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出现拉尼娜现象年份的最暖年
杨学祥
今年是出现拉尼娜现象以来最暖年,这句话表达得太不准确,出现拉尼娜现象以来从何时算起?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简称拉尼娜年,2011年是拉尼娜年中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11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以及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同时发布了一份有关全球气候状况的全新年度报告,称尽管2011年的全球气候受到强拉尼娜现象的严重影响,但今年前十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仍然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任何一个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
我在2010年12月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1]。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对2011年气温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新闻:
内容提要:据联合国网站消息,世界气象组织11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以及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同时发布了一份有关全球气候状况的全新年度报告,称尽管2011年的全球气候受到强拉尼娜现象的严重影响,但今年前十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仍然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任何一个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世界气象组织11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以及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同时发布了一份有关全球气候状况的全新年度报告,称尽管2011年的全球气候受到强拉尼娜现象的严重影响,但今年前十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仍然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任何一个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
报告指出,2011年1至10月份,全球海面和地表平均温度为14.4°C摄氏度,这一数值在有记录以来的年份气温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位。然而,2011年的全球气候受到了过去60年来最强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其平均气温要比正常年份低0.1°C摄氏度左右,更要比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低很多。但今年很可能是迄今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中最热的一年。事实上,2011年全球多数地区的气温都普遍高于往常。在俄罗斯北部,今年前十个月的气温比长期平均值高4°C摄氏度;中美洲地区也经历了14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
此外,今年北极海冰面积也大大低于正常水平。截至9月初,北极海冰面积为433万平方公里,比1979年至2000年的同期平均值低35%,仅比2007年的历史最低纪录稍高。北极海冰的体积现已下降到4200立方千米,比2010年少了380立方千米。
世界气象组织强调,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11年全球多处地方发生了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其中包括欧洲春季大旱、非洲东部“旱涝急转“、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等。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1]。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3284.html
上一篇:
菲律宾吕宋岛以西海域发生6.0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下一篇:
气温下降难以掩盖:论证气候变暖的数学游戏