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tinY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entinYue

博文

奠基千年佛教核心“轮回学说”的两条自然规律

已有 7680 次阅读 2013-10-28 15: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佛教, 轮回学说, 理论模型, 自然规律

奠基千年佛教核心“轮回学说”的两条自然规律

岳中琦

佛教,起源于远古印度。原创者,释迦牟尼,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给世人宣传的、一套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理论。后来,这套理论就不断被后人发展,成为了宗教。释迦牟尼也就成了如来佛祖。至今,大约有12亿人相信佛教。它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之一。佛祖创建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解脱众生苦难。佛祖的核心思想是“轮回学说”,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

我从小就在母亲的教诲和熏陶下,对佛教的轮回、因果有所了解、有所相信。但是,我认为它有迷信成分,也就没有认真学习、思考和研究这个已经相传了二千五百多年的轮回学说。在200312月下旬,我应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邀请,前去重庆讲学与访问。在重庆大学朋友的帮助下,我参观了重庆市大足县宝顶山宋代人凿刻的岩石雕刻群,见到了其中一幅表示六道轮回学说的岩石雕像(图1)。

                             

我特别注意到,这个石刻轮回圆盘外圈中的每一格小扇形格内的细节,并给与了一个变化模型解释。图2是其中的两小扇形格的细节放大和其内容的解释变化模型。

 

2可见到,左边小扇形区内,左边凿刻一条长蛇尾部、中央凿刻一个园形鼓桶、和右边凿刻一条鲤鱼头部。蛇头部位于鼓桶内部,象征蛇头部已完全钻进了鼓桶,而其尾部还露在鼓桶外面。鲤鱼头根与鼓桶顶面相连,象征鲤鱼头刚刚从鼓桶钻出,而其身尾部还留在鼓桶内。这样串联变化的图案或许象征着一条蛇钻入鼓桶后,就轮回变化出一条鲤鱼来。

右边小扇形区内,左边凿刻一条鱼尾部、中央凿刻一个园形鼓桶、和右边凿刻一只羊头部。鱼尾上部与鼓桶底面相联,象征鱼头身部已完全钻进了鼓桶,而其尾部还露在鼓桶外面。羊头、两条前腿与鼓桶顶面相连,象征羊头和前腿刚刚从鼓桶钻出,而其身部、两条后腿和尾巴还留在鼓桶内。这样串联变化的图案或许象征着一条鱼钻入鼓桶后,就轮回变化出一只羊来。

如图1所示,其它同心扇形小格区内都雕刻有类似的变化雕刻图像。每一个雕像都用来表示一个位于中间的鼓桶沿逆时针方向串联一个动物的尾部(或人体的下部)和另一个动物的头部(或人体的上部)。因此,我或许可将这18个具体的串联变化雕像抽象成图3的理论模型图来表述。

 

    对比图2和图3,可见每个简单的鼓桶其实代表了佛教轮回学说,每一动物的尾部(或人体的下部)代表了一种自然存在的输入,每一个动物的头部(或人体的上部)代表了另一自然存在的输出。因此,佛教轮回学说是对一种自然生物(存在)的输入来耦合、解释或预测它的另一种自然生物(存在)的输出的。变化是不息的、永恒的。

 

因此,我顿悟到,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修行和研究生老病死等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和发现了人类和生物演变的两条基本自然规律(图4)。第一条基本自然规律是,空间规律:自然界许多存在或现象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空间内活动和共同生存。第二条基本自然规律是,时间规律:自然界每一种或每一类存在或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停地演变和竞争、适者生存、逆者消亡。这两条基本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过去、现在或将来处处可见、无时不在。因此,佛祖创立了佛教中最核心的思想:轮回学说(因果论),奠基了佛教。

佛祖把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不同空间的许多事物(规律一),利用神识(或通俗讲,灵魂)生灭组合,成为同一神识(灵魂)在不同时间上的遵照规律二,而有序地出现和演变。灵魂的出现和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头序的、而是有规律的、可预测的。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灵魂出现和演变的具体形式虽然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但主要还是灵魂本身掌握的。特别地,如果一个人按照佛教的教导来思考、生活、行事和竞争,他将成为觉醒者,或成佛。觉醒者着重因,而一般人着重果。

由于单一生命的时间有限,每一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演变,同时存在和演变是无穷的、无尽的,因而,单一生命表现得极其短暂和有限。因此,有的人乐于相信这一轮回学说。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基于两条自然规律的轮回学说,心平气和地解决了,单一生命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它使得单一生命在自身思想上唯心地获得了永生。

宋朝人在大足雕刻的六道轮回雕像体现了生命的时空演变规律。因此,这种能体现生命时空演变规律的轮回学说,也就成了佛教二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在人间社会存在、且不断得到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假设。人生依照佛教指引而有序地、可预期地出现和演变。

我们现在,人类教育,终生学习,吃一亏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思想和说法,都同轮回学说相关(图5)。总之,我们思考问题和做事,既要有空间结构观念,又要有时间变化因素!我们一生,将按社会指引和科技需求,而有序地进步和变化!

20131028日下午330写成于港大办公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36835.html

上一篇:有什么草就长什么虫子
下一篇:喜闻“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探位于大庆油气田附近
收藏 IP: 147.8.134.*| 热度|

3 zdlh ddsers czyzs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