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知充实良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cbacon What we seek we shall find.

博文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已有 10791 次阅读 2009-10-16 12:47 |个人分类:闲情和逸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复旦, 校歌, 自由而无用

我大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据说复旦大学培养的大多是一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今在凯迪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与复旦有关,特转载如下,与诸位博友共赏。

转载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耿法

  1925年,由现代著名白话诗人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此为复旦老校歌,歌词为: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1988年,复旦大学组织力量创作了新校歌,写了新词,谱了新曲,以替代老校歌。新校歌歌词如下:

  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

  我们共同拥有新的理想,

  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

  未来的历史重任,在我们肩上。

  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努力前程,为国栋梁,

  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复旦复旦,日月辉煌。

  然而,新校歌并不受广大师生喜爱,根本流传不开。2004年11月,正值复旦百年校庆之际,经广大师生强烈呼吁,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顺应民心,作出决议:停用新校歌,重新恢复使用1925年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的老校歌。消息传出,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好评如潮。

  为什么一首老校歌具有如此旺盛顽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而新校歌却如此苍白脆弱速朽呢?何况不只是复旦校歌如此,这几乎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大学也曾经废弃老校歌,改创新校歌,但鲜有成功的例子,最后,还是老校歌战胜新校歌,为莘莘学子所欣喜传唱。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已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新老校歌歌词中反映出的高下不同的文字风格、个性特色、人文底蕴、历史传统、学术境界诸方面进行剖析,探求原因,使人很受启发。但窃以为这些还多是属于技术、枝节和皮毛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新校歌迷失了现代大学精神,因而不管怎样努力修饰也无济于事。以复旦校歌来说,老校歌中唱得是何等响亮啊:“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就是最重要的现代大学精神的体现,复旦老校歌能有这样鲜明自觉的意识,怎么不魅力四射呢?由于受历史局限,在中国最早期的一些大学校歌中,有的尚带有较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许多校歌开始张扬民主、科学精神,极力倡导思想和学术自由,这意味着对传统价值的反叛和对现代价值的接受,体现出和世界先进大学一致的现代大学精神。复旦老校歌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而新校歌恰恰丢弃了这一精华,用一些空洞而苍白的套话来替换,如果去掉歌词中的学校名称,改换成其他任何一所大学(或中学),这些套话几乎都适用,说是其他学校的校歌也完全可以,如此套话连篇,陈词滥调盛行,怎么可能有生命力呢?

  关于现代大学精神,已有许多专家进行了理论探讨,有的说得相当深奥复杂。其实,说有多少深奥复杂也并不见得。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到校发表的第一场演讲即为中国的现代大学精神定下了通俗易懂的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生进入大学不应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应当以研究学问为天责,不应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必须抱定为求学而来之正大宗旨,才能步入正规。”旨在做学问、求真理,这就是现代大学和以往科举制、官本位的本质区别。为使上述宗旨不沦为空谈,他又创立了与之相应的“兼容并包”与“学术自由”的大学学术制度和风气。蔡先生的这一理念至今没有过时,仍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核。简言之,五四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即是现代大学的灵魂。创造精神、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精神、追求真理精神都是现代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与之相反的则是奴隶思想、专制思想、依附思想、犬儒思想、功利思想、官本位思想。五四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未过时,则五四精神激励下诞生的一批激越飞扬的大学校歌的生命力也就依然蓬勃。“未进其校,先闻其声”,一所大学的校歌应当体现它的办学宗旨、理念和思想,否则不配称之为校歌。可惜的是,大学在经历“文革”极左的摧残之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并未真正到位,以后又陷入新的误区。现今一些大学离当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精神越来越远,官僚气、衙门气、商人气、铜臭气、市侩气却越来越浓,大学越来越像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因此,一些新校歌的失败、速朽和老校歌的重新传唱则是必然的了。

  如此说来,复旦新旧校歌的命运,反映的不只是一首校歌歌词的高下优劣差异,更是反映了现代大学精神从创建到迷失到再重新觉醒、肯定的历史曲折进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383-262773.html

上一篇:美国人,奥巴马喊你打轮胎
下一篇:潮湿的冬天
收藏 IP: .*| 热度|

6 周可真 罗时光 黄建海 蔣勁松 iWesun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