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阁科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rose

博文

爨底访古

已有 12166 次阅读 2008-9-8 18:50 |个人分类:信笔小文

爨,字义有三:1、烧火做饭;2、灶台;3、姓氏,即现“寸”姓。歌谣记曰:“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鸿飚草堂主人云:“爨,乃金、木、水、火、土也。”如下图所示:老爷爷老奶奶用锅(金)做饭,锅中有水,灶台属土,柴火为木,火烧鼎沸,故而称“爨”。



爨底下村,坐落在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相传该村祖先于 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移至此,建立韩氏家族聚居之地。这里是北京通往陕、晋和口外的要塞,繁华一时。经历了四百多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 爨底下村全村只有一个姓——韩,大概韩同“寒”,意同“贫寒”。故而村祖先为村取名爨:以木之火让族人兴旺、驱寒除贫。



爨底下村之古,不似江南古镇的隽永秀气,不似塞北残垣的悲壮苍凉,不似岭南旧居的雕镂细刻。在爨底下,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宁静,一种祥和,一种朴实。就像一个白须老者,拄着拐杖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靠着石碾,看着旁边戏耍的孙辈们,脸上露出的是一丝微笑,宁和满足的微笑。这就是爨底下给我的印象,仿佛置身在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去聆听内心深处那份静谧。如果你对爨底下村没有印象,那么请你回想一下《投名状》、《手机》、《黄河绝恋》、《太极宗师》里的镜头,你就会知道,原来一切还都是那么熟悉。






村里随处可见的,就是这种灯笼花、西凤莲,不是浓妆艳抹却也浓淡相宜。美,就在简单和简约之间。




村子坐落在山脚下,山上总是空濛,山下总是宁静。整个村的造型像一个元宝。




雨水和青苔像一副中国水墨画,把岁月画在这幕古墙上。



庭院不深无几许,却静若这清秋。




当年河西,而今河东,唯有不变的是,这个门楼。



斜阳下,古堡边,青青碧连天。



偶尔的探访,也是轻轻的,生怕打破这片宁静。


青石板的幽径,那头是一个财主老院.




阁楼外,青山在。佳人望,郎曾归?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这是一条文革标语,也是历史的痕迹。




沧桑的不止是城垣,是每一块城砖?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户人家只剩下了断壁和杂草,慈母意恐迟迟归,游子可记故乡里?




爨味书屋,书房门第的招牌只需要几个字即可。



素描下的村景,厚、德、福,正是村人祖祖辈辈的写照。



雨巷中,伊人何所望?




废弃的老屋和废弃的蜂箱,做伴的是野花,一朵两朵三四朵……




那井,那山,那人……




村那边是什么?你知道么?




福泽人家,户纳千祥。




依稀看到的,难道是我的故乡?




“忠”也是一个历史的故事。




年复一年,轮回轮去,光阴在人间。




石阶上,花丛中,村里人家就在间。




寻寻觅觅,不是冷清,不是凄惨,是祥和的平静。




老屋在记忆里,也模糊了。但我知道,它永远也不会被抹去。




古村依然,如这青山绿水,如这清新雾气。一百年后,你还会来么?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26-38227.html

上一篇:不同尺度下的世界
下一篇:物理学人梦之解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