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拂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kuan15 拂去杂尘,干干净净

博文

我看:浮躁情绪是人才培养最大敌人

已有 4001 次阅读 2010-3-15 09:4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才, 浮躁

         看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谈钱学森之问:浮躁情绪是人才培养最大敌人的文章,有些我的看法。

  5年前,钱学森曾提问:“中国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很多人都在反思,究其原因,很多很多,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国人非常缺乏归属感,对国家的归属感。
老一辈的科学家具有两方面的特质:首先,是献身科学的精神。其次,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完全联系起来。而现在的人,缺乏这两方面的特质,没有献身精神,没有考虑国家的命运,如何才能不浮躁呢?现在的年轻人没房没车,资历老的科研人员也得为生计奔波,相比于社会上浮躁的氛围,很难把握自己踏实的心态,浮躁情绪蔓延广泛,对科学研究影响最深。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缺乏两方面的特质呢?正好前不久跟我岳父聊起此事,谈起他当年的一些情况还有他的一些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年轻人的浮躁情绪是因为年轻人找不到归属感,根本没有强烈的国家、社会归属感,所有做的事情最根本的不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当然,这是有原因的,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的人们很难再有二三十年前的待遇,当时知识分子,毕业之后国家给分配工作,住房,医疗,保险,子女上学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就连知识分子上学的钱也是国家的,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自己完全是国家养国家管的自己属于国家的强烈的归属感。当时有过这样一件事情,单位上有很多人都从国家单位下海了,挣大钱去了,岳父也很想去,犹豫之时,其母亲说了一句话:“别干这样的事情,对不起国家啊!人家国家给你吃的,穿的,用的,供你上学,啥都管咱们,不能光为自己着想啊!”当然,原话未必如此,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一种心态:我是国家的人!我做的事情是为国家!
  我认识的很多研究员,副研究员级别的人士,他们虽说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科研事业忙碌,但是心里免不了思考的问题是房子首付什么时候能够攒够,孩子上学的赞助费什么时候能够凑齐,父母身体病了我怎么能够照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那么没有多大的精力去搞科研的,如果大家都衣食无忧,那精力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所谓的“浮躁”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挖掘出这个深层的原因!
一个没有崇高理想的人能成为国家栋梁、社会支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想到钱学森去世后留下的中国之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看到现在青年学子的状态,今后会产生大师吗?恐怕更难。大师必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大师绝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
 
交流时,当问到孩子为什么对国家对社会那么冷淡,孩子的话到叫我无言以对:你看过《蜗居》吗?那里面的人一辈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就是挣一套可以安放自己的房子啊,仅仅是一套房子聚敛了一生的奋斗努力,还有什么心思去想什么社会国家,我们可以爱国,可以奉献,可是当花钱读书的大学生成为“蚁族”,毕业即失业,却是回报社会无路,爱国无门。
 
也是,学校成为制造大学生的机器,过度的商业化导致缺乏对大学生起码的人性关照,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理想中崇高的东西被压迫以致丧失,精神萎靡蜕化,剩下的只是最大程度满足个人生活的部分。在艰辛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丢弃了理想主义,为一套房子一个安身之地卑微地生活。现实不容许理想主义,现实不同情理想主义的眼泪,是无情的现实绞杀了原本的社会国家理想,个人都难以活好,何来爱国奉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00-303103.html

上一篇:80后小两口关于过年去谁家过的争吵
下一篇:Paper: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sponse pathway media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o
收藏 IP: .*| 热度|

4 吴志民 柳东阳 徐耀阳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