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魅力不该仅是外语老师谈
科学院系统的外语老师当然应该谈科学的魅力。但是,谈论科学的魅力更应该的是传授科学知识的人。
三年前的冬季,比较无聊。就去听了几次英语辅导课程。没有想到的是,科学的魅力的说法,竟然是在英语课堂上听到的。以前讲授专业课
我觉得科学的魅力有许多条,但是探索未知是其中最具备挑战性的一个。更有意思的是,假如已知为半径划圆圈,那么其半径越大,外面未知的边界也就越来。也许人们不断扩大的就是已知和未知的边界,也就是不断扩大已知的圆圈的半径了。视野的不断拓展,让人们看到了:未知领域在不断扩大。解决问题可能会印发现更多的新问题。所以科学的另一个魅力也许是,谁也不必担心没有问题可以解决了。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出来,挑战你的智力,吸引你去破解它的谜底。
其实,那句话是讲课中偶然被提到的。那些听课的学生们大都很压抑,他们为了准备入学考试,为了进入博士的行列,埋头苦干,几乎要两耳不闻考博以外的事情了。外语老师播放音乐,讲小幽默,或者谈科学的魅力,无非是想减轻学生们的压力。的确,准备考试的人们心理负担沉重,科学的压力几乎掩盖了科学的魅力。“她很美丽,可是我感觉压力太大!”一个80后,在提到他的对象时这么唠叨。科学的魅力也一样,没有压力,恐怕魅力也大不了,就不值得追求了,不值得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心血以及人民币了。
在感受压抑或者压力的同时,很有必要提起科学的魅力这个话题。这个可以有许多答案、可以争论不休的话题。
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
有一本书就叫做科学的魅力,很值得一读:
《科学的魅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演讲录(第一辑)》
作 者: 余翔林,等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 703010094
标 价: ¥20
目录
序
前言
数学的机械化
纳米时代在招手
哪里会有地外理性生命的家园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基因之我见
在灵性的王国里耕耘
计算机能识别什么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声学——科学、技术与艺术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互动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热点问题
关于科学发展历史的若干思考
薄膜生长中的表面动力学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法律问题
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
以下斜体字部分,为一个上海高中生金伟琳的习作:
科学的魅力
尽管硫化氢气体恶臭难当,我们还是忍不住去实验室一探究竟;尽管蚯蚓又脏又臭,我们还是拿起了解剖刀……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伽利略,哥白尼,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科学,她凭借人类对大千世界所引起的好奇,引导人们揭开浩瀚宇宙中的种种秘密。人类在解决许多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人类在了解宇宙的同时又有了更多的疑惑。于是,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再研究。噢,是科学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人们。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公正。任何人,都可以在科学的宫殿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你的观点错了,也无人会怪罪你,因为在这儿,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对科学的研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就足够了。你可以反驳牛顿或是达尔文的观点,只要你说得有道理,科学终究会承认你的。或许世人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公正的,但科学终究是公正的。布鲁诺虽受尽教会的折磨和世人的嘲讽,但科学最终肯定了他的理论。这不正是科学的公正吗?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永恒的,即使你的名字在几十年几百年后依旧被人铭记,那么几千年几万年后呢?未必吧。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有一位科学家曾记下了F=ma这个伟大的公式,即使人们已记不清他的名字叫牛顿;人们不会忘记元素周期表中“镭”这一号元素,即使在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崇高。当一位绝症病人重新走出医院时,他的心中能不激动?在一个小小的激光手术后,厚厚的“啤酒瓶底”终于被抛弃时,你是否会感到一阵欣喜?会的,一定会的。但除了欣喜和激动,你更会感到科学的崇高。科学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文化的发展,其带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若没有瓦特蒸汽机的改良,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何而来?若没有电的发明,我们今天的生活怎会如此丰富多彩?目前的经济状况恐怕只是幻想。是科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始终无法抵挡科学的魅力。虽然人们追求科学的动机在变,方式在变,但对科学的探索和膜拜是永恒不变的。因为科学代表的是真理,而求真、求实是人性的追求,那又如何能让人们抗拒这位不带一丝虚伪和做作的智慧女神呢?
科学,她的魅力是永恒的。朋友,请热爱科学吧,在感受她的魅力的同时,你还会感受到智慧,力量,信心,伟大……(http://learning.sohu.com/
科学的魅力不只以上这些,不同学科门类的从业者可以发现科学不同侧面的魅力。也许科学这个多面体的魅力之一就是,谁也无法看到她的全貌,又的确感受到了她的巨大魅力。一个研究生,就可以感受到比本科生、高中生感受到更多更深刻的科学的魅力了。高层次的研究人员,更有发言的权力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