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信比本人更长久 精选

已有 6654 次阅读 2017-3-13 12:38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十年前,写过《我还留着你的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5-892.html),如今,我想说的是,信比本人更长久。

 20多年了,有些信还在我的文件夹里珍藏。写信人,却失联多年了。25年前,我离开西部,到河北工作。最初的2年,是来往信件最多的日子。到了1994年底,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信写得越来越少,收的也越来越少了。

 手机普及之后,短信兴旺起来。十年前还写过《书信与短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5-351.html)。如今,微信普及了,短信又被替代了。连收到原创的短信,都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了。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项不朽的事业。我辈道德称不上高尚,也未曾建功勋。能否有三言两语立得住,也说不准。手写的书信,是很有价值的。它们,没有印刷体的整齐划一,多数不具备书法艺术的特色(偶尔收到书法家的亲笔信,我觉得是一种幸运)。可是它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通过哪些也许有些凌乱的字迹,可以猜测写信人的心态。

 出版家赵家璧的书《书比人长寿》,道出了一个事实:一本好书,会活得比人长久……能够帮助他人,完善一本或者若干本好书、好文章、好信件,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这样的机会,不是任何人都有的。就好像,现在收到亲笔信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种写亲笔信的古典情怀,越来越像大熊猫一样稀少了。哪怕是,一张简短的便条,

恐怕也难以看到了。

 当我,偶尔浏览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看到那些经常见面的人还有书信往来时,我几乎要“嫉妒”他们了。那样的时代,才有那样的情怀吧?

 信,的确可以比本人更长久。信,是具有“永恒”的品质的,只要收信人耐心地收藏。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开它们阅读,就好像再次和写信人谈心一样。

 信的日期,表明了写信人状物言情时的日期。

 写信人的身份、处境和心境会不断变化。当初的态度,比等于今天的态度。

 应该允许和接受这种变化。人,都可以变化。

 但是,白纸黑字的信,是长久的,是不会变化的。即使它们的载体发黄了、脆了、碎了。那些字迹仍然是过去的样子,不会随着写信人一起老去......

 写信人、读信人的从容,都几乎消失殆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039175.html

上一篇:窝头与毛栗
下一篇:您静止了吗?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15 孙华 李颖业 武夷山 刘钢 迟延崑 史晓雷 赵传林 李侠 张海权 谢力 张忆文 晏成和 姚小鸥 aliala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