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四友”的祝愿
——《山禾》代序
籍利平
雪山、森林、草原、丹霞、河流、湖泊、冰川等绝美的自然风光,画卷一般舒展在崇高的青藏高原和雄伟的祁连山。“今日长缨在手”,孟兄在这里度过了的二十年军旅生涯;他从高中毕业生转变为合格战士,从军校毕业生起步,逐渐晋升为“两杠两花”的中校军官。青藏高原的严寒和祁连山的风雪,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滋养了他丰富多彩的文笔。
1981年入伍之初,他就经常撰写一些小豆腐块,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西宁人民广播电台刊登、播发了许多稿件。担任领导职务后,虽然公务繁忙,笔耕频率略有下降,可是手中的笔杆子一直没有放下,仍然坚持写了不少议论性文章。他爱学习、常用脑、勤动手、善归纳,剪贴了十多本范文,不断钻研、揣摩。他发表过的文章,贴满了五、六个剪报本。
进入知天命之年的孟兄文思如泉涌、创作力爆发,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近百篇、十几万的文章见诸多家报刊和网络文学平台。这些诗文抒发了他对军营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反思、对警营的感悟。凭借丰硕的创作成果,他成了《现代作家文学》等网络文学平台的签约作者和重要写手,文章就要结集出版了,孟兄忘不了陕西省合阳县北黄龙山脚下的小村庄,有着浓郁的大山情愫,自视为山风里的一株禾苗,把文集命名为《山禾》,用心可谓良苦。
孟兄邀我写序,我未加思索,欣然从命。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我是他军旅岁月的见证者,恐怕再无更合适者了。
其次,古有岁寒三友之说,我俩有“高原四友”之谓。
所谓“高原四友”,就是战友、发友、文友和话友。
我的军旅日记里明确记载,孟兄来某部测地计算队报到的日子是1987年7月28日。巧合了,我第一次走进队里的东西南“三合院”,是1986年7月28日。
我们在一个连队里,朝夕相处两年多,是战友。他在计算二组、我在测地四组,住房面对面,只隔着一座四瓣莲花的花池。
作为一起到驻地某矿务局理发室理发的“发友”,他敏感地捕捉到了新闻线索,很快就执笔写出了《理发师傅有良心 李秀梅见钱眼不开》的消息。这则消息投稿《西宁晚报》时,他邀请我联合署名,我有些惭愧,高攀了孟兄,晋级成为文友,着实窃喜!孟兄痴迷于写作,新闻敏感性很强,他感染了我、影响了我。我这个自费订阅过《西北军事文学》的文学爱好者,离开高原军营时,也在驻地两报两台发表了许多作品。
1999年夏天,我执行国防测量任务,回到了离别七年的高原。入住招待所,安顿下来后立刻给孟兄挂了长途。几十分钟跨州市交流下来,我在战友、发友、文友这三个称呼之后,又添加了一个热气腾腾的词语——话友。这次畅聊,促使我以孟兄为主角,写了散文《西部情感》。遗憾的是:高原路险,时间紧迫,未能面谈。
孟兄不仅写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还写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
我是1992年春季告别测地计算队的,与战友们相聚在西安,是26年之后的2018年秋天。当年稚气的尕娃子们,都已经两鬓斑白,可是战友情仍然热烈似火。这次,孟兄奉献出了诗作《情聚长安》。“踏上青海土地的那一刻/从老爷山到牛心山/镌刻下了大地测量兵的痕迹/从红崖湾到水草滩/抛洒下了诸元计算兵的汗滴。当兵的图画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今聚长安/再现往昔奉献高原的火热生活/重温战地黄花的美好景色/……再聚长安/聆听首长们的教诲/拥抱战友们的情怀/……忘不了祁连山的雄姿/抹不掉战友们的笑脸。”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战友们的真挚之情和对军营的留恋之情。
小小说《真假肘子》写活了既想省钱又爱面子的潘村长。上任一年有余、潘村长给孙子举办“面面到、硬菜要、花钱少、都称好”满月宴,准备了真假肘子。真肘子本来是给领导预备的、假肘子是给自己村里人预备的。可惜,到底还是出了岔子。乡长抢先成为第一茬子道喜的客人,“抢吃”了潘村长给自己村里人预备的假肘子。这就闹了笑话:“乡长水平退步了,号称爱吃肘子的人竟然辨不出真假肘子了。”
散文《又闻到了柿子醋香》洋溢着浓郁的乡情,乡情、母子情流淌于笔端。文章写到:“三秦套餐”“凉皮+肉加馍+冰峰”套餐。凉皮是麻酱凉皮,若将麻酱改为柿子醋,可能会更加清爽可口了。散文重点写“猪肉+萝卜+柿子醋”这“过年三件套”的柿子醋。柿子醋拌红萝卜丝,在作者的笔下,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焉能不勾出读者的一尺半口水?文章散发着萦绕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氤氲香味儿,不仅是柿子醋的味儿,也是浓浓的人情味儿。
散文《初领津贴》让我联想起了在中原度过的新兵生活,读来倍觉亲切。我入伍比孟兄晚一年,第一个月的津贴也是一张“大团结”——10元。连队菜谱都接近,“早饭是白面馒头大米稀饭,午饭是米饭,晚饭是大米稀饭白面馒头。每顿饭都是四个菜或六个菜,而且其中有一个是肉菜。”一年津贴费120元,他仅仅花了40元,节余80块钱寄回家。农村出身的兵,哪有不节约的,哪有不惦记着补贴家用的?第一次回家探亲,我也是带了节余的津贴费交给母亲的。
文章《那一年军校统招时》也让我想起了报考军校的日子,进入军校、穿上军装、苦学毕业、分配到了青藏高原,才有了亲如兄弟的战友,才拥有了“高原四友”的情谊。
《山禾》将文章归类为当兵的日子、警营拾趣、平常人家、也写小小说和心路历程五大块,可谓匠心独运。内里篇篇文章都可读,句句话语皆含情,的确是一本引人向上、向善、向好的佳作。
而今,新战友成了老战友,成了老文友。我在祝愿《山禾》茁壮的同时,祝愿老战友永远不坠青云之志,祝愿孟兄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更多的好作品,写乡情、写军旅、写警营……
(2023年5月,写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