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德雷克海峡海冰融化:厄尔尼诺低潮过后会有新进展

已有 5128 次阅读 2012-12-18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海冰, 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海冰融化:厄尔尼诺低潮过后会有新进展

                                杨学祥

 

    计算表明,每年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25日圣诞节附近。1月是拉尼娜结束的最佳时期。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打开,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内循环变暖变慢,赤道太平洋2-3月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的生成和拉尼娜减弱。

2月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3月赤道太平洋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如果20121118-2013123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和20132月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都达到历史极值,则厄尔尼诺会有新的进展。

20121217,德雷克海峡海水异常偏暖,海冰大量融化扩大海水通道,可以减弱南美西岸的秘鲁寒流,增加厄尔尼诺的发生机会。

 

2012年12月13日海温矩平(黄色和红色表示偏暖,蓝色表示偏冷,白色为海冰)

2012年12月17日海温矩平(黄色和红色表示偏暖,蓝色表示偏冷,白色为海冰)

1 20121213日和17日对比:德雷克海峡海水异常偏暖

 

125-4772天)及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2012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和9月的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大值,已造成厄尔尼诺指数在20127月末至12月中旬出现两次低谷,1118-123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和1217德雷克海峡海水异常偏暖和海冰融化,有利于厄尔尼诺指数转为增强。

SST Anomaly 201212 (center)
 

2 厄尔尼诺指数在20127月末至12月中旬出现两次低谷

 

关注20132月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海水异常偏暖和海冰最小值。

 

相关文献

 

拉尼娜现象可能在201235月逐渐减弱和消失

2012-2-17 05:02

拉尼娜现象可能在201235月逐渐减弱和消失

              杨学祥

 

    计算表明,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25日圣诞节附近;125-4772天)及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计算表明,每年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25日圣诞节附近。1月是拉尼娜结束的最佳时期。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打开,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内循环变暖变慢,赤道太平洋2-3月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的生成和拉尼娜减弱。

    2012125-4772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和延续。49-728110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和拉尼娜的消失。

    2月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3月赤道太平洋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

    根据林振山等人的日食厄尔系数理论,200020052008201120152018年将发生厄尔尼诺,实际上,20022006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次数对应,时间错后1-2年,在其预估的误差范围之内;2006201020132016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实际上200720102011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误差变小,次数增多,因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曾强拉尼娜事件的强度。

    据此预计,2012年由于201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超过10 2011年的拉尼娜持续到2012年,所以2012年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大,流感增强的可能性也很大;强拉尼娜事件将在2013-2014年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823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809.html

上一篇:南方阴雨持续 周三起北方迎大范围雪:关注19-20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北京提前进入数九寒天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许培扬 杨华磊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