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会议还是期刊,这也是个问题?

已有 32305 次阅读 2009-6-30 08:59 |个人分类:往事如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今年五月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的会刊CACM里,主编Moshe Vardi教授以一则笑话开始了他给读者的信:一位先生在酒桌上多贪了几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听到收音机里警告说有一部汽车正摇摇晃晃地在高速公路上反向行驶。“一部汽车?”他惊奇地大叫起来:“这路上分明有很多反向开的车!”

      Vardi教授怀疑这位先生不是别人,正是在计算领域从事科研的专业人士。因为迄今为止,只有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把学术会议而不是期刊作为其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起因

      计算领域把会议作为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是有一个过程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由于来自美国各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压力,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并没有明确或正式地将学术会议作为发表成果的主要地方。然而,1999年计算研究协会CRA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颁布了一份名为《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职称评估(Evaluating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or Promotion and Tenure)》的最佳实践备忘录,使会议作为计算领域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手段合法化。此后,在计算领域核心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成为远比学术期刊更为重要和主导的发表渠道。当然,该领域的学术期刊依然存在,ACM自己就有36份学术期刊,只是影响式微。

 

       据说计算领域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确保科研成果的迅速传播,可其它领域就不想其成果迅速传播吗?为什么别的领域还是以期刊作为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难怪Vardi教授要感叹计算领域是“学术出版之路”上唯一反向行驶的“汽车”。他还以物理领域和《科学(Science)》杂志为例,说明期刊也能保证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

 

问题

      除了“江湖会”式的面对面交流,学术会议相对于学术期刊的最大优点可能就是必须“按时”:所有文章必须在给定时间审完,所有被录用的文章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一般是会前)刊出。学术期刊就不一样,有时一篇文章可能被审上几个来回,改来改去,“折腾”三四年也不稀奇;录取之后,还得排队,再加上可能的页数限制,何时能发还说不定哪。

 

       因为这一优点,计算领域成果发表的“会议化”进展迅速,特别是与Springer出版社合作发行以会议论文集为主的《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 (LNCS)》、《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NAI) 》等系列丛书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尤具影响,其声名在几年前达到了顶峰。

 

然而,同样也是这一优点,导致目前发表“会议化”的各类问题渐露倪端。首先是质量问题: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剧和普及,论文越来越多,权威的审稿人也越来越忙,并且越来越不肖于审稿之类的“小事”,会议论文质量下降无法避免。更糟糕的是,真正有创意和突破性的高水平论文往往被低质量的评议扼杀,因为此类文章审起来费力,录用的风险又大,特别是如果作者又是“小人物”的话。其后果不但是“垃圾论文”多了,创新成果埋没了,而且真正的年轻才俊更难出头。的确,期刊也有这些问题,但期刊没有会议那样严格的时间压力,因此后果也不一样。

 

其次是学术的“关系化”和“商业化”。由于许多学术会议的组织和操作一般都是“ad hoc”, 随机性很大,加上组织者都是“志愿服务”,之间没有真正的隶属关系和工作责任问题,全凭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integrity 的“软约束”行事,而且相对权利还很大,因此很难避免学术的“关系化”问题:重用并照顾自己的朋友和弟子,为难对立学派学人。“商业化”问题更是会议“有生俱来”的。因为办会要钱、注册要钱、请人要钱,利用会议赚钱又是一些学术组织的既定方针,加上承办者又有自己的小算盘和经济利益,“商业化”操作在所难免,很难保证学术活动的纯正。在会议不是特别被看重的情况下,这一切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当会议是主要甚至主导的学术成果发表渠道时,这就成了无法忽视的严重问题。

 

最后,就是无法摆脱的学术腐败问题,而且形式各色各样。以LNCS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衰落”为例:本来信息领域SCI期刊就少,由于历史的原因使LNCS位列其中,本是件好事,无奈让一些中国人发现了,成了“疯狂开采”SCI、造假敛财的绝佳工具;君不见,原本在国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会,到了中国,因为LNCSSCI的缘故,投稿数量剧增,会议文集也从薄薄的一小本变成厚厚的几大本;计算领域有人一年就出20多篇SCI文章,都是通过LNCS“挖掘”出来的。当LNCS被从SCI中删除时,其它国家的学者连注意也未注意到,但在中国却被看成一个“事件”,还有了类似于《 LNCS倒了,中国的文章投向何处?》的专门讨论。

 

未来

      车不能也不准总是反着方向开,计算领域的许多专业组织和学者已经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继续发展下去的后果。该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ACM已开始讨论并着手解决成果发表“会议化”引起的诸多问题。去年,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学者专家还专门开会研讨各类学术会议的组织和运作(WOWCS),特别是论文的选取过程(WOWCS的会议文集见:http://www.usenix.net/events/wowcs08/,相关的后续讨论见http://wiki.usenix.org/bin/view/Main/Conference/CollectedWisdom.)今年,ACM会刊CACM还刊登了数篇文章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计算领域似乎也有了“炒作”在主流会议上发表论文的苗头。更有“好事者”,希望以此“对抗”SCI的影响。我自己的一个学生就来找过我,说他的一篇文章被某某会议录取,接受率不到15%,比SCI期刊论文还难,可否毕业时作为一篇SCI?希望国外学者的反省,能为我们敲起警钟,切不可从学术评价之道上的SCI反向车,再跳到发表之路上的“会议化”反向车。

 

未来怎么办?学术成果是发表在会议上还是期刊里?对于我,这根本就是一个问题!理论上,只要能够迅速有效的传播,科研成果在哪里或以何种方式发表并不重要。如果一条路上的车都反向行驶,也就不必担心了,计算领域自己完全可以有“主要利用会议发表论文和成果”的“专业传统”。要害是不能走极端、不能迷信、不能教条;因为异化是永恒的,错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相信不管是会议文集还是期刊杂志,传统的发表方式都将很快成为过去时,代之而起的将是集传统、论坛、博客、WikiRSS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发表方式。“原始”的新媒体即将冲垮“现代化”的大众传统媒体,下一个冲击目标一定包含专业的学术出版业。作为信息时代的科技主力军,计算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应当成为这一变革的先锋,大可不必继续围着会议还是期刊转来转去。

 

 草于2009625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4-241052.html

上一篇:创办《IEEE智能交通系统》杂志之路
下一篇:迈向复杂智能?
收藏 IP: .*| 热度|

20 王晟 武夷山 王晓明 鲍博 王德华 曾宇怀 吴渝 王志明 周春雷 杨海涛 黄富强 杨正瓴 席政军 杨佳 陈伟 王东 王立 唐常杰 欧阳峰 研学交流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