谷景区

黄山区

32/

 

4.地质知识

黄山的花岗岩地貌

 

  黄山地质公园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而著称的地质公园。岩体的内在特点与外貌很好的记载了本区(扬子板块的东南缘)的地质历史。它集中反映了100多万年以来黄山花岗岩岩体从形成-隆升-剥蚀-流水-冰川等内、外营力作用的地质历史,是重大构造事件转折期的体现;从全球范围看,黄山地质公园又是反映和揭示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机制的最佳地区;在解决扬子板块的形成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它是当前中国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山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尤其记录着第四纪地壳发展历史。

  公园以峰为体,遍布整个园区,已命名的有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主要类型: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黄山不同期次的花岗岩岩体形成不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第一次二长花岗岩多形成穹状峰;第二次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多形成穹状峰、脊状峰和锥状峰;第三次中细粒斑状花岗岩以锥状峰、柱状峰和箱状峰为主;第四次细粒含斑花岗岩主要形成穹状峰及高山平台。

  公园峰林中,怪石构成了黄山地质公园的一绝,按其成因可分为石柱石芽型、风化剥蚀型、崩塌型、崩塌堆积型、滚石型,主要形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花岗岩中,个别分布于第四次花岗岩中;洞穴主要分布于第二次花岗岩中,少部分分布于第三、第四次花岗岩中,主要洞室类型有构造洞穴、崩塌洞穴、溶蚀洞穴、崩塌堆积洞穴。

黄山的水文地质学

 

  水在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山地质公园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有分布山谷的溪、潭、湖、瀑,也有源出花岗岩岩体深部的冷泉、温泉等构造裂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地表水系以黄山为分水岭,北侧水系注入长江,南侧注入钱塘江。

  地下水沿断裂、节理、裂隙由高向低、由浅部向深部径流,在适宜的地段排出地表,排泄方式有溢水或储藏水形成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黄山温泉为黄山四绝之一,它的形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研究地热与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力关系,有助于解决黄山花岗岩地区的地温梯度、建立黄山花岗岩地区地热资源的系统模型。

黄山的地层学

 

  黄山地区从中元古代开始到中生代白垩纪均有沉积地层形成,构成了黄山花岗岩的盖层,随着本区的地壳上升和花岗岩岩体的隆升,大量的地层被剥蚀,现在黄山地质公园内只发现黄山花岗岩岩体侵入在中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的浅变质至未变质的沉积地层中。

  通过开展黄山地区沉积地层的研究,在解决扬子板块的形成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经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33--1936年间研究首次发现,黄山花岗岩地区存在和发育有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冰川遗迹,这一现象在低纬度温带地区是不多见,该问题的解决将对人类认识第四纪冰川学以及古气候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认为,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黄山曾先后三次出现冰期和冰川活动,冰川的刨蚀、侵蚀和搬运作用,留下了许多冰川遗迹,造就了多种冰蚀地貌。黄山的冰川遗迹遍布园区,主要类型:U型谷、漂砾、冰臼、冰川擦痕、冰川悬谷、粒雪盆、冰斗、角峰、刃脊等。

然而近三十年来,有人认为本区仍属温带湿润气候,气温没有达到终年积雪不化而形成冰雪积累的条件;黄山的峰谷特征,亦与冰川地貌不符。从而形成冰川非冰川两个不同学派,成为黄山地质研究史上最优争议的问题之一。

