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连续3年“冷冬”: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
杨学祥
2011年12月到今年3月,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2.3℃偏低近1℃。按照气候学标准,比常年值低0.5℃为“冷冬”,反之则为“暖冬”。从近十年情况看,2009年、2010年都是“冷冬”。
气象专家说,今年冷冬是北极涛动所致。问题是:为什么1980-2000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没有北极涛动,暖冬连续18年发生强烈;而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以来,低温事件和冷冬频繁发生?
1996年被发现的拉马德雷现象已经有两个完整的周期,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为冷位相,此期间拉尼娜事件强烈,处于低温阶段;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为暖位相此期间厄尔尼诺事件强烈,处于高温阶段。温室效应无法解释气候的短期波动。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是中国连续18年暖冬结束,低温和冷冬频繁发生的原因。
气象学家没有从书本上学到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至今无人对这一现象做任何评论。认为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就会出现暖冬,就处于对拉马德雷现象不了解的惯性思维状态,因为这只是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中国都会出现低温或冷冬。如上一冷周期的1954、1957、1964、1969、1972、1976年和这一冷周期的2009(厄尔尼诺)、2010(拉尼娜)和今年。
相关新闻:
北京今冬降雪量比常年少七成 已连续3年“冷冬”
2012年03月03日 05:00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汪丹
连续两天的雨雪拉开了3月的序幕,也送走了干冷少雪的冬天。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冀称,北京已连续三年“冷冬”,但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北极涛动带来三年“冷冬”
2011年12月到今年3月,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2.3℃偏低近1℃。按照气候学标准,比常年值低0.5℃为“冷冬”,反之则为“暖冬”。从近十年情况看,2009年、2010年都是“冷冬”。
“‘冷冬’是北极涛动所致。”王冀解释。当北极极地中心被低气压控制,周围被高气压包围时,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正位相。此时,由于冷空气被困在极地,大家会感觉冬天不太冷。从21世纪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渐向负位相发展,变为“南低北高”,北极极地中心被高气压控制,受困的冷空气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近三年北京遭遇“冷冬”的原因,也就得到了解答。
不过,气候总体趋势仍在变暖。1971年到2000年冬天的平均气温为-2.7℃,其中1981年到2010年期间就升高了0.4℃。而近十年来,北京的暖冬也多过“冷冬”。王冀表示,气候变化是个长期工程,“短期的气温波动本来就有高有低,从百年来的气象背景资料来看,气候仍在变暖。”
今冬降雪量只有2.5毫米
相比多雪的2009年,这个冬天无疑是“贫雪”的,去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只下过3场有量降雪,且都为小雪级别。与常年同期8.8毫米相比,2009年、2010年冬天降雪量分别为14毫米、10.3毫米,均偏多。今冬降雪量只有2.5毫米,比常年偏少七成。
北京从1月至今持续低温。下雪会冷,但不代表冷就会下雪。2009年,北极涛动导致北京气候突变,突降大雪。而随着系统趋于平稳,强冷空气频频出击,这两年冬天暖湿气流一直难于北上,冷暖配合失调,自然造雪艰难。
卫星云图显示,目前大气环流已开始调整,冷暖空气交汇的位置将向北推进,使北方地区的降水形势得到改善。
下周一或再迎降水
昨晨,冷空气又赖了一天,京城降下小雪。这场3月飘雪来得有些波折,先是前一天午后的蒙蒙细雨,后来是夜间的雨夹雪,直到昨晨晋级为小雪。
昨天全市平均降水量0.5毫米,城区0.2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密云黑龙潭,约5毫米。这也是1月7日后,今年收获的第二次全市性降水。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表示,这场雪对净化空气,土壤保墒有利。今明两天,本市仍是阴云密布,高温在3℃到4℃之间。下周一华北地区将再迎降水,本市很可能出现雨夹雪。
【编辑:卢岩】
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
[日期:2005-04-12] [作者:杨学祥]
摘要:
争论了几个月的暖冬话题终于在2月28日得出结论——今冬3个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只比常年同期略高,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既不算暖冬,也不冷。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全球变暖,厄尔尼诺,海啸,地震,暖冬,拉马德雷
争论了几个月的暖冬话题终于在2月28日得出结论——今冬3个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只比常年同期略高,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既不算暖冬,也不冷[1]。如下的两则报道也说明了暖冬预测的失败:
刚刚过去这个冬天,天气有点儿怪——刚开始都预测是暖冬,大家以为又要少遭一冬的罪,谁料12月刚过去一半儿就出奇地冷,冰天雪地一直持续到3月,才见一丝暖意,可没两天,又是急剧降温,把人们欲换春装的兴致冻了回去。3月1日,辽宁省气象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04年辽宁省气候资源评估及冬季气温状况分析的有关情况,其中,2004年12月至今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8.3℃,比常年同期偏低0.7℃,确凿的数据表明--刚刚过去这个冬天是个不折不扣的严冬,而非入冬前大家所说的“暖冬”[2]。
12月到次年2月是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去年冬季,舟山市平均气温较常年持平略偏低,从1996年延续的持续偏暖现象被终结。气象专家认为,气候异常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去年冬季,舟山市平均气温为6.9℃,比常年偏低0.2℃。整个冬季气温呈前期明显偏高、中后期明显偏低的状况。12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9℃;1、2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3℃[3]。
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请看如下报道:
去年,持续18年的暖冬“神话”终于止步;现在早已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可冷空气却频频南下,南京上周气温更是下降20.6℃,降幅为10年来最大,春天变得“遥遥无期”。针对今年冬春天气普遍较冷的现状,有人认为很大程度是与去年的东南亚海啸有关。对此,气象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频繁,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变暖[4]。
全球气候从20世纪初的低温期开始已经经过了两个完整的周期: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温暖期、60-70年到的低温期和80年代的迅速增暖。近20年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证据表明“变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永恒主题,古代气候和现代气候都没有相关的证据。地球气候历史恰恰表明,冷暖气候是交替发生的,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暖冬预测的失败正是人们不顾自然的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人为增暖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给自然规律渲染上一层神秘色彩。自然的神话,人的神话,无非是掩盖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本质的无知和偏见。英国首相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连任首相,环境科学家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治理污染。如果用变冷的气候资料来证明变暖的理论臆测,“科学”就会变成机会主义者任意拼凑的七巧板。
中国18年“暖冬”的终结就是“全球变暖”20多年的终结,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2004年12月26日最严重的地震海啸对应,表明海底冷水层对改变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事实上,1960年最强烈的智利地震海啸,是导致20世纪60-70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如果对导致20世纪60-70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全球变暖就永远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
参考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291.html
上一篇:
武汉遭遇28年来最冷冬季: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下一篇:
3月5日拉尼娜正在消失厄尔尼诺继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