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以文为宝 精选

已有 7072 次阅读 2023-9-14 10:00 |个人分类:编作交流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age.png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博主添加了批注)

   以文为宝没有错,以原创的著作(含SCIEI、核心、非核心、大小报刊文章等)为宝,自然也没有错。这里为了方便,还是抄录一段古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这里如果把玉替换为论文,玉人替换为编辑,子罕替换为有一定学术权力和地位的人,宋人替换为写出了论文初稿的人。故事就可以演绎为编辑部及其幕后的故事。这里的玉人(编辑)诚实而且真挚地帮助了宋人(作者),帮其打磨玉石,使得富起来。子罕不但没有在别人的作品后面署名,还提供了帮助。本来,论文的作者发表论文,是很正常的事情,编辑加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提供期刊信息、协助发表也是正常的,如果出现编辑要求署名,牛人要求署名(署第一作者、甚至删除原创作者),那就有些过分了。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情景出现,有的作者觉得自己的分量不够,情愿挂上恩师的、上级的或爱徒的名字,也算无可厚非。有的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交往能力,把学术界之外的牛皮人士与自己的合影放入的彩色插页里,借此谄媚牛人或抬高自己地位,其实是变相贬低了自己而不自觉。

   这样的现象似乎司空见惯了——一个小组、一个团体,互相在论文上挂名,以一人创作、六人署名为例,每人写一篇论文,实际就是6篇,年度统计却出来了36篇,这样的“司空”之举,颇具迷惑性。如果一个作者公布了名下的好几百篇论文,细心的读者发现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仅仅为个位数,或不会觉得这个人太“司空”了?

  有的文艺作品里将大鱼大肉说成是餐桌上的硬菜。如果看上去一大桌子菜,却没几道硬菜是一号大厨的作品,这一桌菜到底算“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一个人的作品?食客们会疑惑不解。当然,也有的食客不在意,只要菜好吃就行了。

   当代子罕,颇有机会完全或部分占有宋人的玉(石),以不贪(不劳而获的、少劳多获的)名为宝,确实需要一种定力、一种品格、一种内涵。一旦子罕们开了坏头儿,排队来限于的就不仅是宋人,还会有楚人、燕人、赵人,甚至大洋彼岸的人了。

   不论肤色、国度和口音如何、语种哪样,巧取豪夺,强行在别人著作上署名的人,与“劫道”的强人处于同一层面上。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也惊心动魄;差别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402574.html

上一篇:我的移动“硬盘”
下一篇:以石为美以花为美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7 许培扬 张学文 郑永军 武夷山 姚伟 黄永义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