冰川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家,在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历史上,全球发生过多次的寒冷事件,形成了全球性的冰川期,黄山地质公园也留下了它的痕迹,这一现象在低纬度温带地区是不多见的。经中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33--1936年间研究发现,黄山花岗岩地区存在和发育有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冰川遗迹,并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著名论文,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广泛重视。近三十年来,有人认为本区仍属温带湿润气候,气温没有达到终年积雪不化而形成冰雪积累的条件;黄山的峰谷特征,亦与冰川地貌不符。从而形成了冰川非冰川两个不同学派,成为黄山地质研究史上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该问题的解决将对人类认识第四纪冰川学以及古气候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据冰川学说”,在第四纪时期,随着全球气候冷暖的交替变化,在冷期发生了冰川作用留下了许多冰川遗迹。据初步研究黄山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由冰川独特的搬运、刨蚀、侵蚀作用,由冰川独特的搬运、刨蚀、侵蚀作用,形成了黄山的冰川遗迹,造就了多种冰蚀地貌。黄山的冰川遗迹遍布园区,但主要在园区的东南部,即前山的天都峰、逍遥溪、狮子林一带。具体遗迹特征如下表:

类 别

名 称

 

    

 

U型谷

慈光寺U型谷

温泉景区慈光寺

西侧朱砂峰和东侧福长岩,均为块状花岗岩,壁面平整光滑,是冰川和冰碛物遗留下的磨蚀痕迹。

 

冰川擦痕

青鸾峰崖壁冰川擦痕

慈光寺之上,立马桥下,海拔960m处的东谷壁下部

在陡峭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岩壁上,保存了清晰的冰蚀面和七条平行排列的巨大冰川擦痕,长7—12m,宽0.4—0.5m,深5cm左右,向谷口方向微微倾斜

 

冰斗

南冰斗

天都峰南侧

斗深约150m,三壁陡立,斗内崩塌的块砾碛堆积在半山寺一带

 

北冰斗

天都峰北侧

规模较小,在玉屏楼后可用望远镜观察之。

 

角峰

天都角峰

天都峰

天都峰两侧冰斗向山体溯源侵蚀,使两冰斗间后壁被蚀成厚仅1-2m、长约20m,走向东西的薄脊

 

刃脊

鲫鱼背刃脊

鲫鱼背

 

悬谷

人字瀑悬谷

人字瀑

慈光寺支谷与逍遥溪主谷交汇而成

 

百丈瀑悬谷

百丈瀑

百丈泉支谷与逍遥溪主谷交汇而成

 

粒雪盆

狮子林雪粒盆

北海狮子林

冰斗状凹地,三面环山,底部平坦

 

漂砾

黄山冰川漂砾

逍遥溪、云谷寺峡谷

堆垒在河谷中的巨大花岗岩石块,大者直径可达10m±

 

擦痕砾石

后海擦痕砾石

天都峰通向后海支谷中

细粒花岗岩,具擦痕和两个相对磨光面

 

冰臼

白云溪冰臼

虎头岩旁,白云溪滨

园穴状,直径0.6m,深1.7m,口小底小肚子大,最深处为螺形尖底

 

冰碛物

冰川泥砾

公园区东南部和南部

为花岗岩砾石、粘土和砂的混合体,无层状分选、砾石呈棱角状,厚一般为5—10m,局部达20m

 

 

黄山的构造地质学

 

  构造作用对塑造黄山地质公园的地貌景观发挥了独特作用。

  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了黄山花岗岩岩体的快速隆升,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岗岩中山地貌。从微构造角度看,断层作用形成了巨大的峡谷,节理和辟理形成了峰林、怪石、洞穴等地貌景观。

  这些断层、节理、辟理相互作用、互为因果造就了整个黄山花岗岩区的峰峦叠嶂地貌景观。对它们成因机制的研究亦是花岗岩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黄山硃砂泉的真面目

 

  黄山前山的宾馆温泉,由于在其漫长的历史中,曾几度喷涌赤泉,泉水色如流丹,故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之为硃砂泉。附近依此而命名的景致就有硃砂峰、硃砂岩、硃砂洞、硃砂源、硃砂溪等。其实,这些命名都是古代人们受科学局限而出现的谬误。

