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orsoldier 这是一个鬼神思变置的时代 这里有个常思变置的“鬼神”

博文

关于管理者作用的讨论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09-5-29 13:02 |个人分类:军师祭酒|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管理, 管理者, 劳动价值, 核桃岭

   我国政治理论体系中说到,管理者也是劳动者,也是创造价值的。
   我很是想不明白。假设一个管理者群体对他们自己进行管理,以保证他们能够顺畅的行驶管理职能,那么最后创造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假设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从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这个假设的荒唐之处在于一般管理者是绝对不会管理自己的,那样是推诿扯皮。一个能够运行的管理机构是必定和生产部门与执行机构相伴而生的,没有孤立存在的管理机构。
    现在我们讨论为什么管理机构不能够独立存在。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管理机构中的管理者的劳动是不能够产生价值的。管理者的所谓劳动,是将产业工人和执行机构(服务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分配和形式转化与消耗。打一比方,我们说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时,有些产品的生产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出售时受到市场规律影响价格低了,产品就会出现所谓的赔本。我们再回过头看一看管理者的行动:假设某生产部门生产了一批产品,由于管理者的管理很好,产品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出手了,抑或是进行了很好的改革使得该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所需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该生产部门赚到钱了。反之,管理混乱,效率不佳,企业生产产品时行情是能赚钱的,结果管理机构“行动失误”,产品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出售了,结果赔本了。说来说去,我们发现着整个的流程当中所包含的价值载体还是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管理者没有给产品加入任何新的价值。管理者在这个流程中所做的仅仅是连接了生产部门和商品市场的运行。这个过程中,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换所体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但是产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是不变的,这就是管理者在产品生产交换过程中使产品价值发生了形式上的转化和消耗。管理者进行的工作还有就是价值得从新分配。再打一极端的比方,一个老板,公司较小,自己就是管理者。那么生产的产品进行流通后产生的利润他就归入自己的囊中,那么利润就归管理者所有;如果是盖茨的微软,那比尔是管不过来的,他需要自己的管理团队管理微软,收益当然还是归比尔所有,但是管理团队是要得到“薪水”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所谓的利润其实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么老板是管理者的拿到了这些利润不稀奇,因为他是老板;那盖茨的管理团队又不产生价值,干嘛还给他薪水,盖茨不是相当于把自己的利润给了别人了吗?这就是管理者产生的一个原因,当老板的能力不足以管理整个生产部门时,他就会把一部分利益分给别人,即管理团队。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分给管理者的价值小于因个人能力不能管理企业而造成的损失。换一个说法就是老板自己低效管理造成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前的价值消耗一定要大于一个高效管理团队做同样事情导致的价值消耗。使用管理团队所减小的价值消耗一部分作为薪水给管理部门,剩下的则可以是老板的利润。这就是管理者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功能。如果企业实在是太大了,管理团队还可以在下属分支管理团队,价值自然会再向下分配,但是这个价值的分流流量是老板定,而不是上一级管理者,这和土地资本家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有区别的。
    如此定义管理者的作用,我们就不难解释一些现象。以美国为例,帅哥总统奥巴马和老百姓一致和银行高管过不去,讨伐焦点就是高管的薪水问题。银行高管是管理者,他的薪水是从生产部门或是执行机构(银行或大企业)的产业工人的剩余价值里产生的,本身就是在剥削劳动者。作为劳动者代表的美国民众当然和他们是对立的,自然不同意他们要那么高的薪水。而对于帅哥奥巴马,他是美国大企业的老板的代言人,高管的薪水是一些大老板利润的一部分不得已分给高管的。这是一种两权其害择其轻的做法,管理者实质上也是和老板们对立的。当经济前景不错时,高官的薪水远小于老板们自己管理庞大企业所付出的精力和损失的价值消耗,利润大多收入老板囊中,所以没人吵闹这事情。劳动者和剥削者的矛盾这时也是缓和的。但是一旦产生金融危机一类严重影响生产与利益分配的矛盾,矛盾激化,管理者们就自然要受到夹板气。开一玩笑,我们会发现好多管理人员背地里骂老板,公开了和产业工人摆架子,这也是不难理解的。还有就是很多人相当白领,实质上是想做管理者,这样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可以对产业工人进行剥削,“利润”更大些,同时不用付出劳动,不必被剥削。
    如果要给管理者的作用一个形象的比方,我说他是一个系数K,一个和工人创造价值乘在一起的系数,值域为(0,1)。这个系数脱离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和价值在一起才有意义。他的作用就是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一定消耗情况下进入市场通过流通交换体现,将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高效的管理者可以尽量减少价值消耗,K向想着1靠拢。低效的管理者造成的价值消耗相对较高,K值向着0靠拢。而与K值相乘后的价值,是最后通过交换完成的价值体现,是小于工人创造的价值的。
    管理者的使用,最根本的目的时将资本家或老板的管理职能以一定代价分离出去,进而减小价值消耗。管理者的使用效果可以用一句军队中的话说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现在好多地方管理者的使用有着严重的问题。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是一些企业将技术业务不好的人转为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懂得一定的技术,知道技术层面的运作方式,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其实不然,他们在技术岗位进行工作时就是业务不精者,进入管理岗位未必是好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技术业务不精者在生产部门就是不受欢迎的,这缘起于技术实力的不足,将这些人放入管理层相当于使之成为众多产业工人对立者,激化内部矛盾,加剧企业内部的内耗。这样的管理者违背了减小价值消耗的原则,不可使用。这样的管理者选取方法是不当的,应该选取技术业务精而且又长时间工作在不同部门的有经验者来当管理者,技术不精者应当被解雇。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如果说上述方法选取管理者是不当的,那么许多国企的选拔原则则是荒谬的。《青年文摘》红版2009年11期中65页文章《做笔记》所描述的管理者选拔体系则是必定要出错的。因为那样的管理者没有将减小价值消耗作为任务,而是将心思放在如何更多的获取高一级的管理者地位进而更多的获取老板从利润中分出来的剩余价值。这种现象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十分普遍,不得不加以重视。
    总的来说管理者是介于资本所有者和产业工人之间的中间角色,合理的使用管理者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愿列位看官有所思,欢迎讨论与批评,拒绝没论据的胡乱谩骂。
                                      午后于宿舍铺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343-234842.html

上一篇:大学怪现象
下一篇:案牍劳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