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从“双星”到“北斗”——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已有 5755 次阅读 2007-3-9 08:19 |个人分类:北斗导航|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院士, 陈芳允, “北斗”863计划

    昨天,谈到了“北斗”的军用和民用,意犹未尽。总装备部的大校女作家马京生在《天眼》(著名卫星测控专家陈芳允)中披露早在1983年,陈芳允院士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星定位通信系统”的设想。

    起初,他的设想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系统的优越性。两年后的1985年,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召开的测地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终于被总参测绘局接受。1986年开始项目预研。1987年6月,陈芳云和刘志逵、冯汝明、解志超等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发展我国的星基定位通信系统》的论文。1989年,“首次双星定位通信系统”的功能演示获得了成功。新华社发布了消息。1993年,“双星定位系统”正式立项研制。



    遗憾的是:2000年4月29日,陈芳允院士病故于解放军总医院,没有看到半年后的第一颗“北斗”升空。

    从立项算起,“北斗”项目已经进展了14年之久了,这个系统在测绘、航天、航空、航海、矿山、运输、抢险救灾和国防建设中都已经显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资深院士陈芳允还是“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这不是本博文的重点。而且,这里也没有提及陈芳允院士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和“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成功”中的卓越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486.html

上一篇:关于“北斗”的军用与民用
下一篇:窗前的月季
收藏 IP: 122.70.5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