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恐龙灭绝是由印度火山喷发所致:火山威胁大于温室效应

已有 3870 次阅读 2012-12-10 10: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火山喷发, 温室效应, 恐龙灭绝

最新证据显示恐龙灭绝是由印度火山喷发所致[图]
2012年12月10日 09:32:04
来源: 腾讯网
  最新研究声称,数千年前德干岩群(印度孟买附近的一个火山区域)的熔岩流或许向大气中喷涌了大量的硫磺和二氧化碳,由此带来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导致了物种的大灭绝。这一发现是在辩论会上出现的一个最新言论,人们争辩的是是否6500万年前的一个小行星或者火山活动在大灭绝时期杀死了恐龙。普林斯顿大学引导这项研究的一位地质学家格塔-凯勒说道:“我们的新信息需要重新评估什么真正导致了白垩纪的大灭绝。”
  几年来凯勒一直都在争辩是火山活动杀死了恐龙。但是阿尔瓦雷斯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是6500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导致大量尘埃和毒气进入大气当中,遮天蔽日的尘土导致了普遍的降温,使恐龙窒息也使海洋生物中毒。陨石的撞击或许也带来的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一位地质学家埃里克说道:“最新的研究真正论证了在大灭绝之前德干岩群就存在而且对于大灭绝负有部分或者全部责任。”
  海蟑螂
  2009年在印度东海岸钻井的石油公司发现被古老岩浆填充的沉淀物埋藏在海平面下大约3.3公里的地方。凯勒和他的团队得到允许来分析这些沉积物,他们发现沉积物含有丰富的化石,这些化石大约是在恐龙灭绝的白垩纪第三季或者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法国洛桑大学的一位地质学家蒂埃里称,火山岩浆的沉积物层已经离开德干岩群大约1603千米的距离。现在这个火山区域相当于法国大小,而且当它在白垩纪后期非常活跃的时候,它的面积几乎相当于欧洲大小。
  在化石记录中的浮游生物变得更少、更小,而且有着比较简单的贝壳,这一切都是在岩浆层形成之后发生的,这就表明这一切都是在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大部分物种逐渐死亡的同时一种有着奇特外壳的强大浮游生物推翻了化石记录。凯勒告诉《生命科学》道:“我们把它称之为灾难投机主义者,这就像一只蟑螂,无论事情多么糟糕,它都是幸存并且繁荣的一个。”大约在同一时期,陆地动物和植物消失的化石证据表明火山喷发导致了陆地和海洋的大灭绝。
  全球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也在希克苏鲁伯发现了证据并且引起了他们对于陨石导致大灭绝的概念产生了怀疑。含有铱的沉积物在大灭绝之后出现,而这种元素是小行星的化学特征,与理论相矛盾的是它可能导致了突然的物种灭绝。凯勒说道,一颗陨石撞击也不会产生足以与岩石中水平相当的有毒硫磺和二氧化碳,因此它或许使大灭局更加糟糕而不是导致了大灭绝。陨石只是太小而无法导致灭绝。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2/10/c_124071415.htm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2/10/c_124071415.htm

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这可以用温室效应来解释,但温室效应不是唯一因素。

3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Ma

地球

自转

全球

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形成物       体积/106km3

48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437

低谷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37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280

减慢

 

 

北美火山活动减弱

248

减慢

 

 

西伯利亚暗色岩

230

低谷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160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40

加快

 

 

香港超级火山

139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20

高峰

温暖期

不明显 (水下喷发)

翁通爪哇海台36

120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110

高峰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97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65

 

 

恐龙灭绝

德干暗色岩

55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北大西洋火山边缘

25

低谷

低温

 

 

15

加快

 

大规模生物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流玄武岩1.3

10

高峰

变暖

 

 

0

低谷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巨大火成区形成时释放的CO2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但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巨大火成区有多种作用,温室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使海洋底层水增温,这是巨大火成区无可替代的致暖作用。巨大火成区的海台和洋壳产量在白垩纪是最高的,洋壳产量的最高速度为37×106 km3/Ma(目前的洋壳产量为17×106 km3/Ma),对海洋温度的提高贡献最大。存储在海洋中的碳只要释放2 %,就将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一倍。海洋是CO2的储库。在1 个大气压下,海水温度从0 升高为25℃,每克海水可释放约1 cm3体积的CO2,释放量与残留量的比值约为11。目前全球海洋溶解的CO2是大气中CO213倍,以此比例,海水升温25℃,大气中CO2的含量应该增加到现在的6.5倍,这表明白垩纪海洋增温释放的CO2是大气CO2浓度增高的主要来源。

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15℃,大气冷却了10-15℃,而第四纪冰期到来之时,海洋底层水温度为0℃,目前为2℃。这表明全球温暖期对应海洋底层水的高温期,全球大冰期对应海洋底层水低温期,海洋底层水是地球储存“冷能”的仓库。新洋壳生成和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海温升高和海水中CO2释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是人为温室效应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这一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032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1095.html

上一篇:北京最低温-9.2℃ 下周先回温再降雪:关注冷冬和潮汐组合
下一篇:2012年12月7日日本7.3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前震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张骥 吕洪波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