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管理的奥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guangwei 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国家保密学院副教授。

博文

准研究生的预备工作

已有 3917 次阅读 2010-10-12 23:56 |个人分类:研海拾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 准备, 入门, 准研究生

 
尽管参加免研面试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但觉得已经为读研做好心理和“技术“准备的并不多。综合各位面试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我个人的考虑,认为“准研究生”(获得免研资格、免研成功或考研录取尚未入学的)们有必要在欣喜之余再作些功课。
 
心理准备:
 
1)理想化一点。尽管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抱有各种各样的心态,求学的、镀金的、开阔眼界的、拓展社交圈的、作为跳板的等等,不乏非常功利的想法,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在开始研究生生活之前,还是应该为自己在学术生涯上的兴趣锚定一个好的起点。比如,多考虑考虑希望通过读研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需要完善哪些知识体系,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准备如何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等。当有了这样一些思考之后,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才能有强烈的方向感和使命感,才能有充足的干劲。
 
2)跳出熟悉的圈子。其实人都一样,如果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是很难发现“新”东西的,尤其思想、知识这些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到一个新环境,在生理学上,人类在环境刺激下往往会激发某种潜能,这或许对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益;在社会学上,接触到的陌生面孔、异样的观点、新鲜的视角,往往会激荡思维,产生新的认识。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对创新有益,符合读研的选择。
 
3)开放的心态。我认为读研阶段仍然属于尝试、比较、选择、放弃的非定型成长阶段,不管学术上、技能上、心理上都还没有成型,多些尝试、内在审视可能会较快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兴趣所在,围绕这个兴趣培养出来的能力更有利于一生的发展。所以,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不要把时间花在玩游戏、补大觉上,多些尝试、参加一些实习,都会对更好地读研有益。
 
“技术”准备:
 
1)文献检索技术,快速地找到高质量的文献,对研究工作而言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读研之前有必要系统学习一下文献检索的技术,比如学科方向上有哪些数据库(以管理学科为例,像EBSCO、Elsvier、Wiley等都是常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收录文献的特点,有哪些常用的功能(像WoK的文献分析工能),常用的检索词有哪些等。
 
2)文献管理技术,如何对文献进行管理,如何使用占有的文献资料等,像EndNote的使用方法等(前面曾为学生写过一个使用方法)。
 
3)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近几年人文社科的研究中实证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比如SPSS、Lisrel、AMOS等的使用方法。在研究生面试中,掌握这些工具的明显在得分上会占一定的优势。
 
4)计算机技术。不要求专业,能解决常见的硬软件问题是很有优势的。
 
5)编程技术。会用一下学过的编程工具,能做一些小产品,无疑更容易胜出。表明你不光会死读书,而且还会用。
 
6)有点理论基础。学科方向上的经典理论、常用理论、前沿理论都是很重要的武器。
 
7)参与科研项目。优秀的学生总能找到一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好好把握,不但能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检验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不一定全面,一点心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257-372688.html

上一篇:续2:读UN E-government Survey 2010
下一篇:停顿了将近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