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DXZJ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DXZJW

博文

Materials Studio入门到精通 [1]:模块介绍

已有 5839 次阅读 2021-4-12 15:09 |个人分类:科研干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Materials Studio零基础培训.jpg

大家好,我是小MS,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做材料计算,发高影响因子的paper,据说如果加入计算部分,可以让您的paper的影响因子平均提高20%?是不是更加有动力和我一起嗨起来?

上节课我们说到,Materials Studio包含各种计算和分析模块,按照所模拟体系的尺度,将它们分为量子力学、分子力学、介观模拟方法等,那么这些方法中分别包含哪些模块呢?让我们一起看个究竟。

1. 量子力学(QM)方法:

类似于从头计算,不采用经验参数,以求解薛定谔方程为出发点,通过计算电子行为对结构及性质进行描述,计算速度慢,但是精度高,如果想要得到电子性质,必须采用量子力学方法,典型模块包括:

CASTEP模块,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适用于周期性体系,是物理、晶体学研究利器;

Dmol3模块,采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可以用于周期体系,也可以用于非周期体系,非常适合化学领域,特别是催化剂催化性质和反应路径的研究;

ONETEP模块:线性标度方法,计算速度随体系增大而线性增加,适合于大体系的量子力学计算,速度远高于CASTEP;

另外还有两个半经验量子力学模块——DFTB+和VAMP,以及结合QM/MM(量子力学/分子力学)方法进行计算的QMERA模块,通过对于最关注区域进行精确的量子力学计算,而忽略部分不重要的参数或区域,从而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速度,从而适合于对接近实际材料规模的大体系进行模拟。

MS中的模拟方法

2. 分子力学(MM)方法:

分子力学方法将原子看成球体,用力场描述原子、离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该方法效率很高,可对上万个原子的大体系进行描述。与牛顿力学结合后形成分子动力学(MD)方法,可描述原子在特定热力学条件下的运动。

利用分子力学进行计算的主要有Forcite/Forcite Plus、GULP、Amorphous Cell、Adsorption Locator、Blends、Conformers、Sorption、Synthia等模块。其中Forcite是最常用的MM计算模块,可实现几何优化、模拟退火、不同系综分子动力学计算等,包含各种力场,如高精度的COMPASS II力场、以及通用力场Universal等;Sorption主要进行吸附性质计算;Amorphous Cell可以方便地搭建无定型结构的模型。

3. 介观模拟方法:

如果体系由更多的原子组成,可以使用介观模拟方法,将模型中的一些原子看成一个整体“珠子”,对“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这种方法称为“粗粒化方法”,Mesocite和MesoDyn是MS中的介观模拟模块。

4. 晶体学模块:

MS中还提供了可以对分子堆积和晶体结构进行预测的Polymorph模块、解析晶体衍射谱图的Reflex模块、预测晶面生长速度和晶体形貌的Morphology模块等。

5. 定量构效关系模块QSAR:

真正将材料从实验推向科学的一步,可以建立实验数据(效)和分子特性(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未知材料的性质进行预测。

今天我们对MS软件的界面和模块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那么我们就到这里了,期待我们下一次再会,小MS与您不见不散。

Materials Studio是久负盛名计算模拟软件,问世20余年来,经过不断地迭代优化,使其功能异常强大,极易上手,初学者只需通过简单的参数设置和点击鼠标就能完成DFT计算。其计算可靠性久经考验,备受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认可。

华算科技和Materials Studio官方代理深圳浦华系统联合推出Materials Studio建模、计算、分析课程。课程专为零基础学员设计,沿着理论讲解、模型搭建、性质计算、结果分析层层递进讲解,带你快速入门DFT计算。

课程极度注重实操,全程线上直播,提供无限回放,课程群在线答疑。(详情点击下方图片跳转)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或者联系手机13005427160。

Materials Studio零基础培训-NN.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31381-1281602.html

上一篇:Materials Studio 系列教程(19):图形化界面操作及计算方法
下一篇:Materials Studio 入门到精通[2]:导入晶体结构和调整显示方式
收藏 IP: 113.104.2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8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