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国涌先生给我们讲了些文史大家范文澜的民国故事(2005.11.4, 南方都市报),很是有趣。
1934年,时任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的范文澜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在南京关了近一年,经蔡元培营救才获释。他被捕后,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曾向国民政府说情,说范文澜生活俭朴,平时连人力车都不坐,常常步行到学校上班,并且把薪金的一部分捐给学院图书馆买书。中统头子陈立夫听了之后说,这不正好证明范文澜是共党分子吗?不是共产党,哪有这样的傻子啊!
范文澜出来后,对熟悉他的千家驹说,原来生活俭朴是共产党的证据,我今后生活也要“腐化腐化”了。问他怎么个“腐化”法?他说:“我要做件皮袍子穿穿,也要逛狂中山公园。”千家驹笑了:“这怎么算‘腐化’呢!这腐化得太不够了。”他笑笑说:“别的我不会啊!”
天下巨变,人间沧桑。今天再读这个故事,只有苦笑。 当年国民党因腐败而失去了大陆,今天执政者却在步其后尘而渐失民心。老人家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不光总统靠不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0
海青天回来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1
注1:范文澜 (1893-1969),字仲云,号芸台,浙江省绍兴县人。他生于一个有田30亩的小官僚家庭,5岁入私塾,14岁入本县高等小学,此后相继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一年后转入国学门,受业于音韵训诂学家黄侃、陈汉章和经学名师刘师培等人,致力于追踪乾嘉老辈,奠定了深厚的旧学基础。1917年毕业后,他曾当过蔡元培的私人秘书,不久辞职,先后到沈阳高师及河南汲县中学任教。1921年至1927年,他又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任教,出版了《文心雕龙讲疏》等学术著作,在文史学界崭露头角。
1925年五卅运动后,范文澜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放弃老营寨。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南开大学党支部书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5月,为躲避迫害,他离开天津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1934年曾两次被捕,因得到蔡元培等人的营救而脱险。
1936年范文澜移居开封,在河南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他辞职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9月他在河南省确山县重新入党,不久遵照命令去到延安。1940年1月到延安后,他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开始组织编写《中国通史简编》;次年担任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曾在中央党校讲授《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又次年调到中宣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国民党反动派投降主义的文章。抗战胜利后,他离开延安,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后改名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9年7月29日病逝。他一生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其重要论文大都收入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的《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
范文澜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注2:陈立夫 (1900~2002),国民党政治家。原名祖燕。浙江湖州人。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1926年初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随侍蒋介石左右。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主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社会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第六部部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他与其兄陈果夫一道,组织“中央俱乐部”,在国民党内形成一个很有权势的CC系集团,竭力控制国民党党部,维护蒋介石统治。他任调查科主任为时不长,但此后调查科一直在其控制之下,并于1938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对中国共产党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斗争。深为蒋介石信赖。1949年去台湾。1951年去美国定居。1969年回台湾,历任“总统府”资政、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学院董事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1988年7月,与中央评议会34名委员向台湾当局提出提案,主张以台湾的资金科技和大陆的人力资源合为互惠基础,建设中华。多次公开主张一个中国。主编过《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易学应用之研究》等。著作有《唯生论》、《生之原理》、《四书道贯》、《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从根教起》、《迎头赶上》、《陈立夫先生言论集》。译有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注3:徐诵明 (1890~1991) 字轼游,城关镇人。教育家、病理学家。出身塾师之家,15岁入浙江高等学堂预科。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受反英护路风潮影响,怀着科学救国思想,东渡日本求学,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 (1911) 辛亥革命爆发,弃学归国,任上海徐锡骥组办陆军卫生部上尉连长。次年重返日本学习。1914年入九州大学医学院,并参加郭沫若组织的“夏社”. 1918年毕业后,留校研究病理学,以实验证实寄生虫病领域内血液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现象,次年秋回国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教授(为国内唯一病理学教授),创建我国第一个病理学教研室,并在北京市进行粪便内寄生虫卵普查研究。授课能吸收国内外先进学术思想和教学手段,结合自己科研实践,受学生欢迎,为我国培养出一批著名病理学家。1920年,出席医学各科名词审查会议,为“病理学”名词定名。
1926年投身北伐战争,次年任国民革命军军医处卫生科长。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负责接收外国教会创办的鼓楼医院。
1928年8月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次年4月主持创办该校附属医院。1930年应邀出席日本第八届医学大会,并代表中国医学界发言。
同年教育部聘请为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医学院六年制教学规划。1932年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在北京市西城区开办全市第二所卫生事务署。9月被公推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同年翻译出版日本病理学家木村哲二《病理学》一书。
1934年,先后聘请进步教授范文澜、许寿棠为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次年,日伪炮制“冀察政务委员会”提名其为委员,被严词拒绝,同年,他与北平各界知名人士一起,通过路透社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华北行径。
“七·七事变”后出席庐山会议,要求蒋介石抗日。
1937年10月出任西安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带领学生迁校。次年6月任西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抵制国民党当局解聘进步教授。1939年西北联大解散,旋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全国医学院规章制度建设、分配经费、审批出国诸事。
1943年5月,任第六届中华医学会理事,次年2月任同济大学校长兼医学院院长,打破只聘请德籍教师常规,同时聘请英、美留学人员任教。1946年7月,任沈阳医学院院长,迅速稳定战后校务。
1948年8月,拒绝教育部长朱家骅邀请其出任台湾大学校长,辗转到上海,迎接全国解放。
解放后,在浙江大学、北京医学院任教,评为一级教授。1950年夏,通过由其起草的医士教育五年计划。7月,被卫生部聘为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1月起任常务委员。还动员在国外的朋友、学生侯宝璋、李漪等回归祖国参加建设。1953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主持出版和重版中医经典著作和俄文版高等医学教育教材,翻译英文版《论广岛原子弹爆炸及危害性》一书。同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6月任中华医学会编辑部主任兼《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直至1966年6月停刊。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同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1990年百岁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2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102岁。
注4:千家驹,经济学家, 浙江武义人,1909年10月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入北平社会调查所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农村》、《国民公论》主编。1936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常务委员。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人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1945年加入民盟,任民盟南方总支部秘书长,兼香港达德学院教授。1949年作为救国会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顾问,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私营企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1月后,当选为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1989年7月留居美国, 1991年3月被免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著有《新财政学大纲》、《中国货币发展简史》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