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海大学的滑坡灾害防治学术交流记
岳中琦
2017年12月29日(周四)下午2:30,我来到了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楼、科学馆)。这是应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教授的邀请,做土木与交通学院院士专家系列学术报告(第一百三十四次)http://ccte.hhu.edu.cn/s/70/t/80/9d/23/info171299.htm。我的报告题目是 “香港与世界各地滑坡灾害防治的三个重要因素”。
我与徐教授首次认识是在1986年5月。那时,我是北大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王仁先生的带领下,前往位于宜昌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参加全国地球构造动力学学术会议(参见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823854.html)。
徐教授也参加了这个学术会议,因而相互认识了。在2004年10月20日,徐教授邀请我在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河海大学),做了题目为“国际高质量论文思维与撰写的探讨”的学术报告(参见网页报道http://paper.hh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24和http://www.huaue.com/unews/2004102291346.htm)。
在2009年5月25日,徐教授又邀请我在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做了题目为“原始创新研究、SCI论文撰写和科技英文演讲的经验和方法”的学术报告(参见网页报道http://shxy.hhu.edu.cn/s/21/t/9/66/fd/info26365.htm)。在2009年5月26日,徐教授再次邀请我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做了题目为“汶川地震的奇特自然现象和天然气发震破裂力源”的学术报告(参见网页报道http://geohohai.hhu.edu.cn/news/ytyw/095278576HD343CKI534EECKBF.shtml)。
另外,在2004年8月27日和2007年10月20日,我应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其他教授的邀请,分别做了题目为“香港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和“原始创新研究和高质量SCI论文撰写的经验和方法”的学术报告。2005年8月20日在河海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GEO-WCS2005大会》上,我做了题目为“钻孔过程数字自动监测(DPM)以现场连续测试各种软硬岩土力学强度和空间分布”的特邀报告http://www.jinyueya.com/magazine/13754515.htm。
最近,知道了河海大学岩土团队获得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研究题目为“水动力型特大滑坡灾害致灾机理与风险防控关技术研究”。因此,我在29日报告中,用大量实例介绍香港与世界各地滑坡灾害防治的三个重要作用因素。第一个重要作用因素是人的作用,第二个是水的作用,第三个是气的作用。通过香港滑坡防治方法和经验,再通过滑坡灾害现象分析滑坡成因和机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当前滑坡灾害防治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可行方法。特别是人们对地下高压气体导致滑坡的成因与机理还缺乏认识、了解和防治。因此,我希望这次报告内容能给徐教授领导的河海大学岩土团队做有价值的参考作用。在报告总结发言时,徐卫亚教授也回顾了我们在1986年相识和他在2002年上半年来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交流的往事。在此,我再次感谢徐卫亚教授和河海大学其他教授对我的长期关心和深厚友谊。
2018年1月9日23:00写成于香港大学602楼办公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