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嘉数汇》部分同步更新,内容大部分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嘉数汇》公众号。
CLASH OF THE TITANS 2010 MOVIE
这是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在2011年Science杂志出版大数据专辑的时候,有一篇Scott D. Kahn博士的文章“On the Future of Genomic Data”,阐述了随着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大数据的爆炸时增长已经远远超过同时期计算机处理性能和硬盘存储容量的增长。
文章中有幅著名的图片(我上课的时候比较喜欢引用),比较了基因序列增长的速度和信息领域两个著名的定律:
摩尔定律(Moore's Law):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克拉底定律(Kryder's Law):硬磁盘驱动器的存储记录密度每13个月增加一倍。
基因测序数据的增长速度则是每9个月翻一番,并且有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这幅图片的发表,揭示了生物信息学界对大数据增长的无比焦虑。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下去,我们的机器,我们的数据库完全存不下我们的实验能够产生的数据了。
当然,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计算机科学家还是可以应对的,那就是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硬件只是一个方面,一台机器如果能力增长有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软件和通讯协议把这些机器连接起来。这种“操作系统”软件的升级(类似于一个分布式的大脑),同时指挥着千千万万台服务器共同协作,加上系统超强的可扩展性,完全不用惧怕大数据的这种增长趋势。数据洪水终将敌不过软件定义一切的趋势。
于是乎,从Google到Amazon,从阿里到京东,都在这方面尽其所能地进行着技术积累,同时,传统数据库学界和工业界也都在往这个方向快速转变。这种本领域和跨领域的激烈竞争,形成了所谓的“诸神之战”,并且迅速催生了新一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上层智能应用的繁荣。似乎就在一夜之间,SDN、NFV、Container、Deep learning、DeepMind等等这些新词汇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世界一瞬间就变天了!
如果说人的聪明才智,利用计算机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今天的大数据问题的话(至少是乐观的),那我们人类自身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社交网络公司给出的答案是模仿计算机的并行分布式处理,尝试着用互联网把人脑连接起来,共同分享,协同过滤,大家共同处理这些海量的信息。微信就是一个典型,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产品。现在的朋友圈,早已不是我们先前那个和亲朋好友互通信息的小圈子了,它已然成为了一个江湖,一个个人成长的虚拟社区。
然而,人性就是这样,很容易过度的消费着有限的注意力。每天早上,大家打开微信朋友圈开始,就被汹涌而至的各种信息帖、知识贴所淹没了。如果你有收藏文章习惯的话,你会开始发现,你能够回头阅读这些收藏文章的速度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你收藏新文章的速度了。这还仅仅是微信,如果再加上各种网页、出版物、影视媒体,如此等等的话,你会发现,就连追剧这种曾经无比期待的事情,都开始成为一种负担,剧集出来的速度已经开始超过你进行观看所需要腾出的时间了。
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像开头Kahn博士所指出的那样,变成了焦虑症患者。我是不是又错过了一些“有趣”而有“深度”的文章,我是不是又错过了朋友圈里的精彩信息,我订阅的“得到”产品已经跟不上了,我的付费“爱奇艺”账户登录得越来越少了,……
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也在逐渐丧失我们自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的好处是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聚集在当下,并向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永无止境的“信息流”,让大家随时随刻交流此时正在发生的事情。然而,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最大化、消费最大化的伦理。
互联网正在改造我们,海量的信息正在悄悄吞噬着我们的生命之源——注意力,让我们的大脑日益空泛、日益浅薄。美国的Nicholas Carr在他的《浅薄》(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一书中无情的指出了上述观点。
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思辨能力和反省能力。我们已经开始越来越习惯机器帮我们处理一切事情,并逐渐替代我们的感受。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来到底是人支配机器,还是机器支配人,这真的是个问题!
就连前新东方的著名教师李笑来,也无不语重心长的提醒大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三个大坑: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以及操碎了别人的心肝。在这些坑正在吞噬着你最富贵的财富:注意力。
在喧嚣的网络和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一服清醒剂。在这个时代,我们越来越多的体验是通过电脑屏幕上闪烁摇曳、虚无缥缈的符号完成,并开始越来越丧失区别于机器的本质属性。诚如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预言的那样,数字化不只是与计算忧患,它决定着人类的生存。这一天已经日渐清晰、日益真实了。
有“国民教父”之称的李开复在国内布道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忧心忡忡人工智能对人类“毁灭”的科幻可能。人工智能真正的威胁并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精神。
因此,保持人之所为人,拒绝把我们精神生活和智力追求中最“人性化”的工作,尤其是“需要智慧”的任务委派给计算机。
我们所处的图书馆和校园时代所培养出来的“宁静的阅读”和“深邃辽远的对话”,已经在社交媒体的喧嚣声离我们越走越远,成为无法还原的田园景象。我们已经抛弃了这些智力传统,把命运交到了具有智能的机器扎耍者的手上。
今天是感恩节,想借这个节日的名头,感谢所有这几个月帮助过我们的人!特别是最近几天批评指正过我们的人,你们的所有帮助和指导都将激发我们去做更多的思考,将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成长上面,写出更多的高品质文章分享给大家,对关注我们这个公众号的所有同学和朋友表示深深地感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