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不屈的美人鱼
提到美人鱼,人们一定会首先想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美人鱼似乎变成了哥本哈根与丹麦的代名词。殊不知,美人鱼并不是哥本哈根的专利,华沙的象征也是美人鱼,而且华沙美人鱼具有独特的魅力。
波兰的古都为南部的克拉科夫(Krakow),1596年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决定将首都迁至华沙。而关于华沙之名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国王齐格蒙特在全国巡游,希望寻找一个理想的都城。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一座风景秀丽的村落。一条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从河里跳出水面,为国王唱了一支优美的歌。让国王高兴不已,遂决定建都于此。国王问正在河边嘻戏的两个渔家孩子:“这是什么地方?”孩子回答:“没有名字”。国王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哥哥答道“瓦尔斯(Wars)”,妹妹答道“沙娃(Sawa)”。于是国王决定把他俩的名字连在一起,将此地命名为“Warszawa”(英文译为Warsaw,中文译为“华沙”)。而美人鱼也便成了华沙的保护神与象征。
波兰历史上屡遭外敌蹂躏,曾先后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与沙俄瓜分,分别被沙俄与希特勒德国先后占领,于1795-1918年间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华沙曾在瑞典-波兰战争中被摧毁,1716年得以重建,又在二战后期被纳粹德国夷为平地。然波兰人战后迅速使华沙古城重新巍然屹立于维斯瓦河西岸,从而粉碎了希特勒将华沙从地球上永远抹去之狂言。秋凉的9月初,流连在以红墙尖顶为特色的华沙古城,凝望静静流淌的维斯瓦河,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而最让人感佩的是波兰人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与智慧。当预感到希特勒企图彻底摧毁华沙古城时,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自发组织精确测绘华沙古城的主要街道与建筑。这些宝贵的图纸,成了日后华沙重建的重要依据。而王宫中所有珍藏品均在空袭前被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分散隐藏,无一损毁或散失。而联想到我国的圆明园,更让人感叹不已,只剩汗颜。
苦难的历史铸就了优秀的波兰民族与灿烂的波兰文化。哥白尼、萧邦、居里夫人等闪光的名字,深深地印在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安葬在圣十字大教堂内的萧邦的心脏似乎仍在随着优美的玛祖卡舞曲而跳动,而地处古城区并不起眼的居里夫人博物馆正默默地诉说着这位集美丽、智慧与善良于一身的杰出女性的传奇。……
如今,战争狂人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冷战的阴霾也已随风飘散,只有滋润着华沙与整个波兰的维斯瓦河依旧碧水绵延。经过深刻的社会变革后,波兰已踏着稳健而充满自信的脚步进入她历史上的第三共和国时期。座落在华沙古城市场广场之华沙美人鱼左手持盾、右手持剑,凝神注视着前方,守护着华沙,彰显着波兰民族的美丽、智慧与不屈,寄托着波兰人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与执著。
城堡广场(Plac Zamkowy),广场中心耸立着齐格蒙特.瓦萨三世(Zygmunt III Waza)的圆柱纪念碑。雕像建于1644年,圆柱高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圆柱上的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头戴王冠,身披战袍,手执利剑和十字架。
曾被希特勒夷为平地的王宫城堡,奇迹般地恢复了往日风采,而宫中所有珍藏在大轰炸前悉数被安全转移,无一损毁或散失。
市场广场的露天酒吧。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在美人鱼的守护下,或饮酒高歌,或陶醉于奔放的玛祖卡舞蹈,尽情地释放着心中的忧伤与欢乐、压抑与奔放、回忆与遐想,更追寻着自由的理想。
维斯瓦河千里绵延,贯穿波兰南北,也将美丽的华沙划为东西两岸:东岸为新城工业区,西岸为老城区。王宫城堡、圣十字大教堂、市场广场等名胜都集中在西岸老城区。
座落在华沙古城市场广场的华沙美人鱼,为波兰著名雕刻家鲁德维卡·克拉科夫斯卡一尼茨霍娃于1936-1937年间创作。雕像的模特是女诗人克雷斯蒂娜·克拉赫尔斯卡,她年轻美丽,当时才24 岁。她在战前和战争年代写了很多动人的诗和歌曲。1944年8月1日,华沙人民举行了反击希特勒侵略者的全民大起义,克拉赫尔斯卡英勇地投入了战斗,并为国捐躯,牺牲时才30岁。(资料来自网络)
纳粹德国的罪证
大轰炸留下的断壁残垣依然在提醒着人们勿忘狼烟,而断壁残垣上的广告却充满着生机与向往。
王宫内的艺术品全数在大轰炸前被分散隐藏,无一损毁或散失。与其它国家的王宫不一样,这里几乎所有珍藏品都允许参观者自由拍照。这一点同样让人对这个国度肃然起敬。
王宫内珍藏的艺术品
王宫内珍藏的艺术品
附) 去岁旧作
浪淘沙 华沙美人鱼
风瑟暮云天,江上鸥闲。红墙古堡复巍然。自是狂人难抹去,碧水绵延。
玛祖1)舞翩跹,酒泛欢颜。美人持剑为何缘?当信明眸凝望处,犹记狼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4 0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