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德(Jingde Cheng)的博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gdeCheng 相关逻辑,软件工程,知识工程,信息安全性工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博文

对“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一文之评论中的逻辑谬误

已有 1490 次阅读 2024-8-30 09:58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敬请读者注意] 本人保留本文的全部著作权利。如果哪位读者使用本文所描述内容,请务必如实引用并明白注明本文出处。如果本人发现任何人擅自使用本文任何部分内容而不明白注明出处,恕本人在网上广泛公布侵权者姓名。敬请各位读者注意,谢谢!

     

对“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一文之评论中的逻辑谬误

程京德 

   

    笔者在科学网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些科普文章或随笔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中文世界普及逻辑学知识,但是时时感到任重而道远......。

    本文旨在通过列举实例来对笔者“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1,2]一文之评论(包括科学网博客上的和微信公众号上的,也包括私信)中的各个逻辑谬误指出其为什么错了。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评论者个人。实例以时间倒序列举,新者为先。

    

    “作者您好!我想纠正一个错误。东大指东南大学,这是在东南大学章程中写的。请不要把东京大学称为东大!我是东南大学的学生,要维护我们学校的尊严!”

    首先,几个历史事实是:日本东京大学创立于1877年,日本东北大学创立于1907年,中国东南大学(曾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创立于1921,中国东北大学(民间也简称“东大”,曾更名为东北工学院创立于1923年。

    撰写学术文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概念表达清晰,对于不是得到世界认同的概念要给出在文章中的定义。当然,科普文章或随笔最好也遵循此原则。笔者在“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一文[1,2]中明明白白地写道:“日本东京大学(民间俗称“东大”)”,所以,该文中所言之“东大”当然就是指“东京大学”。

    大学的简称或者俗称不是注册商标,没有哪个大学被叫了什么简称或俗称后该简称或俗称就不得被民间用于称呼其它大学的事情。就连正式名称,在日本东北大学还以“东北帝国大学”为名的时期,中国东北大学还不是命名为“东北大学”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简称或俗称不得重用,那么也没有成立于1921年的东南大学的“简称”不得被成立于1877年的日本东京大学所用之“逻辑”吧?不得使用“东大”简称的难道不该是东南大学吗?无论是否“在东南大学章程中写的”。

    笔者死活想不明白的事情是,大学的简称或俗称,以什么逻辑关系,怎么就和“学校的尊严”扯上了?莫非这位东南大学的同学认为,把日本东京大学叫成“东大”,去与清华比较,是亵渎了东南大学之“东大”的“尊严”?东南大学与清华或者日本东京大学比肩,似乎还很远很远(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吧?笔者倒是认为,这位同学的表现非但没有“维护我们学校的尊严”而反倒是恰恰相反......。

    

    “时至今日清华拿了几个诺贝尔奖?对于全球学界而言,诺贝尔奖与菲尔茲奖才是硬道理!”

    “如果只看论文数量和引用,清华很快要超过东大;如果比获得诺奖的数目,乐观估计再等100年。”

    笔者在文章(追记)中明明白白地陈述道:“仅凭几个指标的比较的确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大学。但是,本文的目的仅在于介绍日本大报电子版的一篇报道而已,并无要全面评价清华之意。”

    一个大学的工作者或者出身者获得诺奖的人数,当然也是评价大学的指标之一。但是,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明明是根据做调查时设定的四个指标来展开的,自然与获得诺奖人数无关。所以,上述评论,明显是逻辑谬误 - 稻草人谬误。

    另外,仅关注诺奖人数,显然也不完全,依笔者之见,甚至还不如报道中的四个指标更符合实际情况。举个例子,笔者退休前工作的日本国立埼玉大学也有出身者获得诺奖,但是笔者可以非常负责地肯定地说,该大学远非可以和清华比肩,虽然清华一个诺奖也没有。

    作为实例,笔者上面这段话,也是稻草人逻辑谬误,因为,上述两段言及要重视诺奖的评论中并没有说仅以诺奖人数作为评价标准。[微笑😊]

    

    “清华是一号工科大学,拿的钱也最多,理应为国家的产业发展做出既多又大的贡献,现在居然变成了与别人比论文数,令人汗颜!!!”

    这一评论的出发点就错了。笔者文章介绍的是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根本不是什么清华要“与别人比论文数”。所以,上述评论还是稻草人谬误。

   

    普及逻辑学知识,任重而道远,难啊![微笑😊]

   

[1] 程京德,“他山之石:‘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科学网博客,2018年6月4日。

[2] 程京德,“‘东大已经落后于清华”,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4年8月29日。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1919-1448834.html

上一篇:大语言模型悖论
下一篇:指导软件工程过程及实践的16条核心原则
收藏 IP: 112.41.110.*|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