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和巴金笔下的鸟相比,画家保罗·罗贝尔(Paul Robert,1851—1923)与作家欧仁·朗贝尔(Engène Rambert,1830—1886)笔下的飞鸟也毫不逊色。当翻开集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博物学家于一身的朗贝尔与世界著名绘画大师罗贝尔联袂创作的《飞鸟记》一书,我们既感慨于大自然的丰富博大,也惊叹于朗贝尔的“有心结缘”,因为如果没有他独具视角的观察,我们很难了解到自然万物及生命之美。当然,若没有罗贝尔的“妙笔生花”,自然万物及生命之美又怎能如此艳丽展现?诚如译者高璐、侯镌琳所言,罗贝尔“细绘鸟儿的盛装华服让人心生向往”,朗贝尔“描写鸟儿的生活环境让人身临其境,叙述鸟儿的小小伎俩又让人忍俊不禁……”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庄子所言,不仅人在浩瀚宇宙之中有这种感觉,即便是面对平凡的万物生灵,我们也会生出敬畏自然万物之心,这种“敬畏”既针对自然,更针对自然法则。鸟儿是有灵性的,像小精灵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人们不但借助于鸟儿传达内心的情感,还借助于鸟儿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像“家麻雀(就)是一种参与人类生活,但丝毫未被同化的鸟”。在朗贝尔的笔下,家麻雀是街头的顽童,是菜场、市郊、路口的殷殷访客。但是,“它并不是选择偏僻的房屋作为共生对象——它早已超越了这种勇敢的早期阶段”。朗贝尔在《飞鸟记》中称它“厌恶孤独”,对迁徙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散步对它而言都是庸俗的乐趣”。在朗贝尔的笔下,家麻雀不但有“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街道、自己的席位”,它们还在同伴的见证下,“在人行道上、在排水沟前,或在露天酒店的桌子下庆祝自己的婚礼”。它们带着勇敢和狡诈,做一个快乐而狡猾的农作物的偷吃者。 没有什么能像燕雀一家那么欢乐。一如朗贝尔所描述的,燕雀是快乐的象征。“当温柔的春风里,一只燕雀在开满鲜花的树木间唱歌飞舞,你很难想象还有一种生物会比这种光彩夺目的鸟更加幸福。”在朗贝尔的笔下,苍头燕雀“可不会在枝丫上保持沉默,时不时,它就仰头发出一串响彻云霄的滚奏装饰音。它的歌声不长,但带有颤音;即使重复百遍,它的兴致也绝不亚于钻研变奏精妙旋律的艺术大师”。灵性的鸟儿是聪慧的,它们并不是对危险视而不见,而在这种腼腆小鸟的心中,天性大于害怕,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坚定向前。如朗贝尔所言,它们不介意连续被抓10次,“如果它们在猎人自以为抓住的一刹那险险逃脱,没关系,重新开始……”在《飞鸟记》中,朗贝尔把每一只鸟儿都视为平等的灵魂,他赞赏鸟儿的勇敢与乐观,哀叹它们无法躲避的厄运,谴责人类疯狂无情的捕杀。 鸟是人类的朋友,读朗贝尔的《飞鸟记》,领略鸟精灵在天上飞的意境,总会给人带来许多美妙的感觉。“同族的兄弟姐妹中,也只有它把最隐蔽的场所视为安居的乐园。当亲戚们出没于灌木丛、果园或稀疏的阔叶林时,煤山雀却独独钟情冷杉。”它居住于此,用灵动与愉悦装点森林。“看,它这儿动动,那儿飞飞,总是一刻不停,移动、抖动、晃动……还有那无处不在的欢乐嗓音和清脆语调,传达出这个隐身于高枝上的住户发自内心的快乐。至少对它而言,森林不会带来悲伤。”就像朗贝尔所写到的,这种不加遮掩的快乐也传递给了人类:如果没有这种无忧无虑温柔的小鸟的陪伴,是不是会胡思乱想着周围的黑暗中有个恐怖的幽灵正恶狠狠盯着自己?但是,“如果有一种鸟类生来就有唤醒自由、诗意和幸福的念头,那一定是山中的灰鹡鸰”。朗贝尔的笔触总是充满阳光,跃然于纸上的,总是满满的爱。我忍不住地想象:它们在长满苔藓的老枝上,头挨着头一起沉睡,该是多么温情的画面啊! 《飞鸟记》很有趣,鸟儿们不但在罗贝尔的画笔下“眨巴着眼睛”“扑棱着翅膀”,朗贝尔的叙述方法及语言也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正如译者高璐、侯镌琳在《飞鸟记》的“导读”中所写道,朗贝尔不是千篇一律地先谈样貌、再讲歌喉、最后说习性,而是不断变化叙述方法,有时前一种鸟的样貌直到讲述后一种鸟时通过对比才举重若轻地描绘出来,有时明着是人类辩论、暗里却点出了这种鸟的爱好特长,还有各种娓娓道来的实例、各种切中肯綮的点评……就像移步换景,每掀开一篇,都是绝不雷同的新鲜气息。当然,《飞鸟记》之所以比《昆虫记》更好看,除了它的画作与文字的出类拔萃之外,还在于对鹰隼、夜莺、雨燕、斑鹟、鹪鹩等50种鸟儿的记录、描述与众不同,更在于它袒露出来的情怀。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对乐观的歌颂,对平等的追求,等等。 原载:《中国绿色时报》(2016-11-04) 作者:刘英团 《飞鸟记》 作者:[瑞士]朗贝尔 著 [瑞士]罗贝尔 绘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期编辑 李淑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雁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99505-101056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