  硃砂,又名丹砂,矿物学上称辰砂,色猩红,化学成分为硫化汞,其中汞含量高达86.29%。硃砂性甘凉有毒,不溶于水,易分解成汞和硫。中医学上虽可入药,但却不宜人们长期饮用,史载硃砂泉可饮可浴,可见亦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之说。然而,根据地质部门的调查,在黄山地质公园的泉水、溪水和岩石、土壤中,均未发现辰砂(硃砂)矿物;水质分析结果,亦证明黄山的冷、热水中均不含硫和汞。可见黄山山水之中并无硃砂存在。

  那么,黄山的赤泉现象该作何解释呢?现代地质学理论能给我们提供科学的答案。

  我们知道,组成地壳元素的百分含量称这克拉克值。其中铁的含量为4.65%,仅次于氧、硅、铝而居第四位;锰含量为0.1%,居第十一位。黄山花岗岩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等三种主要矿物组成;而铁质则是黑云母矿物的主要成分,并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之中。此外,还有大量的地表铁质成分,由于水的活动与氧化作用,被不断地带入岩石裂隙和风化带颗粒的空隙内。因此,在黄山花岗岩体及附近地壳岩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铁质成分。当地下水运动时,其铁、锰质成分又被带入含水的构造破碎带,特别是地下热水更有利于矿物质的溶解和运移;因而,在含水破碎带内铁、锰质成分易产生沉淀,并逐渐聚积加厚,直至达到阻碍裂隙和破碎带内地下热水顺利运行的程度。由于水动力和阻碍作用的同时存在,造成地应力的不平衡。在区域的或局部的地壳运动加剧时,地下水运行的动力冲破了含水破碎中铁、锰质沉积物的阻碍作用,将铁、锰质成分随着地下热水带出地表而形成赤泉,从而使地应力达到新的平衡。特别是当在区内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等剧烈地壳活动时,赤泉现象更易出现,直至地壳活动恢复平静后,赤泉亦迅速复清。这就犹如一座久未清洗的贮水塔,底部早已有了由抽水井中带入的杂质沉淀物,当搅动塔内贮水进行清洗时,就如同地壳发生了地震一般,水塔底部的杂质沉淀物则混在水中,呈悬浮液流出水管而成污水;当搅动中止,水路杂质又继续沉淀,塔水逐渐复清。又如,当拧开多日未用的自来水龙头时,常会流出一股红褐色的锈水。宾馆温泉的赤泉现象,其成因可能与上述现象相雷同。

  宾馆温泉的赤泉现象可追溯的历史已有千年,自宋代以来至民国年间,至少有四次以上的文字记载。清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记载的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二十三日的赤泉喷涌现象,就是由地震诱发而成的。1990716日下午三点多钟,宾馆温泉又喷涌出殷红色的热水,持续时间达半小时之久,过后,水中的红色物质亦即迅速沉淀,泉水复清,对于此次赤泉喷涌现象,黄山市地震局认为可能与当时发生的菲律宾八级地震有关。

  黄山宾馆温泉偶发的赤泉现象,与地壳运动的加剧,特别是地震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谓硃砂泉的说法,是一种缺乏科学的误解,实则是水中铁、锰质氧化物的反映。由硃砂泉而引发的每隔三百年流一次红的结论,更是无稽之谈。从历史上几次赤泉发生的时间间隔亦非如此,实无固定周期可循。黄山温泉确实具有良好的浴疗作用,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乃至血液循环系统均有助益;但在赤泉中沐浴未必有益健康。虽志有记载:明成化中,泉赤三日,人无知者,唯一僧浴之,寿逾百岁。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之论,这位僧人之高寿,与赤泉浴并无关系,他能寿逾百岁亦绝非得益于此。

 

5.网址链接

http://www.huangshan.gov.cn/

6.图片展示

 

飞来石

 

桃花潭

迎客松

仙人背包

仙人晒靴

五龙潭

象鼻石

黄山云海

猴子观海

松鼠跳天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246515.html

上一篇:灭绝人性 的九大禁菜(转载)
下一篇:爆笑动物界的交谊舞
收藏 IP: .*| 热度|

4 寸玉鹏 马丽丹 吉宗祥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2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